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云
步入信息化新时代,教学资源日益多样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的获取和传递完全依靠教材,部分教师甚至是“照本宣科”。加强信息技术和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师的使命。在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不断优化,纪录片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一种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教学的需要。
一、纪录片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点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其核心是真实,包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些内容不是人为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其作为地理教学媒体之一,是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具体有如下优点。
1.传递地理信息量大
纪录片通过将直观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解说相结合,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向学习者传递更多的信息。
2.显示信息形象直观
纪录片逼真直观地展示不同空间尺度地理事物的形象以及分布格局。
3.突破地理事物时间限制
纪录片不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限制,能将其缓慢的演变过程以及高速变化动作清楚地展现出来。
4.控制性较强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取和编辑纪录片中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时机播放和暂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5.能够重复使用
纪录片只要妥善保存,其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改变。这样教师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学习者也可以拷贝以便课后复习巩固。
二、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地理学科内容空间范围广,时间跨度大,课堂教学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加之学生对很多地理事物是没有经历和感知,所以光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纪录片可以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所描述的區域和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使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重视问题式教学,而“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选择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纪录片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可以做到紧扣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可以轻松地对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同时认识到地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有用”的学科。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喜欢看电影,尤其是高中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时,教师偶尔播放一些电影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纪录片虽然没有电影那样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比单纯的文字和不动的图片更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些和授课内容相关的纪录片,适时播放,能够给学生一个生动直观的情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例如,讲授“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旅行到宇宙边缘》辅助教学。影片从离地球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同时影片也详细展示恒星如何诞生、宇宙的终极命运、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把整个宇宙空间很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就算教师不作过多讲解学生也能理解,并且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兴趣。[1]
2.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对于地理教学中的某些知识点,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使用文字的讲解和图画的描绘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通过纪录片详细而准确地展现,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双重效果。例如在进行我国区域地理教学时,学生很难掌握和区分我国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就可以借助《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航拍中国》第一季共6集,分别选取了上海、新疆、海南、黑龙江、陕西、江西六地作为拍摄对象,囊括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从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几个区域展示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比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3.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拓展视野和培养家国情怀
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多彩变化的,教材所呈现的只是选取典型的地理事物作为代表,不可能面面俱到。基于课本的这种局限,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去补充说明,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并且有收获的课堂。在地理教学中根据需要使用纪录片则直接填补了这一空白,纪录片充满科学性的解说,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代替教师单纯的说教,能够大大提升课堂的质量。在课堂中播放该纪录片,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让学生感悟到自然之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他们拓展视野。
很多纪录片不仅展现相应的地理内容,其中蕴含更多人地关系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可以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超级工程Ⅱ》,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入手展现中国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高速公路、桥梁、高铁和港口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四个方面高度凝结了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人对中国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工程建设能力质的飞跃,学生看了之后不仅对我国的交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究。这就要求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体验。纪录片可以拓宽地理教学渠道,创设精彩多样的教学情境,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
地理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纪录片是一种生活写实化的产物,从素材选择和处理方面都是源自生活实际,因此,这种方式十分适合学生接触新鲜的知识结构和事物认知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纪录片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精选题材,设问和引导得当,能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从而不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5.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地理课程资源是外在的、对象性的,需要主体的意识活动去内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开阔地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成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在钻研课本、查阅资料、选编视频、课堂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研究创新的精神,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们的教学生涯进入新的境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选择对教学任务机械传授还是灵活启发,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学情预判、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恰当利用。教师个人能力不仅是其本人价值的体现,也决定了知识传递的效率。将纪录片引进地理课堂,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紧握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纪录片因时长过长,需要教师有“取舍”的意识。选片时要紧扣主题,在课堂中何时展示,展示多久,都是教师要提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得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不断提高。而纪录片就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良好工具,既可以剪辑素材供课堂使用,也可以自己观看,丰富眼界,对于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也是信手拈来。
总之,纪录片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极大地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创设地理教学生活化情境,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三、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纪录片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和功能,但教师不能盲目的使用纪录片,不能为使学生高兴而随意播放纪录片。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学为中心,恰到好处使用纪录片,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合理有效使用纪录片
要使纪录片材料合理有效的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慎重选择、把握尺度,考虑课堂内容、教学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关纪录片材料,并在恰当的时间使用。在播放纪录片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该纪录片的作用和播放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探究的思维去观看纪录片,观看的同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教师要能明白纪录片材料的整体内容和各个细节,在学生观看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如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疑惑,教师还应做详细解释和补充。
2.精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展现地理审美的纪录片材料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欢大自然美的心理,用所选择的纪录片材料来展现大自然之美和地理之美。因此教师选择的纪录片尽量是高清的视频,且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如《超级亚洲》《航拍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不仅高清,而且内容非常的丰富且贴近生活。其中《美丽中国》分为《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六集,全片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这是一部清晰度极高的记录片,它展现了中国山川的壮丽秀美、文化的博大精深、物产的多样富足、物种的多姿多彩。教师在授课时若能合理利用,不光能展现地理的美,还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3.选用与时俱进且贴近生活实际的纪录片,让学生产生认同感
在选用纪录片时,不仅要切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教师选择纪录片时也要能表现出“新”来。例如,十几年前或几十年前拍摄的视频材料可能不是很清晰,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最新的热点信息,让学生更加关注世界与社会的变化,适应地理学科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要求,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地理的教学要能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纪录片的时候要能贴近现实、接近学生。教师选择的纪錄片传达的教学内容最好能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联系,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四、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与知识点对应的纪录片资源库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实践应用,纪录片可以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层出不穷,在广泛的选项中挑选到适合课堂教学的纪录片也并非易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随时关注和收集相应的纪录片,把能够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优秀纪录片精选出来,并建立与知识点对应的纪录片资源库。
2.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对纪录片进行精选和处理
要将纪录片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并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精选纪录片,兼顾科学性、地理性和适用性原则。在选用纪录片之前应对其进行评估:纪录片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内容的叙述是否正确无误,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逻辑是否合理。纪录片题材丰富多样,每种纪录片都各有其侧重的方面。应用于地理课堂的纪录片要求能够蕴含地理学科相关的原理和规律,紧扣地理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纪录片进行片段剪辑。虽然纪录片中配有大量精美的自然人文画面,内容赏心悦目,但其始终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整个课堂占用时间过长会反客为主,冲淡课堂的学习氛围,课堂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长久的维持在视频或讲解上,因此纪录片播放时间不宜过长。教师需要旁征博引,在网络上找到尽量贴合本节课堂主题的纪录片,备课时对素材进行剪辑,将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的部分提前筛选出来,除了剪掉不必要的画面以外,教师还可以用视频编辑软件将纪录片调至倍速,进一步压缩播放时间,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剪辑成独立的几个片段或整合在一起。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纪录片的播放时机
一节地理课的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纪录片视频的播放要做到与地理课堂的紧密配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考虑如何安排和设计纪录片的播放时机,可以用于课程导入、知识讲解和问题探究等环节,具体根据实际教学序言合理设计和安排。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纪录片,首先应确定采用纪录片手段进行地理教学的课题,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需要等精心挑选并合理编辑纪录片,再完整地设计切实可行的组合教学计划,例如,要在哪个环节使用纪录片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参与什么活动、还采用哪些教学方法等。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首要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导入环节应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纪录片视频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要求纪录片视频感染力强、概括性强,不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采用一些纪录片的片头。一般纪录片的片头,是对整部纪录片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概括,配乐比较激昂,能在一开始马上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画面也往往集中了纪录片中的精彩瞬间,吸引人眼球。知识点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采用纪录片视频辅助教学,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纪录片视频在这里主要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要求纪录片视频包含教学知识点,紧扣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突破抽象、枯燥的难点。
4.以问题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目标观看纪录片
教师在播放前可以预设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侧重地进行观看,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欣赏影片。很多学生的兴奋点在于“教师播放纪录片”这个举措上,而不关注知识点本身,所以在播放时教师也要主动引领学生的注意力,在播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释一些问题,总结知识点,或者询问学生的观看感受和收获,借学生的语言来升华整节课。在纪录片视频播放完毕后,不能直接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内容,需要有一个“收尾”或者说是过渡。视频播放完毕后如果没有任何说明,为播放视频而播放,不能起到任何教学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纪录片的教育作用,学生观看完纪录片后,教师应该通过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总结和提升。
一是联系知识点设问作答。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播放纪录片视频前已经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在视频播放后就应该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顾和解决。采用的形式可以多样,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或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或是作为探究活动课后进行等等,问题解决之后再总结归纳,联系相应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归纳概况的能力,长期执行下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观看视频的习惯。二是通过总结所观看的纪录片内容,实现引入和过渡。当把纪录片片段用在新课导入环节,虽然在播放纪录片之前没有进行设问,在播放后也应该对纪录片片段内容做个总结。片段播放刚刚结束的时候,学生对视频还处在回味的阶段,这个时候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拉回来,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例如:“同学们看完刚才这段纪录片,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采用陈述的方式,例如:“刚才这段纪录片主要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自然过渡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5.加强集体备课,实现纪录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使用纪录片要经过搜集、编选、教学设计、剪辑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整个过程工作量大,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任何单独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纪录片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時代,任何一个人所了解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资源共享,其价值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有形的资源共享固然重要,无形的资源如经验、智慧如果能够共享,则更具有价值,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必将极大地促进课程资源的整合、发展与创新。这里所说的合作开发,是指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开发,教师是首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只有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才能更好地开发、筛选并用好资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现有资源的利用者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者。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价值,应当鼓励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开展研究与合作。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是要经历选片、编辑、设计及实施这一系列复杂过程的。[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想到好点子但不知从何处寻找想要的影视资源,以及发现心仪的视频无法下载、视频格式不支持、播放器无法正常播放等等。因此,在开发影视资源时教师们可以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合作开发影视资源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教育科研素养。
地理教学活动全程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选片工作同样也可以由学生参与承担。也就是说,可以由学生成立选片小组,从成员提供的建议中选取。学生合作小组内成员需要搜集、分析、整理影视资源及合作讨论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团体协作意识、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地理纪录片的收集也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最佳途径。
总之,在大数据的信息时代,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大量的纪录片蕴含着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地域文化等地理要素,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纪录片的地理教学功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能让学习生活中运用地理,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操,树立天人合一的人地协调观,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天佑. 浅谈地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J]. 中外交流, 2018(30):135.
[2] 叶航强. 纪录片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价值生成探究[J]. 地理教育, 2019(S1):39-40.
[3] 高旻瑜. 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严冰如.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资助项目:2020年威宁自治县教育规划课题“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A01);
2021年毕节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威宁草海为例”(202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