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建筑:一幅古香古色的图画
位于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镇,离县城32公里,靠近084县道,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
初见沙溪,眼前巷陌清净,古风萦绕。整个古镇的面积并不大,最长的对角线也仅仅只有1.3公里左右,严格意义上的“景点”更是仅有三五处,若是走马观花拍照打卡,或许半天时间就能逛完。当然,若想在此安心度假,这里也值得花上时日慢慢走。
沙溪古镇的“古”字,名副其实。一块块石板铺就的道路上,依稀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由土木构造的房屋巧妙而精致,楼、廊、房、墙相互衬托,沧桑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追溯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先人在沙溪东面的华丛山留下了铜矿遗址,使得这里成为云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到了唐宋时期,沙溪迎来了鼎盛的开端,作为当时南诏国、大理国、唐帝国、吐蕃之间的要冲,沙溪成为滇川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贸易节点,一个市集——如今也是仅存的最后一个市集。马帮在这里往来千年,将各地的货物带到沙溪进行交易,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古镇的发展,各列古建如四方街、古戏台、兴教寺等见证了沙溪的兴旺。
沿着市集一路行来,长街上游客不多,显得清净而安逸。两旁的房屋依旧保存得极为完好,它们多为两到三层的小楼,石阶木梁,撑起了一扇扇关闭或敞开的门扉。木门木窗间,多是当地人开的各式店铺,以手工艺品和饮品居多,可以看出,尽管有现代化修缮的痕迹,但老屋的韵味却并没有丢失。
流连之间,来到沙溪古镇的中心——四方街。在这里,古镇的名片——古戏台进入视线,那张扬的飞檐、色彩华丽的藻井,带着几分疆土边际少数民族的浪漫与狂野,足以吸引任何人的眼球。古戏台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的临街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等共同构成中轴线,将整个四方街平分成南北两半。
古戏台是当地白族人敬奉魁星的地方,戲台只是其附带功能。古戏台共有3层高,前部分是戏台,后部分为建筑主体结构魁星阁。魁星阁上檐瓦森然,其雕梁画栋,层层叠叠,高挑的边角翼然若飞,可谓精妙无双。戏台大致呈方形,通透开阔,视线一览无遗,而最有看点的是其藻井——仰头看去,顶中央龙凤呈祥的图景一览无余,磅礴大气,具有强烈的美感。站在古戏台前眺望,周围的民居、寺庙和殿宇都像是融入了一幅古香古色的图画,仿佛梦回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华盛景。
在感叹岁月和历史消逝的同时,不禁想起沙溪重生和复兴的故事。2002年,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景观规划研究所与剑川县人民政府合作,将沙溪这座千年古镇列入了修复计划。不同于很多“拆了真古董,建起假古董”的暴力型修复,沙溪的修复工程真正做到了“最小破坏,最大修复,修旧如旧”,成为古建筑修复与保护性开发的典范。
以古戏台为例,修复团队首先细致地对古戏台进行测绘,同时查阅了大量古籍,确保将古戏台的原貌准确地进行记录。接着,对古戏台进行必要的、破坏性最小的拆除,将各个构件分类、清理和保存,然后对其进行了补强和复原。对于一些用于承重的木构件,由于岁月的洗礼,单纯修复补强已难以确保其安全性,为了让古戏台能再历千年,修复团队隐蔽地在构件中加入了钢结构并锚固于地基内,以解决其稳定性问题。建筑顶部覆盖的瓦片,更是逐块记录位置编号,在结构稳定后按编号归还原位,真正修旧如旧。正是有了这样强迫症一般的修复标准,才还原了今天这座令人惊叹的戏台。
修复古戏台这类亮眼的古建筑只是开始,对于古镇数百所民居以及老街,修复团队采用了同样细致的方式。而单纯复原古建筑只是古镇重生的第一步,还得使其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对文旅产业的保护性开发。因此,修复团队在古建筑外又建设了现代化的排水工程,进行电气化改造,这才有了今天这个虽不商业化,却十分便利,而且真正改善了居民生活的沙溪。千年古镇真正“活”了过来!
生活:理想主义者的“市”外桃源
谈到古镇生活,不少人幻想过在美丽安静的古镇开一间小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享受柔软时光。然而今天,这种美好的幻想总是被各种现实的问题打破,不断上升的租金,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游客,随游客而来的各种需求升级,都很难让古镇的店主们维持最初的梦想。然而在沙溪,还是有很多有想法的店主和有意思的小店,至少到现在,他们还能维持着自己的初衷,几天的时间里,我在享受古镇之余,也去探寻了他们的故事。
芗12,一家名字有点奇怪的西餐厅,主打手工汉堡,乍一看是会被我忽略的地方,来云南古镇旅行,不去吃山珍野菌,怎会来吃汉堡披萨呢?然而这是当初把沙溪介绍给我的友人极力推荐的小店,因此来到沙溪的第一个晚上,我满腹狐疑地走进了这家名字古怪的餐厅。芗12地方不大,仅有两三张桌子,可视式的厨房整齐地挂着各种厨具,看上去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