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成为近年来文化旅游事业的热点概念,在文旅融合的“东风”下,旅游项目的“文化”色彩浓厚,诸多旅游演艺项目不断涌现。消费者参观旅游演艺项目,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享受文化盛宴。不难看出,旅游演艺市场前景广阔,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演艺发展路径很有必要。
一、文旅融合概述
(一)文旅融合概念
“文旅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旅游”扮演传播文化的载体的作用,并借助文化因素,彰显旅游的内涵与深度。不难看出,“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服务于文旅产业发展进程。
(二)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因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文旅资源统筹力度。2018年,我国组建文化与旅游部,“文旅融合”上升到国家层面,文旅融合政策陆续出台,为“文旅融合”定向引航。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升级,也在促进文旅融合。当前旅游消费群体不再青睐纯粹的观光旅游项目,发掘旅游项目的文化价值、推动文旅融合,才能为旅游事业注入新动能,提升当地旅游项目的市场吸引力。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技术支撑。文旅企业借助先进技术,广泛征集旅游市场意见和需求,客观上推动了文旅融合。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引发的后续效应,同样促进了文旅融合。
(三)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旅游产品与文化因素、科技因素融合,不断提升文旅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旅游行业的增值效益,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科技创新在文旅融合中扮演关键角色,为文旅产业发展编织美好蓝图。
文旅融合的社会效益更引人注目,各地意识到文化对旅游产品的重要意义,开发旅游演艺产品、文创旅游景区,彰显旅游地的独到形象,向广大消费者体现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在丰富消费者感受的同时,增强各地文化保护意识。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旅游演艺发展路径
(一)构建旅游演艺生态
旅游演艺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部分管理机制未必吻合发展势头。很多旅游演艺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旅游演艺发展过程中,未能正确看待旅游演艺品牌与效益的关系,导致旅游演艺社会效益不足。尽管旅游演艺内容数量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降低旅游演艺生态的健康度。若要保证旅游演艺生态,项目选址至关重要。围绕旅游演艺节目的特征合理选址,延长旅游演艺的生命周期。凸显绿色生态效应。换言之,推动旅游演艺领域的全域保护,构建旅游演艺的良性循环。
旅游演艺事业的开发要秉承“保护至上”的原则,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吸引众多游客。由于人文生态资源具有唯一性,旅游演艺发展阶段,必须吻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评价旅游演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当地资源的有序开发。树立“保护”的核心地位,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充分结合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项目开发阶段不能破坏自然痕迹。旅游演艺经营阶段,要严格控制游客上限,强调“有序观光”“文明观光”,最大限度地保证旅游演艺生态。
旅游演艺事业的发展,与景区、旅游演艺企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密切相关。当地旅游管理部门要拟定保护方案,明确旅游演艺区域的开发范围和强度,划定旅游演艺经营“红线”。政府设立自然资源保护基金。景区要注意景点管理联动性,旅游演艺企业发挥专业性优势,结合既有资源开发旅游演艺项目。这一举动的关键在于多方单位的有序联动,推动旅游演艺项目高效建设,提升资金应用效率并保证项目规划合理。
(二)发挥品牌效应
旅游演艺发展要重视“品牌效应”的作用,“品牌”不仅仅反映旅游演艺项目的特色,更是当地文化底蕴的见证。当前我国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层出不穷,多地陆续推出“印象”“千古情”系列项目,成为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亮点。以“印象”系列为例,演出品牌充分结合当地特征,以脍炙人口的作品,赢得广大游客一致好评。政府致力于打造“印象”系列,推动当地旅游演艺品牌建设,由此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带来“名片”效应。“印象”系列作品的背景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地,同时融合当地人文民俗风情,细致打磨后形成旅游精品,体现旅游演艺项目的价值。《印象·大红袍》的背景是福建武夷山的自然风光,融合当地的特色“大红袍”,讲述当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印象”系列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充分融合当地特色,可见“印象”系列内核统一。与此同时,“印象”系列中融合了当地技艺特色,保持旅游演艺项目的特色和新鲜度,让观众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外,《印象·大红袍》项目中加入了旋转看台和实景电影,激发观众探索欲望。无独有偶,“千古情”系列也是旅游演艺市场的亮点。“千古情”系列立足于古城,反映当地城市发展缩影。“千古情”系列本身具有产品效应,还能满足民众对当地人文历史的想象需求,“历史”与“想象”交相辉映,让当地特色文化焕发生机,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的经济价值。某种程度上讲,“千古情”“印象”已经是一座城市的符号。
旅游演艺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品牌的作用,充分吸收国内现有演艺品牌的运营经验。例如,在现有旅游演艺项目基础上稍加改动,提升文旅项目自身的辨识度,扩展项目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文旅部门致力于整合当地演艺项目,通过资源重组增强品牌效应,强调旅游演艺品牌与单个项目的关系,推动旅游资源最大化利用。旅游演艺发展不要“各自为政”,整合旅游资源并发挥品牌优勢,借助旅游品牌的协同效应,真正打出旅游演艺“组合拳”,推动区域旅游演艺事业整体发展。另外,借助旅游演艺品牌,重构旅游演艺项目布局,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打破产业壁垒
旅游演艺并不是单一的产业,旅游演艺项目不能仅仅关注感官需求,核心特色才是项目的灵魂。如果旅游演艺项目缺乏核心要素,难以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观众无法体会到旅游演艺项目蕴含的文化,导致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受阻。观众从大江南北赶来,根本目的在于感受当地特色文化,领略中华文化多样性魅力。
文旅融合背景下,为旅游演艺资源整合、打造旅游演艺产业注入动力。例如,当地特色乐器资源丰富,尝试将乐器融入旅游演艺项目中,为旅游演艺项目增添更多色彩。以《寻梦龙虎山》为例,其中融合了道教音乐,彰显旅游演艺项目的深刻内涵。游客聆听演艺项目中的音乐,就能体会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能提升旅游演艺产业的层次性。
当地特色文化因素的融入,提升了旅游演艺项目开发要求,人才成为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整合当地民间音乐后,将现代音乐风格融入其中,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生命力。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拉近地方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群体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旅游演艺产业推广。当地文旅部门要保护并扶持特色音乐,加大当地特色音乐的曝光力度,让当地文化更好地吻合时代需求,逐步提升旅游演艺产业感染力。
(四)突出主题
旅游演艺发展要强调主题意识,突出旅游演艺主题、着重提升旅游演艺项目品质,让旅游演艺产业成为体现当地文化内涵的“新高地”,推动文旅资源的整合,找准旅游演艺项目的定位,有助于当地旅游景区的高效运行,同时提升旅游演艺品牌竞争力。
旅游演艺项目的优化,要注意优化后剧目内容的品牌效应。旅游演艺项目优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评估优化,力争获取旅游演艺方案最优解。旅游演艺项目优化阶段,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民宿等多种因素,体现当地自然、人文禀赋的独到优势。以旅游演艺项目主题为核心,基于当地城市形象,为旅游演艺项目注入更多特色和品牌效应,凸显项目的人文色彩。打造旅游演艺项目时,必须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重视个性与共性的关联,合理平衡共通因素和差异因素,强化旅游演艺项目的高雅气质,同时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需求,尽可能多地创造与旅游演艺品牌相呼应的共通元素,形成旅游演艺品牌系列。各地基于文化主线,提供精巧灵活的旅游演艺项目与衍生产品,充分对接消费者需求,生动形象地体现旅游演艺区域的人文典故。简而言之,就是把旅游演艺项目做小做精,突出演艺内容的故事特征、精品特征,力求在消费者群体内留下深刻印象。优化旅游演艺项目无须过多成本,还能促进资金回笼和流通,操作难度较低,为旅游演艺宣传创设良好条件。通过优化旅游演艺项目,还能最大限度聚集人气,在旅游演艺领域内建立“引爆点”,不断提升旅游演艺市场的吸引力,推动当地旅游演艺市场登上新台阶,对打造旅游强区也大有裨益。
(五)加大营销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若要扩大旅游演艺影响力,争取更可观的效益,旅游演艺影响必不可少。以优质的旅游演艺产品为基础,拟定优质营销计划,有助于营造旅游演艺品牌声誉,推动当地旅游演艺事业再攀高峰。旅游演艺开发要融合“4P”理论,分别是开发前提、核心理念、重要支持和引客途径。“开发前提”专注于文旅市场的评估与定位,实现旅游演艺定向效果。“核心理念”强调旅游演艺要素的合理安排,时间、空间、人员、内容分配合理,着力提升项目质量。“重要支持”侧重于项目开发阶段的多方参与,吸引更多观众沉浸在旅游演艺项目中,“引客途径”侧重于旅游演艺产品与舞台的影响,实现双赢效果。换言之,要在旅游演艺领域建立产业链,打通旅游演艺市场渠道并明确分工,不断提升旅游演艺品牌知名度。
关于旅游演艺的宏观营销,以整体性的营销格局为支撑。当地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牵头合作,构建旅游演艺项目宣传架构,明确项目宣传目标和整体方向,构建精细化的旅游演艺地方宣传体系。市场因素的参与,影响旅游演艺宣传效果。当地旅游演艺企业参与到宣传进程中,并与其他行业企业联合宣传,实现旅游演艺“跨界”效应。宣传阶段要注意评估宣传方案的预期效益,确保宣传效果吻合旅游演艺品牌特征。旅游演艺企业不断完善宣传策划体系,逐步形成多级别宣传管理格局。旅游演艺营销要融合线上环境,当地相关部门创设线上宣传环境并规范宣传行为。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大型旅游演艺营销活动,通过宏观布局,各部门明确职责、协调分配,严格落实宣传任务,将部门联动优势转化为旅游演艺宣传的实际效益,实现旅游演艺“多点开花”局面。
围绕旅游演艺事业建立视觉标志体系,推动旅游演艺体系化进程。当地还要深入发掘本土资源的潜在价值,不断提升本土资源的辨识度,让本土资源成为加速旅游演艺发展的“助推器”。以建立旅游演艺品牌体系为出发点,大力推动旅游演艺产品创新,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体系。
旅游演艺营销还要“广开言路”,当前旅游市场消费群体与互联网环境深度绑定,游客通过小红书、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实时展示个人欣赏的旅游演艺项目,间接实现项目的推广。这部分群体猎奇心理浓厚,愿意主动接触不同类型的旅游演艺产品,在发表推广的过程中,融合个人的解读内容,个性化色彩浓厚,也为旅游演艺项目“赋能”。旅游演艺从业者也要有“互联网思维”,在网络环境中广泛接纳、吸收消费者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为旅游演艺产品的更新与营销提供有效依据,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旅游演艺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旅游演艺消费群体数据分析平台,形成消费群体的画像,为调整旅游演艺营销方案提供针对性依据,有助于旅游演艺项目长盛不衰。
“夜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旅游演艺营销指明道路。定位购买目的地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后,借机推广成熟的旅游演艺产品,扩大产品消费范围。例如旅游演艺企业推出“旅游项目套餐”,打出旅游演艺营销“组合拳”,让消费者购买旅游演艺门票和住宿服务,或者融入奖励互动环节,通过互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旅游演艺企业还可以与在线旅游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在线平台资源,向广大消费者展示旅游演艺产品的无穷魅力,同时附带项目周边产品,形成旅游演艺营销矩阵,实现“1+1>2”的效果。
三、结语
旅游演艺发展,是推动文旅融合进程、助力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后还要进一步探索旅游演艺发展路径,发掘旅游演艺项目的文化价值,拓展文旅融合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谌蕾.新媒体环境下旅游演艺传播的思考[J].旅游纵览,2022(23):132-134.
[2]畢剑,贾苏萍,周成. 沉浸式旅游演艺:内涵、特征及发展动力[J].许昌学院学报,2022,41(04):109-115.
[3]童孟遥.浅析旅游演艺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影剧新作,2022(01):18-26.
[4]王西涛.旅游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2,5(03):57-59+69.
(作者简介:陈如华,女,博士研究生,上海戏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台美术与新媒体、人工智能辅助设计)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演艺文旅融合河南金贵演艺集团杂技与魔术(2022年3期)2022-06-27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演艺科技(2020年12期)2021-01-15《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4期)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