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10篇,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刘桂红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王清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张春玲老师的是《多彩纸艺》,朱梅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刘桂红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王清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张春玲老师的是《多彩纸艺》,朱梅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5
这一学期,我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定为“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每一个大主题活动开始,我都要给学生讲到一个问题,就是问题转化为课题的6个条件。
在第一个班级的课中,我这样设计:教师讲授,向给学生抛出6个条件,通过6个条件来判断问题能否转化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6个条件来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转化为课题。
我预设这个过程是比较合理的。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整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的初衷,又在走其他课程的老路,我们该如何来改造呢?
我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研究,通过听课、反思、评课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归纳出先把6个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由教师来讲解。
我眼前一亮,这个方法不错!但是,随即我又否定这个方法,“学生没接触过,他们能讲得出东西来吗?”
主抓综合实践活动的徐主任说:“不要害怕学生犯错,综合实践活动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误,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第二个班实验着这一“模式”。学生太可爱了,没想到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他们的潜力可真大,第一个问题抛出,学生就及时的回答了出来,
现在,已经是x月末,回想起一学期的大主题活动,期初确定的重点问题基本解决。我的感受是: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应该把学生的参与放在教师的讲解之前,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在发现失误、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这种方式是否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的本意呢?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6
这一学期,我把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定为“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每一个大主题活动开始,我都要给学生讲到一个问题,就是问题转化为课题的6个条件。
在第一个班级的课中,我这样设计:教师讲授,向给学生抛出6个条件,通过6个条件来判断问题能否转化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6个条件来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转化为课题。
我预设这个过程是比较合理的。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整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的初衷,又在走其他课程的老路,我们该如何来改造呢?
我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研究,通过听课、反思、评课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归纳出先把6个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由教师来讲解。
我眼前一亮,这个方法不错!但是,随即我又否定这个方法,“学生没接触过,他们能讲得出东西来吗?”
主抓综合实践活动的徐主任说:“不要害怕学生犯错,综合实践活动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误,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第二个班实验着这一“模式”。学生太可爱了,没想到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他们的潜力可真大,第一个问题抛出,学生就及时的回答了出来,
现在,已经是x月末,回想起一学期的大主题活动,期初确定的重点问题基本解决。我的感受是: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应该把学生的参与放在教师的讲解之前,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在发现失误、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这种方式是否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的本意呢?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它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在这一课程实施中要统筹设计,周密计划。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劳动技术中学会花卉的种植与管理,制作折纸花卉、小动物。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研究内容知识,学会制作活动方案、多种研究方法、策划各种展示活动。在湿地文化节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了解湿地、观察湿地、保护湿地;在学生课堂中,学习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三、年段分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级部长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年级各阶段活动策划负责人,落实相关的责任任务。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胡顺利副组长:张兰英李雪梅三到六年级的级部主任组员:三到六年级的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2、课时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根据需要可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3、师资力量
我校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区率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化,将年轻、求知欲、上进心强的三名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老师。三名教师,在区内优质课评选中都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市一、二等奖。其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纷纷获奖
(二)课程实施措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专项理论。
(2)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3)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活动计划。
(4)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5)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2、实施阶段
(1)制定学校实施计划。
(2)分年级组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3)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4)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3、成果展示阶段
(1)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2、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篇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它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在这一课程实施中要统筹设计,周密计划。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劳动技术中学会花卉的种植与管理,制作折纸花卉、小动物。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研究内容知识,学会制作活动方案、多种研究方法、策划各种展示活动。在湿地文化节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了解湿地、观察湿地、保护湿地;在学生课堂中,学习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三、年段分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级部长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年级各阶段活动策划负责人,落实相关的责任任务。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胡顺利副组长:张兰英李雪梅三到六年级的级部主任组员:三到六年级的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2、课时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根据需要可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3、师资力量
我校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区率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化,将年轻、求知欲、上进心强的三名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老师。三名教师,在区内优质课评选中都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市一、二等奖。其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纷纷获奖
(二)课程实施措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专项理论。
(2)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3)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活动计划。
(4)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5)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2、实施阶段
(1)制定学校实施计划。
(2)分年级组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3)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4)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3、成果展示阶段
(1)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2、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活动课 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悟与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感悟 综合实践课的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体会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6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悟与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