郭捷
[摘 要] 如何讲好中国企业故事,阐释中国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课程思政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以中央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为例,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分析课程思政的难点和重点,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探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思路,对运营管理课程的知识单元、课程思政映射及预期目标融入进行体系设计,为MBA课程思政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商管理专业硕士;
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3)04-0021-0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of MBA Course:
Tak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GUO Jie
(School of Managemen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How to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ell and expla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y of in-depth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of the Taking th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program. MBA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specific idea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urriculum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d makes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knowledge uni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pping of the cours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xpected goals,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of MBA.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1 MBA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价值观作为指导性原则、态度和情感,在个体作出判断、优先考虑以及寻求改进时具有决定性作用,并有助于塑造个人、社区和世界的幸福未来[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融入思政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通过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对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升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自1991年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BA”)教育以来,从最初引进国外的教育模式,到结合中国企业实践改进教学体系,再到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强创新探索,为中国企业输出了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为中国经济快速、健康、高质增长持续注入活力和动力[2]。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对MBA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3]。
一直以来,MBA教育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关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培养中,实现价值观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共生共长,弥合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鸿沟势在必行。
面对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加剧等不利的外部环境,我们需要结合中国企业管理情境,探索本土化的理论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企业。通过加强本土化变革、国际化借鉴与拓展,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情下的中国企业;
通过助力中国管理理论创新和企业管理实践进步,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和中国企业话语的说服力。具体来讲,MBA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挑战。
1.1 构建基于中国文化和企业情境的MBA核心知识体系课程
中国的MBA教育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商学院的MBA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了更多地与国际接轨,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知识表述,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课程多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和配套资源。在不断演变的商业环境下,中国的商学院如何结合各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阐释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讲好中国企业故事,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相比较而言,在MBA的培养中,有关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较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洼地。
1.2 构建和应用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
一直以来,工商管理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中的经典模式是阅读和理解—分析和研讨—归纳和总结。课程中,教师围绕案例展示特定情景,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路径,而部分案例是国外原版的,内容也是基于国外的制度、法律和文化背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案例不能辩证地使用,难免造成学生熟悉外国规范而不了解中国企业面对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会出现价值观的认知偏差。
1.3 构建兼具三重素养的师资队伍
“学院派”和“实战派”师资团队是商学院师资培养的重点,其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艺术高超。但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三重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跨学科、跨领域和跨界思维能力;
能够较为深刻理解中国国情和历史的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具备三重素养的MBA师资队伍需要一个过程。
1.4 结合MBA学制特点组织课程思政的设计和教学
目前,MBA多数为非全日制,利用周末和集中时间段进行学习,而参加学校各项学术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一些课堂上,虽然教师以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但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提供更多职业素养等方面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加之,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完成学分为主,部分学校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 MBA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做法
MBA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紧跟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脉搏,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一直以来,中央民族大学MBA教育从育人维度观照课程价值,设定教学目标、优化组合师资队伍、挖掘创新课程内容、优化丰富育人途径,形成课程思政和专业素养、西方经验与传统智慧、校企合作与服务社会三方面结合的课程特色,实现了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以此推动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
2.1 以思政育人为目标,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育人
中央民族大学MBA教育以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为首要任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中高层工商管理人才。学校积极组织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教师为学生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西部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实践型、混合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2.2 结合西方管理经验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挖掘创新思政元素
学校融合现代管理理论与民族学、社会学和传统文化等学科精髓,培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文化有深刻理解的本土化工商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开设“一带一路”和民族经济学、《红楼梦》中的管理之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一批特色课程和前沿讲座。这些课程和讲座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其深厚历史积淀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将管理科学的普遍原理同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为企业创建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提供智慧与借鉴。
2.3 优化组合师资队伍,提升铸魂育人能力和成效
学校MBA师资有3种类型。第一类是专职教师,负责聚焦专业知识的核心课程教学;
第二类是兼职教师,负责行业实操、传统文化类等选修课程的教学,实现师资与课程资源共享,加强和突出项目的特色和优势;
第三类是企业实践导师,通过课堂、总裁对话、就业指导等形式,在实践教学、企业导师课程、实践实习基地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协同,鼓励学生参与非营利性慈善活动,为学校周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实践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
3 运营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运营管理是MBA核心課程,综合了管理学、统计学、工业工程、成本会计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门知识,是一门集管理与技术为一体的交叉课程。由于运营管理涉及企业的具体运作,课程中所讲授的企业运营问题,大部分具有一定工程技术性和实践挑战性。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课程+思政”,并非通过“知识性”与“教育性”简单相加或机械分段的方式实现[4]。对运营管理课程而言,“思政”不是几句简单的“导入语”,不是几句生硬的“插入语”,不是几句牵强的“结束语”,而是要基于科学、合理和有机的融合机制,结合我国MBA的培养要求,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3],将思想政治元素和教育贯穿运营管理课程5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系统构建“1+53”课程思政体系,即1心,5向、5库和5环,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如图1所示。
3.1 1个中心
1个中心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3.2 5个导向
第一,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3]。教师通过分析工业4.0、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芯片技术等制造领域及服务领域中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力量;
通过对比新旧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培养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3]。
第三,传统智慧和文化素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3]。在产品设计一节中,教师引用央视新闻 “关注老人用健康码难题”的报道,和学生探讨产品设计中的“数字鸿沟”和人文关怀问题。
第四,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3]。在课程中,教师普及专业领域中的行业法规和守则,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挖掘大国工匠故事等典型人物素材,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第五,勇于创新和责任担当。鼓励学生学习比课堂上更加深入的知识,应用更前沿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如何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循环经济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知识,加深对绿色制造、企业社会责任、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念的认知,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中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3 5个数据库
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的慕课资源,形成了以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库、实践案例库、方法工具库、理论文献库、行业数据库的“五库”教学资源。通过“五库”将课程思政内核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引领。
3.4 5个环节
依据FD-QM标准,针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学习目标、课程活动、课程资料、课程技术和学业考评等5个环节的教学方案设计。
4 运营管理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实践
4.1 建立以线上课程资源为抓手的5个数据库
对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分类,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思政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结构构建、思政元素铺垫和衔接、有关思政元素嵌入。課程包含10个知识单元,对应每一个知识单元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映射、融入目标及融入方式(见表1)。同时,以混合式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5个数据库,将课程思政的思想内核通过教学资源载体融入教学实践中。
4.2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翻转教学
教师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场景拓展到课下答疑交流、企业实践和其他课堂,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增加案例分析、实践环节等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和高度。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讲授产品设计和流程时,要求学生依据校园未来快递智能柜市场的需求进行提前布局。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产品供给和需求状态并进行商业设计;
通过查找有关数字经济、互联网技术、平台经济等的相关资料,梳理数字化运营体系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情况。
4.3.3 课程讲授后
学生首先温习教师上课时所讲的知识和案例,再结合自己对企业实际运营系统的调研,经过对比分析,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
4.4 牵引式全过程考核测评模式
学校坚守“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的课程评价理念。课程学习和评价采取牵引式全过程测评模式,边学边测,自我评测和团队评测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随堂问题思考、讨论区分享、案例分析、小组实践项目等教学方式,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同时,学校通过对课程的评测,分析思政元素及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内容的契合度,思政元素进教学大纲的融合度,思政元素进教学设计的匹配度,思政元素进课堂的达成度和师生的满意度[5]。
5 结束语
加强MBA课程思政建设,使其不再是思政建设的盲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运营管理课程思政的实际做法,进行如下探索:第一,构建“1+53”的框架体系,教师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为课程思政提供“硬核”支撑;
第二,教师结合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采取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课堂互动效果;
第三,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了解我国发展战略,思考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深入理解中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提升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不是敲锣打鼓的百米冲刺,而是精雕细刻、润物无声的慢工细活[6]。课程思政建设要常讲常新,将思政内涵内化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外化于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路径,探索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良,易伶俐.核心价值观如何进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嵌入式设计模式及其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73-79.
[2] 黄宝印,唐继卫,郝彤亮.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8-2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2-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郝德永.“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向、逻辑机理及建设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7):85-91.
[5] 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6] 徐洁,郭文刚.知识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1,19(4):37-41.
(责任编辑 齐蓉晖;
责任校对 白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