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受到了国内游客的关注和好评,并在2020年前后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露营旅游呈现出多样的发展形态和模式。本文以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回顾了2000—2022年以露营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重点梳理了露营者描述性分析、露营者动机、露营地的规划与建设和露营地的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解析当前研究动态的同时,对我国露营旅游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前瞻,以期为露营旅游研究、露营旅游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露营旅游;
露营地;
露营者;
精致露营;
发展与前瞻
本文索引:梁思忆.<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1):-133.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a)--04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受到国内游客的欢迎。露营旅游这一概念第一次进入国内是1997年,在《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和展望》中,吴承照表示“专业化户外休憩基地(露营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等)建设成为必然趋势”。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第一次将露营旅游呈现在国家旅游发展平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及出行造成极大影响,露营承接了疫情下大量的出行需求,国内的露营旅游在2020年得到爆发式增长,从市场规模到产业业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发布,明确了国家对房车露营行业的大力支持,露营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焦点和新风潮。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以露营旅游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阐述我国露营旅游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为今后对露营旅游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我国露营旅游研究综述
本文通过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92篇以“露营旅游”为主题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2000—2021年国内露营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呈直线式增长,在202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文献主要从露营旅游客体的角度出发,内容涉及露营地规划与建设、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等;
对露营旅游主体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和咨詢机构公布的报告上,数据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
1.1 露营旅游概念的界定
虽然国内学界对露营旅游概念的表述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在阐述“露营旅游”时都着重强调了三点:可移动、户外和休闲活动。赵亮(2008)认为,露营旅游是指游客携带帐篷等必要的户外生活用品,在不依赖固定房屋、旅舍等建筑设施的情况下,在野外生活停宿的休闲活动。张婷、覃林华(2009)认为,和传统的旅游住宿方式不同,露营旅游是不依赖固定的房屋设施,而是利用可移动拆卸的设施设备,如帐篷、睡袋等在户外进行的活动,特点是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和健身等于一体。胡卫华,吴楚材(2010)提出,露营户外休闲活动中的一种是短期离开人群密集的区域,利用帐篷、房车等作为休息场所在郊外过夜,踯躅于纯粹的自然景观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其他活动,游客携带生存必需的物品,不固定房屋、住所等在野外停留。苏晓男(2018)认为,露营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休闲旅游方式,露营旅游者不依赖传统的固定房屋等酒店设施,而是利用临时设备在户外进行的一种观光游憩活动。
1.2 露营旅游主体的研究
国内文献对露营者的研究主要在露营者的描述性分析和露营动机两个方面。
1.2.1 露营者描述性分析
(1)在地域分布上,露营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张程(2022)通过分析马蜂窝2021发布的数据发现,目前国内露营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北京、成都、上海、广州为露营消费需求最大的四个城市,露营者数量合计超过总数的三成。
(2)在年龄结构上, 90后和00后及80后是露营旅游的两类主要消费群体,前者崇尚自然,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后者则考虑到体验式育儿。根据马蜂窝数据,2021年露营消费者中80后占44%,90后和00后占43%。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稳定的消费能力,广泛地接触社交平台和各类媒体,并深受影响,喜欢彰显个性、拒绝平庸,且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对于80后和90后家长而言,露营能满足他们寓教于乐,在实践互动中拉进亲子距离,因此成为其喜欢的旅行方式。
(3)在行程时间上,马蜂窝2021年报告显示, 有81% 的露营者偏向短期露营,时间跨度为1~3天。部分露营深度爱好者会选择6~8天,甚至更长时间的露营,这部分露营爱好者追求更真实深刻的露营体验。
(4)在露营频率上,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 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8.8%的露营者选择1~2个月露营一次,35.4%的露营选择3~6个月露营一次,19.0%的露营者选择1年露营一次。
1.2.2 露营者动机
从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咨询报告中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露营者动机研究主要集中在露营者对露营这一活动的诉求,这些诉求可以分为两类: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
露营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露营暂时逃离城市、亲近自然,缓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短暂逃离。刘硕(2015)在《露营旅游缓解露营者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构建了缓解工作压力的露营旅游影响因素体系及结构模型,通过对22个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露营者的工作压力转移感受与露营旅游各影响因素间具有相关性,其中与露营地开发程度、露营旅游配套设施和安全及他人言行关联最大。另一类是通过在露营过程中对装备、营地、活动的选择,实现自身生活态度、美学理念的具象化展现和延伸。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露营者对露营相关消费品内涵及露营装备组合、营地布置等方面在更高美学体验的追求贯穿于其露营活动。
在社交诉求上,一方面,现代都市人渴望暂时逃离重复的生活,缺乏新意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乏味,也让他们感到孤独,露营成为其新的社交方式。都市人通过露营结交新朋友,或探索朋友和家人相处的新方式。在艾媒咨询2021年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露营者更倾向与家人(62.8%)或朋友(55%)露营;
四成的露营者喜欢与恋人露营;
只有极少数的露营者(1.7%)偏向独自露营。同时,智研咨询的数据体现了这一点,露营活动中3~6人出行和7~10人出行分别占总体的36%和25%;
3~6人出行符合家庭出游或少数好友出游的人数特征,7~10人出行符合较多好友出行的人数特征,即家庭亲子游和朋友小团体游超过总体的60%。《2021年Z世代露营式社交白皮书》显示,因为志同道合、兴趣一致,露营的社交质量比较高,有78%的年轻人表示,露营过程中结交的新朋友相处得更久。另一方面,露营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兼顾展现自身差异化和得到集体认同的社交需要,围绕露营展开丰富且多元个性的活动,使得露营成为年轻都市人区别于大众差异化生活方式的符号,并在相同阶层的集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共鸣。
1.3 露营旅游客体的研究
国内对露营旅游客体的研究主要有露营地规划与建设、开发模式及经营等方面。
1.3.1 露营地的规划与建设
吴楚才(1997)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露营旅游发展的情况后,结合我国露营旅游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4项建议:建设标准化、设施便利化、环境生态化和产品多元化。在环境生态化中,作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从选址、建设方法到材料选择和建筑物设计等方面都给出了建议。吴小青(2010)从露营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切入,提出了包括功能性、生态学性和弹性等六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露营地建设需要具备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包括交通便捷度和客源市场。同时,作者强调了露营地规划要考虑综合性和多功能,打造一体化的休闲综合体。高林安、李蓓(2011)通过分析欧美地区露营旅游的发展情况,认为自然环境是露营地吸引露营者的主要因素,因此营地的选址、规划和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培育,选材应遵循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吴一尘(2021)通过对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过程进行研究,从消费者的决策角度出发,提出露营地规划与建设应遵循的5个标准,包括规划内容要综合性、建设的生态性和组合性、营地活动的多样性和服务设施的全面性。
1.3.2 露营地的开发模式
陆军(2007)在对广西自驾露营地的研究分析后,认为专业的露营地有两种模式:风景名胜区依托型和专业的拓展团建基地依托型,都是借助原有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开发、建设和营销成本,实现资源联合。李蓓(2012)基于游客体验,探索了露营地开发与游客体验的联系,构建了露营地开发的RMED模式,即在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市场需求、露营地游客和露营地体验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RMED开发模式的两类保障,即制度保障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吕宁、吴新芳(2017)指出,客源地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目的地依托型是我国目前露营地的主要开发模式,并分析了各个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1.3.3 露营地的经营
陈聪(2013)基于产品层次理论指出,露营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应从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三个层次出发,并以海南岛露营为例,分析了各类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策略。吕宁、吴新芳(2017)通过对我国房车露营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露营地的发展和具体实践情况,根据露营地所有权、经营权自主程度,将露营地的运营类型分为单体、联合和品牌连锁模式,在分析了这三类模式各自的优劣势后,他们认为品牌连锁化是露营地运营的发展方向。鲍丙计、王彬(2017)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试图设计一套露营地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露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露营运营者和露营者的交互更加便捷有效。
2 我国露营旅游现状动态
2.1 露营旅游因迎合了人们逃离日常生活,接近自然的需求得以迅猛发展
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旅游的形式趋于多元化,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露营旅游的出现和兴起迎合了中国迅猛发展的自驾游和自助游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逃离日常生活、接近大自然的需要。通过露营,人们能够用新的方式探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拉近与自然的距离,也让衣食住行和生活美学延展到户外。劲旅咨询发布的产业报告显示,中国露营市场规模在2021年同比增长42.2%,达782.9亿元,预计2023年这一数字可达1781.4億元。
2.2 政策的支持使国内露营市场前景明朗
政府不断发布与露营产业相关的政策,在鼓励露营产业发展的同时,规范市场。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国家对房车露营行业的大力支持。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多部门共同推出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包含扩大服务供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规范管理经营等9大原则。
2.3 “露营+”使露营旅游朝着多样化发展,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随着露营旅游的快速发展,露营产业朝着多样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露营+自驾”“露营+体育”“露营+研学”“露营+团建”等新型的 “露营+”模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种主题和场景的打卡方式,显示出露营行业消费的多样化和消费升级的潜力。露营地已成为一种消费场景,在与相关产业生态做有效连接与融合的过程中,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2.4 露营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露营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露营旅游的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影响着露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露营旅游主要面临5个问题。
第一,露营场景多样,管理难度大,协同性不足。露营旅游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形态,各个地方都可以成为露营活动的载体,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其中涉及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环境保护等,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
第二,露营者文明旅游,安全仪式和环保意识不足,行为有待规范,消费者亟待培育。
第三,露营地经营时间短,季节性强,受天气影响大,且淡旺季明显,影响营地的稳定运营。
第四,露营旅游社交属性明显,现存营地配套要素不足。露营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千禧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交属性明显,既通过真实的自然环境和面对面的交流来补充社交媒体上空虚的交互,又希望他们的旅行能及时在社交平台分享并获得关注,他们对露营旅游的便利性、社交性和智慧营地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第五,运营团队配置整体水平偏低,运营人才短缺。一方面,露营旅游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之前一直是小众户外体育活动,直到2020年才受到大众的青睐,相关的团队配置、运营人才相对不足。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的露营风潮将露营全产业推上风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根据劲旅咨询数据,2022年10月,国内经营范围或企业名称有露营相关的企业共6.7万家,其中2022年新注册2.5万家,营地的迅速扩张更加显露出运营人才短缺的问题。此外,露营者对露营地的需要和消费水平都较高,希望营地能够提供完善的装备、服务和活动,这对运营团队的要求相对较高。
3 我国露营旅游前瞻
3.1 露营旅游前景可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逐步走向成熟
第一,露营旅游迅猛发展的三年,市场和社交媒体对人们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培养,将对人们的出行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露营真正流行是在2020年。根据劲旅咨询数据,露营经济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91.8亿元增至2021年的782.9亿元,2022年可达1217.5亿元。急剧增长的产业规模培养了日益庞大的参与者,而露营相关的理念通过产业发展、媒体传播及消费者实践逐步深入人心,吸引新的消费者。过去三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出游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人们更青睐以短时间、近距离和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如今疫情对旅游的限制虽放开,但这几年培养的消费理念已经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露营作为一种消费场景,实现了从小众户外体育活动到休闲旅游活动的转变,其包容性和灵活度会以“露营+”的形式向不同的消费市场展现。我国流行的精致露营,兼顾舒适性与仪式感,契合大部分消费者短程户外需要。同时,作为露营旅游主要受众的年轻人和中产阶层,更倾向选择多元素融合露营。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在露营消费者中,63.8%期待融入亲子元素,60.6%期待农家乐元素,51.7%期待音乐舞蹈元素。当露营地搭建完成后,营地即变成开展如娱乐性、亲子教育类、户外探险类多种衍生活动的场景。
第三,社交媒体赋予露营旅游生动的定义,其影响力将贯穿露营旅游全过程。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共同催化是露营活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以露营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还是在社交平台由露营者发布或产业和平台精心推出的露营活动,通过博主的推荐,露营获得高曝光,在大众消费者心中露营被赋予了各种写意的内涵。于是,越来越多人被露营活动所吸引,在实践后,又热衷到社交媒体分享经历,影响其他的潜在消费者。
3.2 露营旅游市场趋于规范合理,促进露营旅游的有序发展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9项重点任务,包括优化规划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提高产品服务品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等,涵盖露营行业供给和需求的方方面面,为露营旅游的标准化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露营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投入对该产业的研究。在知网上以“露营”为主题的文献从2019年的82篇增加至2022年的606篇,为产业规范有序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3 行业内部会自我迭代和升级,逐步实现差异化运营
根据企查查数据,到2022年10月,国内经营范围与露营相关的企业共7.6万家,该数据在2019年为4.1千家。这些企业涵盖了露营旅游的上中下游:上游为以露营装备、服饰的生产及营地建设为代表的必要商品生产和建设方;
下游为由方便食品、户外娱乐用品、智能家电及电动汽车等组成的露营衍生商品生产方;
中游是露营产业应用场景,其中以露营营地和 OTA平台为代表的营地服务提供方是露营的消费场景,社交媒体是传播场景。在露营市场迅速扩张的阶段,大多数企业看到了商机,但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同质化严重,在市场逐步冷静后,行业内部也会优胜劣汰,只有提供差异化服务,深挖自身特色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存活。
参考文献
刘馨蔚.全民露营时代到来[J].中国对外贸易,2020(8):56-57.
胡卫华,吴楚材.中国野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0,12(3):118-122.
彭诗茗,王欣,蔡凤.国内外露营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37-39.
陆军.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7, 22(3) :
35-39.
焦玲玲,章錦河.我国露营旅游发展与安全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4) :
92-95.
刘昕.以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为主题的露营产品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苏晓男.长三角帐篷营地露营者消费需求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
吕宁,吴新芳.我国露营地发展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95-96.
牟琳,张琰.露营旅游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668):29-35.
张程.精致露营渐成风潮[J].检察风云,2022(14):74-75.
艾媒生活与出行产业研究中心. 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EB/OL]. 2021-11-10, https://www.iimedia.cn/c400/81905.html.
中国旅游报社. 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EB/OL].2022-1-21,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zcjd/202211/t20221123_937673.html.
劲旅网. 《2022中国文旅露营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正式颁布[EB/OL].2022-11-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906032997886097&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露营地皖南汽车露营地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11期)2019-12-09第四届中国最美露营地评选获奖露营地名单出炉中国周刊(2019年10期)2019-11-18森林公园发展露营旅游研究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5期)2018-06-14神秘的“渔翁”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12期)2017-05-05森林露营地的类型森林与人类(2016年10期)2017-04-11山西省汽车旅游露营地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大众标准化(2016年2期)2016-07-11前往露营地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16年2期)2016-01-29云南航空房车露营论坛在昆举行 共寻发展契机云南画报(2015年11期)2016-01-21首部自驾车露营地国标终于来了专用车与零部件(2015年6期)2015-04-21休闲露营地标准创造更休闲的露营生活大众标准化(2015年10期)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