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理解美西方对华“去风险”

如何理解美西方对华“去风险”

时间:2024-07-25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钟飞腾

2023年5月,七国集团(G7)首脑在日本广岛发布的《领导人公报》中指出,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公报》强调,“去风险”并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而是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同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等共同领域维持和中国的合作。

对华“脱钩”政策失灵的结果

将“去风险”这个术语用于描述对华政策,其发明权应归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女士。在今年3月30日的一次演讲中,冯德莱恩提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我们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的回应也不能是非黑即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此后不久,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会见了冯德莱恩,双方在反对“脱钩断链”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上达成共识。

在欧洲首次提出这一说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去风险”上升为西方对华政策的集体性表述。站在中国的立场看,这一转变积极的一面是,经过几年的博弈,西方终于认识到对华全面“脱钩”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欧洲并不愿意维持和美国一样的对华政策,而是表达了根据自身利益和长远战略需求作出选择的意愿。为了维持西方的团结,美国也接受了欧洲的表述。5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表示,美欧对华不寻求对抗、冷战或“脱钩”,而是“去风险”。

至少从词语的变化来看,“去风险”要比“脫钩”温和一些。这种变化既是西方对华“脱钩”政策失灵的结果,也源于中国的坚决斗争。斗争的基础在于西方不是铁板一块,西方既舍不得切断与中国的利益关系,也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找到其他国家替代中国,于是只能暂时接受这种局面,另找新的思路。

本质仍是“去中国化”

冯德莱恩在其演讲中列出了两类“去风险”。一是外交“去风险”。冯德莱恩从中欧“脱钩”的负面作用出发,强调中欧必须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否则风险就会扩大。这些领域包括气候变化、自然保护、传染病大流行防范、核不扩散和全球金融稳定等。二是经济“去风险”,这是欧盟最关注的。冯德莱恩将其分为四个支柱。第一,欧盟务必在健康、数字和清洁技术等领域维持领先地位,让这些产业更具竞争力和韧性,不受单一供应来源的干扰;
第二,更好地使用现有的贸易政策工具,对付其他经济体使用“经济扭曲”获得的优势;
第三,确保欧盟公司的资本、专长和知识不被中国用于加强军事和情报能力;
第四,与其他合作伙伴保持一致,特别是将欧盟有关供应链弹性的条款加入即将与欧盟签署的自贸协定中。

与欧盟类似,美国所谓的对华“去风险”也集中在供应链和技术领域,尽管美国与欧盟在表述上略有不同。6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的采访中表示,美国并不寻求结束对华贸易,“去风险”聚焦于三件事情:一是确保供应链和关键产品不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
二是先进技术不能用于损害美国的安全;
三是美国务必增强自身的产业制造能力,在国内进行更多的生产。

美欧所谓的对华“去风险”,均强调在技术和供应链领域减少和中国的联系,实际上与“脱钩”是一回事,即在高技术和关键产品领域的“去中国化”。西方通过“去风险”欲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确保西方在若干新兴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二是不能让中国获得能用于增强战略军事能力的技术,三是尽可能增强在国内的生产能力。

事实上,“去风险”与“脱钩”是有内在关联的,根本目的仍然是“去中国化”。至于为什么要进行一场“去中国化”的运动,归根到底还是西方的霸权思维作祟,不愿意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反而污蔑中国是西方国家遭遇“风险”的来源。

2023年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发布的《领导人公报》明确称,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图为出席广岛峰会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及国际机构负责人合影。

 将制造更多的风险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吉迪恩·拉赫曼最近指出的,减少和中国的贸易风险本身就会制造很多风险。不仅如此,西方的“去风险”也面临若干挑战。

首先,“脱钩”和“去风险”的模糊性仍会造成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不足。西方放弃使用“脱钩”、转而采用“去风险”,某种程度上也是承认“脱钩”这一说法不够准确,效果不明显,是一种夸大了的政治说辞。然而,“去风险”同样是一个模糊的术语,将中国视作“风险”更是混淆视听。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北京参加发展高层论坛时曾表示,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是经济复苏乏力,将中国视作风险而不是机遇,只会继续阻碍世界经济复苏。

其次,中国仍是美欧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同美欧贸易下降的幅度弱于预期。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2年间,中美贸易额从5400亿美元增长至7600亿美元,中欧贸易额从7100美元增长至8500亿美元。按照冯德莱恩的说法,中国占欧盟商品出口的9%和商品进口的20%以上。冯德莱恩同时还承认,中欧之间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贸易是互利共赢、无风险的。以美元计价,2023年1~5月,中国外贸额同比下降2.8%,其中中欧贸易额同比下降3.7%,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2.3%,中美贸易萎缩程度要比中欧贸易严重得多。但这似乎也表明,在美国拉帮结派对付中国时,欧盟的经济部门并不与美国齐步走。美国跟随欧盟使用对华“去风险”,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被迫接受盟友的自主性。

再次,美国盲目将中国当作最大的对手,但国内对导致美国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存在不一致的认识。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均将中产阶级衰落视作美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前美国经济学家测算,中美贸易只是导致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国内的技术进步缓慢和分配制度的问题。今年4月底,沙利文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美国政府打算放弃新自由主义,转而推动“新华盛顿共识”,强调政府介入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的重要性。尽管美国精英未必会俯下身子公开宣扬向中国学习,但是中国仍不失为美国解决其国内困境的有用参照。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美国的20%,将中国商品排除在美欧市场之外,只会增加美国企业的成本,让本就身处困境的美国家庭雪上加霜。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久的将来,“去风险”或将被另外一个新词替代。

猜你喜欢冯德莱恩美欧本期导读环球时报(2022-04-09)2022-04-09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冯德莱恩当选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14期)2019-08-15冯德莱恩:欧盟新掌门人的家事国事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Sixteen Years’PromiseSpecial Focus(2018年11期)2018-12-05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WTO经济导刊(2018年4期)2018-05-25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能源(2016年2期)2016-12-01China investment in U.S.,Europe and ASEAN surges in H 1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0年5期)2010-04-14

推荐访问:对华 理解 风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