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摘 要:城市色彩是彰显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城市色彩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观及对城市环境的评价。上海市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其滨水景观环境的美化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区域综合品质,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型的城市线性空间,其空间跨度大,周边建成环境复杂,如果不对其两岸城市更新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管控,容易出现色彩混乱的现象,影响滨水品质。在城镇化从增量扩张主导向存量更新主导转移的背景下,将色彩规划的介入到滨水景观规划和两岸周边城市设计中,能够通过低成本实现两岸色彩协调。本文从文化、景观、历史等多角度综合考虑和分析苏州河的滨水空间色彩现状,对苏州河城市更新过程中色彩规划提出实施路径和色彩管控建议。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
色彩规划实施管理;
滨水设计
Abstract:
Urban color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highlight the city"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urban spirit. The qualityof urban color directly affects people"s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Suzhou Creek inShanghai is the mother river of Shanghai. The beautification of its waterfro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can enhancethe city image and regi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Shanghai to build an excellentglobal city. As a large-scale urban linear space, its spatial span is large, and the surrounding built environmentis complex. If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urban renewal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are not carried out,the phenomenon of color confusion will easily appear, which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front. In thecontext of urbanization shifting from incremental expansion to stock renewal,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 planninginto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urrounding urban desig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can achieve crossstraitcolor coordination at low cos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and analyzes the color status of thewaterfront space of Suzhou Creek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e, landscape, and history, and puts forward theimplementation path and color control suggestions for the color planning in the urban renewal process of SuzhouCreek.
Keywords:
Urban color planning;color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waterfront design
0 引言
城市色彩規划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施行较早,法国的让·菲利普· 朗克洛创建了“色彩地理学”,提出“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与发展,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日本通过《景观法》促进了日本色彩规划的编制工作和立法。国内色彩规划发展稍晚,尚未对城市色彩进行立法管控, 但是近年来色彩规划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国外的城市色彩规划引荐以及国内色彩规划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色彩规划体系。目前国内城市色彩的研究在方法上多遵循“现状色彩要素提取和分析——提出片区的色彩定位——色彩控制措施”的流程。现状色彩要素的提取多采用街景图片识别技术,并将图片按照HSV 颜色模型进行色彩分析,以色彩三要素,即色相(H)、饱和度(S)、明度(V)为研究基础。片区色彩定位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道路网划分区域,以地块内建筑为主,提取建筑主调色、辅助色、点缀色等,对街道的色彩的丰富度及协调度进行调查,并对色彩提出管控措施[1-2]。第二种方式是,以街道的色彩界面作为色彩规划的落点,通过对街道两侧建筑立面,广告牌,地面铺装和街道设施物等色彩分析,对每条街道给出色彩规划的导则[3]。对于苏州河这种大型线性区域的色彩控制,可采取类似于街道的色彩规划,以苏州河两岸景观界面作为色彩控制对象。
1 研究对象概况
苏州河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两岸承载和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本文选取内环线以内的苏州河段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周边建设较早且建设时间跨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多元,沿线分布众多工业遗产建筑、历史街区,连接了外滩、火车站等重要节点,城市更新需求大。
此外苏州河恒丰路以东段处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划定的中央活动区,规划要求打通公共空间通道,彰显世界级滨水品质和活力。虽然上海市颁布了《苏州河两岸(中心城区)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建设导则》,对两岸城市设计提出了建设指引,并提出了色彩控制,但是尚未总结苏州河两岸的色彩特点和提出详细的色彩规划策略和管控方法。
2 苏州河的色彩要素构成
米切尔· 兰卡斯特教授在《色彩景观》一书中将色彩视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对环境中色彩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来表达地域性的色彩景观。影响苏州河滨水空间的色彩的环境要素有水体、驳岸、道路桥梁、植物、公共服务设施与开放空间、沿岸建筑、灯光等。由滨水步道以及桥梁串联起整个苏州河的游览路线,通过影响人的视线和视角来使人感受到这些要素不同的色彩,因此在苏州河两岸的城市更新中需要统筹这些环境要素进行色彩规划。
2.1 沿岸建筑色彩分析
沿岸建筑是影响滨水区域竖向观感和天际线的主要成分,是滨水景观的最后一层轮廓线。为了模拟行人真实的色彩感受,笔者通过行走在苏州河滨水步道上拍摄两岸建筑外立面照片,将采集到的三百多张图片,利用photoshop 对其建筑部分色彩进行采集,并计算H、S、V 三个色彩数据(图1)。研究表明主色调集中在R、YR、Y、B、BG 等,其中建筑墙面色彩集中在R、Y、YR,居住建筑以黄色调为主,历史建筑以黄色和红色调为主,部分滨河居住建筑存在大面积的开窗以及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色彩多集中在B、BG。基于图片的识别以及现场调研判定沿岸建筑的主色调为中高明度,低饱和度的黄色(H=34,S=12,V=93)和红色(H=353,S=13,V=74),辅助色为黄色(H=25,S=11,V=80)、蓝灰色(H=200,S=3,V=88),其他色彩为点缀色。总体而言,现状苏州河边的高层建筑色彩比较协调,整体呈现低饱和度,高明度,但存在颜色饱和度过高的艳丽的多层建筑以及颜色过绿的玻璃幕墙,破坏了色彩的均衡性。
2.2 驳岸和滨河道路铺装色彩分析
由于防汛要求,蘇州河采用的是硬质驳岸,大部分驳岸保留了石材和混凝土的原有色彩,整体驳岸呈现出单调的灰色。部分河段采用建造亲水平台的方式,增加了亲水性,切断连绵的灰色驳岸。部分保留了自然驳岸或者在防汛墙内侧设置平台种植植物,例如苏州河在M50 所在的河湾处滨河的腹地较大,现状通过提高绿地与水面的高差,满足防汛要求且改善了堤坝的色彩单调性。目前苏州河的绿道颜色主要采用蓝色和黑色的沥青路面,两侧绘制黄色或白色的边缘线,但是延续性不够。
2.3 植物色彩分析
苏州河两岸绿化采用了常绿的草坪,以及各种色彩的花卉、灌木和乔木等,常绿树种的数量高于落叶树种的数量。在两岸滨水空间较窄的区域采用条形花池以及树坛的方式种植植物,一定程度上中和了两岸的人工色彩。但是部分路段狭窄,缺乏绿化空间,且由于水文问题,苏州河无水面植物,造成部分河段自然色彩不足。
3 苏州河滨水空间色彩规划策略
3.1 划分流域区段,制定分段色彩规划策略
目前对流域进行色彩规划时,多分段进行色谱推荐。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伦敦就根据泰晤士河各段功能定位以及景观节点特征进行了色彩规划和设计,制定主调色和点缀色涂刷两岸建筑,丰富了泰晤士流域的色彩景观[4]。国内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色彩营造采取分区和分级营造的策略,以道路或河流为界将整个运河区段分为34 个区域,分区挖掘特色,并对其划分控制等级,制定详细的控制导则,控制建筑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材质建议以及色彩的搭配调和等[5]。
笔者通过对苏州河的历史脉络和现状建成环境的调查并对其划分区段,提出推荐色谱,并结合各河段特点进行色彩规划指引。在色谱的制定时,参考学者对上海的闸北区(现静安区)的建筑色彩规划研究时提出高品质色彩, 即无彩色(Y、GY、YR、R、PB)、低彩色(Y、GY、YR、R、PB)、中彩色(Y)三种高品质色谱[6]。结合苏州河沿岸建筑风貌,提出Y(H=34)、YR(H=25)、R(H=353)等推荐色谱(图2),沿岸以商业集聚的商务景观,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态景观,以居住为主的生活景观,还有历史建筑为主的历史风貌景观根据自身建筑特点,选择不同的主色调及辅助色系搭配,并以点缀色作为补充。
在黄埔区和虹口区的苏州河河口段主要体现的是近代建筑文化和商业办公文化。该段历史建筑主色调集中在Y、R、YR 色系,多为多层建筑,高层实体墙面色彩多为低饱和度,高明度,商务楼的玻璃幕墙多为中低饱和度低明度。有学者通过对纽约、伦敦等色彩品质较好的大都市城市色彩研究时发现竖向空间色彩的层次区分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的有序性[7]。处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苏州河河口段,要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在滨水空间的道路铺装及驳岸设计时,选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色彩,增加色彩的层次感。
静安区段主要体现的历史仓库文化,例如四行仓库所在的苏州湾河段在实现景观休闲的功能外,要体现爱国教育功能。苏州湾河段同时存在滨水空间狭小问题,所以可以利用人对色彩的心理感知效应,把握色彩产生的冷暖感、空间感和动态感,使用低彩度的高明度的冷色调,给人带来平缓和宁静的感受,在空间上给人后退的感觉,减少压迫感。
普陀区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工业发展和更替,汇集了近代纺织、面粉、化工等近代遗址,因此在色彩规划中要体现出近代工业遗址文化。同时在各个分区中要结合重要的节点段进行色彩规划时,要体现出差异性。苏州河梦清园河段为公共绿地,其对岸中远两湾城河段为居住用地,色彩规划要体现出亲水、生态,增加自然色彩。例如可以增加两岸的植物层次,利用浮水植物、绿篱等遮挡硬质驳岸色彩,将混凝土的栏杆、绿道等调整为木色等。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段则要凸显校园文化,校园内的历史建筑色多为红砖、青砖的色彩,其周边的围墙、堤坝等构筑物可选择红色系或灰绿色系,沿岸建筑物色彩改造时主色调可以选择红色系或者白色、灰色等和校园建筑协调的色彩。
3.2 结合环境要素控制城市色彩
在分段色彩规划基础上,对道路桥梁、灯光、植物等主要环境要素进行色彩控制,合理协调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的搭配,增加色彩的丰富性。
3.2.1 道路和桥梁
滨水的道路包含滨水的绿道、地下通道和城市道路。道路的色彩应该具有连续性,引导性,特征鲜明。绿道作为市民夜间跑步的场所,在其边缘可采取光面反光材质,边缘线色彩需要醒目。此外可采用公共艺术的方法,通过各种不同色彩的路面图案绘制,增添趣味性。
桥梁是滨水空间以及周边环境的节点和地标,通常能够带给人深刻印象。其色彩及造型不仅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同时要具有特色性和标识性。厚重的强梁会给人压迫感,因此在造型设计上要轻盈和美观,在颜色设计上可以选择明度较高的色系。
3.2.2 景观规划中合理的树种选择
对滨水空间色彩感受较大影响的是两岸的植物,植物作为自然色彩能够增强滨河两岸的趣味性和生态性。植被景观的色彩因四季更替而具有很大的变动性,树种选择应该注重季相色彩的多样性。种植密度以及树种形状和高度会影响色彩的层次性,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大量浓郁的常绿树木营造出郁闭感,而大量的落叶树木,在冬天呈现萧瑟冷清的灰色调和空旷感,攀援植物则可以遮蔽线条僵硬的墙面或驳岸,增强绿化竖向层次。因此在苏州河两岸的绿化种植时,应该结合功能性和观赏性的原则,合理搭配不同色彩、不同高度的树种以及调整种植密度,带来多样的自然色彩感受。
3.2.3 灯光色彩的运用
滨水空间的色彩规劃要兼顾夜间的色彩,灯光除了能够满足照明功能外,不同照明色彩能够具有引导功能和标识功能以及空间的界定功能。苏州河的沿岸分布着小型的公园绿地、儿童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照明色彩来暗示人们的前方活动场地的不同,引导人们选择感兴趣的空间。此外,可以通过对路牌、公共厕所、绿道进行夜间灯光色彩设计,对行人进行合理的路线引导。同时灯光色彩的选择在满足环境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满足使用者审美及心理需求。例如儿童游乐区域可以选择暖色的光,绿道选择能够带来安全感的黄色或白色灯光。桥梁的灯光作为夜间视线的焦点,其灯光色彩设计在满足对行车的需求的前提下展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发挥其地标功能。
4 苏州河滨水空间色彩管控建议
4.1 明确管理主体和监督机构
滨水空间色彩的规划需要规划资源、绿化市容、水务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因此要理清各类工作的牵头方、配合方和审批方。且色彩更新会涉及地块主体的意愿,要坚持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相结合,在色彩规划前期阶段进行公众的问卷调查,在方案阶段进行色彩规划方案的意见征询会。
4.2 深化色彩管控机制和内容
将色彩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例如可以将苏州河周边地块的控规中设置城市设计导则,进行色彩引导,在苏州河周边的建筑进行立面审批时,根据该片区的设计导则中推荐的色谱图谱进行设计管理。针对历史建筑,对其周边建筑色彩给出具体的色彩管控方案。
5 结论
通过对苏州河滨水空间色彩的现状研究,发现其存在沿岸部分建筑色彩不协调,驳岸色彩单调,植物色彩不丰富等问题。笔者认为苏州河滨水色彩规划中需要着重解决部分突兀的建筑色彩,并结合各个河段的历史文化、景观及用地特征确定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完善环境要素的色彩设计,提升滨水品质,并加强苏州河未来城市更新中的色彩管控,明确色彩的管理主体和管控机制。
6 参考文献
[1] 江浩波, 卢珊, 肖扬. 基于街景技术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色彩评价方法[J]. 城市规划学刊,2022(3):111-118.
[2] 褚欣, 叶锺楠, 黄莎莎. 城市建成区色彩规划与治理——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20(3):75-81.
[3] 朱琳, 胡超. 传统街道景观色彩地域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 中外建筑,2014(8):90-92.
[4] 包晓雯, 邱惠英.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实践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8(4):115-118.
[5] 杜佩君. 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城市色彩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12.
[6][7] 白雪莹, 陈飞. 基于数据分析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9(S1):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