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数据融合助力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

数据融合助力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

时间:2024-08-18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曾俊森 洪艳

摘要:农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产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间科学有效衔接,尤其是政策体系、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的协同发展,以此完成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接纳再到附加值溢出的产业链条升级。目前,农业产业共同体存在着主体质效提升缓慢、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各主体之间缺乏深度价值联结和科技融合程度不高等困境。由于农业产业自身属性制约,需要数据深度融合,从理顺数据共享机制、提升产业标准化建设水平和促进产业共同体培育效率等方面系统推动农业产业共同体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数据融合;
产业共同体;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3-0095-09

引言

产业共同体是基于虚拟互联网平台,以客户需求进行驱动,融合上中下游企业的同时还与金融业、物流业、研发企业等不同功能形态企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其本质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驱动产业高效率运营。农业产业的升级,尽管受到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细分类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劳动力成熟度的影响,但其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殊途同归。纵观农业产业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不难发现,大体经过了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再到产业共同体的发展历程。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将农业产业不同领域的大中小企业聚集在同一地理空间的做法是产业集聚。这一阶段往往以科技园的形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众多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企业、先进生产制造企业为主要特征,慢慢补足补强贸易、物流和研发等功能型企业,这种产业集聚对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产业细分出龙头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形成“1+N”发展格局,通过契约关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把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在同一个地理空间,这种方式被称为产业集群。而“互联网+”介入产业升级后,产品直接面向最终客户,产业在地理空间和虚拟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叠加融合下,“N+N”发展格局开始形成,产业共同体随之产生[1]。

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来看,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据融合带来的可靠性、透明性以及抗篡改性等核心属性符合数字经济和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从2022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不难看出,数字乡村是农业产业发展大势所趋,以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特色小镇需要大力发展的。数据融合深度嵌入农业产业共同体建设,将有利于共同体各方构建起数字信任网络,实现數据要素互信、互通、互联,激发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内生动力,破解农产品附加值难以凸显的困境,进一步夯实“找融合要价值”的实践基础。

当前产业共同体的研究逻辑大多以产业互联网的功能建构为出发点,由上至下进行产业的罗列和编织,甚少有从农业产业底层特别是细分产业(种植业)向上进行梳理的研究,同时目前学界也缺乏对数据融合乡村产业链发展的相关研究[2]。因此,基于数字化农村建设实际,思考农业产业共同体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的困境,寻找推动深度融合的工具化手段,有利于推进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困境

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从科技支撑种植业(辣椒)为产业链主体的产业发展逻辑而言,其涵盖从筛选适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辣椒品种到开展水培育苗、土壤改良、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再到轻简化高效栽培模式、连作障碍消除等技术性环节;
从辣椒产业链横纵向发展逻辑而言,又亟须涵盖日益增多拉升延展的各环节之间的链接,理顺产业共同体之间的合作网络,在整个产业共同体中构建起“可信任”的节点,以此消除当前产业链网络化背景下空间分置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筑牢“综合一体化产业链”[3]。基于此,本文对汝城辣椒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共同体建构进行了从核心产品到核心产业链再到一体化产业链条组织结构最后到全产业链的横纵结合的立体剖析,探索辣椒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中的困境。

(一)农业产业主体质效提升相对缓慢,对共同体形成产生的聚集效应有限

辣椒产量是农产加工原料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辣椒特色产业链的核心。当前我国辣椒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产业主体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依旧突出,若缺乏有力的政策指引,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参与共同体建设的愿景并不强烈。一是农户种植水平和技术较低。大部分种植户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辣椒种植技术,辣椒育苗方式落后,部分种植基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二是辣椒品种退化影响了辣椒品质。辣椒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在长期栽培中,农户多采用自留种,由于没有隔离或者隔离条件不严格、留种群体小、采种不规范,造成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引起品种退化。同时辣椒在长期的生产栽培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如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产生变异从而造成品种特性改变。目前我国部分产地出产的辣椒在颜色、大小、口感等方面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既影响了产品品质,也制约了产量的提升,经济效益降低,从源头阻碍了辣椒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连续耕作影响了辣椒产量。长期以来,农户在同一片土地上连年种植辣椒的现象普遍,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和养分不均衡等问题,辣椒病害日益加剧,在一些乡镇炭疽病、疮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逐年加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四是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集约化育苗、整地施肥、植株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田园清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未能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影响了辣椒的产量与品质。当前我国山东、河南等辣椒主产区普遍采取辣椒与其他作物套种的种植创新方法,但其方法本身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尤其在缺乏政府指导资源整合和提供补贴的情况下,创新方法很难在其他产区进行推广与运用[4]。五是深加工的技术支撑度较低。我国辣椒产业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投入大多停留在育种、种植、储存环节,对于干制、发酵加工和精深加工的技术引进和配套技术的攻关较少。由于辣椒简易产品生产成本大,可替代性强,部分企业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较弱,农产品加工流程简易,产品增值能力弱。与此同时,精细加工能力、系列化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加工制品等方面能力不足,加之以往对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尽管当前一些龙头企业开始加大技术投入,但产品加工与贮藏能力、保鲜物流技术能力仍然较差。

此外,辣椒是喜温性蔬菜,对光周期不敏感,但受有效积温影响。部分辣椒产地如汝城县境内多丘陵和山地,由于地形地貌和耕地分布原因,辣椒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坡耕地,多为农户零散种植,单片基地规模较小,不利于标准园基地建设,标准化专业基地建设难度大。加之地方政府持续性支持和投入较少,配套建设不足,辣椒高产稳产难度大,采收难成本高、生产效益不易提高,辣椒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落后,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弱,减损增效功能呈现不明显。

(二)农业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为共同体形成提供的渠道依旧有限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首先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不难看出,农业全产业链要求根植于农村,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尽可能地将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与就业机会留给农民。辣椒全产业链的理想类型需要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服务等环节的主体联结成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从当前我国辣椒全产业链发展迟缓的实际来看,核心问题在于产业链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足。一是辣椒产品食品属性挖掘不够。大量成本集中在增产环节,对于如何延展产业链、挖掘价值链的思考不多,对于如何让消费者吃饱、吃好、吃健康和吃愉悦等的关注度不够,绿色生态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体验”的链条仍未成熟。二是“辣椒+”的新产业新业态跨界融入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种植区对于产品多元价值的提升关注度较少,特别是跨界就业、跨界增收的创新能力较弱,面对同类型产品的市场冲击,其产品的比较优势很难得到体现。虽然各龙头企业会利用互联网工具努力孵化和培育转型,但成功的寥寥无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逐利基因导致其搭建的产业共同体平台很难得到其他主体的认可;
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服务指导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产业服务功能发挥有限,其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等难以开展,从而导致“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稳定器”的全产业链条难以稳步推进。三是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式微。农业文化之美能够为链条铸魂,农业文化之力能够为链条赋能。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有力尝试,但真正意义上体现人性尺度与人文精神,全面践行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农业产业小镇却屈指可数。

目前汝城泉水镇辣椒特色小镇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培育力度不够,也为当地的产业主体创新戴上了桎梏。在产业融合方面,汝城泉水镇对于乡土文化等资源利用较少,其他产业与辣椒特色小镇利益联结机制、品牌文化宣传联结机制不健全,整个小镇的空间建设缺乏符号性、隐喻性和仪式感。历史印记、人文关怀和当代演绎融入小镇建设的程度并不高,特色建筑、街区网络、公共空间、生活方式等全域空间建设的文化涵养不足,离打造具有现代城市化基础设施、凸显乡村化风情风光与艺术化质感品位、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融合的精致空间这一目标差距较远。

(三)农业产业各主体之间缺乏深度价值联结,共同体的合作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产业共同体的形成是多方主体与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的最初诱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集聚是产业持续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链的价值溢出是共同体深度融合的持续动力,政府则需要在农业产业共同体的构建中扮演好推动资源集聚、整合资源、出台政策、搭建平台的角色。产业链主体之间的联结最初是由政府组织干预的机械联结逐渐变成深度合作的价值联结。当前我国辣椒产业链主体的价值联结难以凸显,一是农业产业链主体间的市场地位差异明显。龙头企业带动的是生产性利益联结,他们缺乏通过市场机制与其他主体完全共享利益的动力,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5],尤其以辣椒种植类的农户为代表,尽管“合作社+基地+订单”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种植环节产业链主体的经济收益,但由于下游生产性主体仍直面辣椒种植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市场可替代性强、价格波动大等风险,其安全感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产业链发展的基础逻辑。二是生产链节点联结松散。受制于农业产业特别是种植业的自身属性,产业集聚初期往往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产业发展政策,产业链主体之间的联结驱动力往往来自政策红利而不是產业链本身的利益溢出。从当前辣椒产业的发展实际来看,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生产基地布局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凌乱、过于分散,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互信基础不稳等问题,特别是在工业与服务业匹配融合端,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或者供不应求的局面。三是部分地区辣椒产业链上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的集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壤发育不良,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只聚焦在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构建辣椒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上,缺乏对当地辣椒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情况的系统性把握,不够了解各类主体的发展困境和现实诉求,政府引导很容易变成“一厢情愿”,依托农业的新兴业态的发展因为深层次制约性因素也难以为继,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遇到了较大阻碍。

(四)农业产业主体之间的科技融合程度不高,共同体的培育欠缺精准有效支撑

不同功能形态企业的深度融合是农业产业共同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全产业链成熟的表现。基于辣椒的种植业属性,产业共同体的打造尤其需要“精准”作为支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组织方式。从当前辣椒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产业融合的维度还比较单一,深度和广度均存在较大空间。一是产业融合模式单一。各辣椒种植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普遍遵循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进行推动的模式,整个辣椒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辣椒种植、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旅游休闲等各类经营者)普遍缺乏把自己培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愿,“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非常普遍,几乎都走向了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由于执行难度不高,准入门槛较低,目前各地农业产业链发展普遍采用“农业+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模式,但其存在着独特性不明显,市场可替代性产品较多的困境,特别是以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打造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很容易落入“千镇一面”的窘境。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融合比重过低。产业共同体的蓬勃向上需要的不仅仅是产业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更重要的在于要向新兴产业类型要价值。从比较优势视角审视,以辣椒种植型产业链为代表的农业产业的底层产品溢价空间本就有限,它的起步源于农业资源与相对廉价的生产成本相结合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现阶段辣椒产业发展还单纯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或当地的种植传统,忽略了对技术和资本的吸收,其原生态的比较优势也无法持久。同时,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持,即便以农业特色小镇为契机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延展产业链,也只是用资源消耗换取利益增长。农产品价格波动期间,这种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将会受到重大挑战。三是金融产业融合不到位。政府在农业产业链建设中只能在实施规划和增信背书上下功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核心的建设发展水平与市场化运营能力。由于缺乏简单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撑,专业投融资机构很难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融资上与建设需要保持同步[6]。多数辣椒产区的产业链主体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且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靠与项目匹配度高的金融模式支撑。“农业+金融业”深度融合的缺位,传统金融服务难以做到量体裁衣,也难以围绕融资主体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满足辣椒产业链主体的建设、发展与运营需要。

就当前汝城辣椒小镇的建设情况而言,缺乏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支撑,大部分种植户和中小企业往往主动选择忽略市场,不去了解网络线上平台的搭建及运营,缺乏网络销售的意识,也很难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与动态,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差,将一切都依附在当地的龙头企业身上,一方面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迟迟得不到强化,另一方面给当地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也带来了无形压力。

二、数据融合助力农业产业共同体发展的实践经验

从融合强度、广度以及创新融合模式等维度深入剖析农业产业共同体,不难发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难,其根源在于数据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够,农业全产业链缺乏可靠性、透明性以及抗篡改性等核心属性突出的产业网络节点。目前,国内外一些地区通过数据融合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一)数据融合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典型实践

1.英国:将“精准农业”视为农业的技术战略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农业生产竞争强度的不断提升,英国农业部于2013年专门开启了“农业技术战略”,高度重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向“精准农业”迈进,结合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空间地理技术,更为精准地进行种植和养殖;
另一方面,提升农业生产部门和市场需求的對接水平。随着战略的不断推进,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等政府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和农业生产以及技术企业共同建立“英国农业技术领导委员会”,负责整体战略的实施。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区块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农业技术战略”的核心调整为以“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为基础的一系列农业创新。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化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该中心囊括了英国国内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洛桑研究所主要为英国农业信息技术提供建模和统计服务;
雷丁大学提供数据科学服务;
全国农业植物学会和苏格兰农业学院则提供农业技术资料交流。为了确保“精准”,英国政府为该中心专门建立了多维度多板块多功能的区块链联结,并确立了开放数据的政策,确保该中心能够搭建和完善数据科学和建模平台,搜集和处理农业产业链条上所有公开的和初级的行业数据。基于此,英国的每一项农业产业链的建设都能以区块的方式与该中心进行数据对接,整个国家通过区块链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共同体。

2.美国:数据为王的精准农业

美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足以使其以1%的农业人口维持庞大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仅可以满足本国粮食需求,还可以出口。其经验就在于美国一以贯之地对大数据的执着。跟国内常见的农业机械比,美国使用的农业机械驾驶室中普遍配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即在下田作业时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精准施肥、精准喷洒农药,并可以通过APP同步作业记录,内置软件还能提供天气数据和优化种植策略。通过上传农场位置信息,可获得农场范围内的实时天气信息,如温度、湿度、风力、雨水等,而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户判断每个地块的播种、收获、耕作时间。此外,美国各地都设有专业的农业服务技术公司,专门负责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除了给出各地块详细的土壤成分数据,还有种植不同作物时所需要的肥料、水分以及未来产量等数据。据此,美国的农户可以精确安排农场的生产计划,即便土壤分析价格较高,但精确数据带来的最高投入产出比还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黑龙江:数据融合生产系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黑龙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平台软件终端,三大模块有机结合,可以协助农场工作人员对农田、土壤、气候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准确控制,并掌握农田病虫害趋势情况。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包括虫情捕捉分析仪和孢子分析仪。虫情捕捉分析仪配备20w黑光灯、红外虫体处理仓和50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可高效诱集害虫并将害虫烘干杀灭,同时拍摄虫体图片上传物联网云平台,从而生成准确的虫情分析报告
孢子分析仪内置光学百倍显微成像系统,可将抽气装置收集的孢子、花粉图片拍照上传,通过区域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后,生成农田孢子报告。物联网采集控制系统以农用气象站为核心,搭配用以测量土壤水势的智壤仪,该气象站是由十余种物联网传感器继承而来,可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含量、紫外线、负氧离子、雨量、大气压力等项目,智壤仪除了可以测量土壤含水量、温度外,还可以测量土壤盐分和氮磷钾含量,指导农场工作人员进行施肥灌溉。前端物联网传感器搜集到的信息,会实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基地环境数据的及时共享,管理人员能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实时查看各项数据。云平台拥有数据整合、分析功能,会对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汇总处理,生成各类表格、图表。

(二)数据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的主要经验

英美国家农业产业的精准化发展和我国黑龙江地区智慧农业生产系统的探索应用,为数据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生产端的数据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主体的科技水平,降低产业外部性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增大产能。同时基于可视化、影像化的数据整合与转化,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行业壁垒,提高农户生产热情,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二是产业链主体联结端的数据融合是产业共同体的发展条件。数据融合嵌入农业产业链的显著优势在于产业标准化建设后,主体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能不会被轻易篡改,能较好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尤其是种植业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为新兴企业发展提供开放、可靠、信息便利的孵化器。三是数据融合是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基础。产业共同体的发展与壮大通常依靠联合创业的产业孵化模式,而农业产业共同体的构建则多以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的为主要模式,地方政府在“数据+农业”的推进过程中承担着引领产业共同体走向和链接产业虚拟平台的作用,初步梳理当前农业产业共同体生产端的数据融合可得下图(图1)。

三、数据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的作用路径

数据融合既是农业产业共同体成型的倚仗,又是产业链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为破解当前辣椒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困境,数据融合可以从理顺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共同体培育效率等方面推动农业产业共同体协同发展。

(一)理顺数据共享机制,为共同体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以辣椒为代表的种植型全产业链的发展迫切需要的是“处方农业”[7],需要理顺数据共享机制,将农业相关部门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产业链的发展“把脉”,全面提高各类决策的科学水平。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综合一体化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引导产业链主体参与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作为数据结果真实性的保障手段,以此为基础,全面整合产地环境数据、生产档案信息、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等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数据,夯实主体间的互信基础。其次,注重第三方数据服务型机构的培育。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门机构对数据进行收集、清晰、提取和可視化,第三方机构更能保持中立视角对数据进行客观收集与全面再现,也只有如此才能寻找到以“利他,我为人人”的特性基础搭建产业共同体的产业平台创新解决方案。最后,平台的打造需要体现针对性与专一性。一个全产业链主体中只适合启动一个类型的平台。就像在北方和南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两个试验田都在建设期,在管理育种、耕土、施肥、浇水、用药、采摘过程中,需要花大精力用不同方法去指导,而两块试验田同时成活的概率却是比较低的。

(二)从生产实践入手提升产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激发共同体的整体活力

数据融合生产实践是指导农业产业尤其是辣椒种植业标准化建设的可靠途径。数据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消解农户的技术壁垒,将集约化育苗、整地施肥、植株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田园清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形成以数据指标为基础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辅之以地块模型、农户种植、作物类型、种养模型、农资模型、农事模型和病虫害模型数据,进一步提升辣椒种植的科学化水平,保障辣椒的产量与品质。此外,数据标准化为产业共同体的壮大消除了行业壁垒。产业共同体上的各类主体无需再花大力气去解读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通过数据指标的可视化操作,可以直观地将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呈现给各类主体,以此提升产业共同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推动产业链主体之间的数据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共同体的培育效率

第一,数据深度融合能够让政府系统性把握辣椒产业新型主体的发育情况,拓宽了解各类主体的发展困境和现实诉求的渠道,为开展托管服务、专项服务、连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提供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共同体创新创业机制的建设水平。第二,辣椒产业全产业链的打造关键在于完善体制机制。数据深度融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能够为产业发展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协同联动提供判断依据,明确产业链各主体自身参与专业分工的功能定位以及利益分配,加速解决农业产业价值链低的困境,为产业共同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点。第三,数据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后能够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一体,跟踪记录、存储上传共同体内主体的交易量、诚信经营状况、产业链贡献度等运营数据,方便上下游企业根据数据结果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与创新市场化手段。第四,基于全产业链上的数据反馈,社会资本投资可以根据企业主体的经营状况、信用积分、产品影响力、履行社会责任等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各项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产业共同体之间交易成本,提升产业共同体平台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让共同体变得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 李春成.产业共同体:概念模型及发展路径[J].创新科技,2020(1):62-69.

[2] 赵然芬.“四链同构”打造农业全产业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21(11).

[3] 张耀一.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运作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1):125-128.

[4] 曹菲,聂颖.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海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8):28-41.

[5] 程华,谢莉娇,卢凤君,等.农业产业链的增值体系、演化机理及升级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20(3):126-134.

[6] 陈晓东,杨晓霞.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J].经济管理,2022(8):23-39.

[7] 潘强,高文霞.浅析榆中县智慧农业建设路径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2):61-64.

责任编辑:周  觅

猜你喜欢数据融合协同发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机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2016年24期)2017-01-19《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基于数据融合的家庭远程监护系统研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22期)2016-12-26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商(2016年32期)2016-11-24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船舶动力定位中的数据融合技术文献综述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基于信源编码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技术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推荐访问:同体 助力 协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