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及启示

时间:2024-07-24 1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柏杨 张业飞

摘要:通过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把体育教育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把体育教育方针与党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吸收国外体育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注重提高人民体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体育教育思想服从并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从并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体育教育;
历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3)01?0058?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3.01.010

Enlighten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in the Past Centurys Progress of CPC

BO Yang1,ZHANG Yefei2

(1. Department of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Shanghai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2. School of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Combining history and logic, theory and practice, macro and micro, the paper overviews the process of PE ideology of the CPC in the past century. It is found that CPC s PE ideology has always adhered to Marxs theory of PE, integrated PE with Chinas specific actual situations, integrated the PE policy  with  the  main  tasks  of the  Party  in  different  periods,  creatively  developed  P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absorbing foreign PE experience, paid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people s physical fitness and promoted th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ntributing to the peoples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CPC ;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ess ;
enlightenment

“体育”一词开始从日本传入我国,其本来的含义是指身体的教育。其后,由于“体育”一词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从而催生了“体育教育”一词。1917年恽代英同志最早提出了“体育教育”这一词语[1],随后在各类文献资料中逐渐被使用。“体育教育”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使人生理、心理产生变化,从而促进人发展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家庭体育教育、学前体育教育等。体育教育思想就是人们对体育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看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观念和想法。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红色体育方面,多是从国民体质和体育强国方向进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民性与服务性、基础性与普及性、开放性与丰富性等特点,本质上是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领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体育教育思想的探索和追求。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教育思想探索

1.早期代表人物的体育教育主张

中国共产党早期体育教育思想还未完全形成体系,主要通过代表人物的主张表现出来。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分析了体育的目标、方法和原则,突出了体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体育教育对国民的影响。恽代英在《学校体育之研究》中分析当时的学校体育,主张学校体育要循序渐进,应保学生之健康[2]。革命家杨贤江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认为体育教育是“完全人格”最重要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体育教育主张表明:共产党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救国图存、强种强国的现实任务出发,强调德、智、体共同发展,注重身体素质培养。在體育教育目标、方法等方面已经具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目标,把劳苦大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确立了初心使命,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了体育可以增强人民体质,凝聚国人意识,成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

2.“土地革命”时期体育教育思想探索

“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并在根据地领导人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倡导各类体育活动,开展具有根据地特色的体育教育活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提高根据地军民身体素质,提高部队群众的战斗力,把体育教育与各种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发展工农武装力量;
把体育教育与广大军民生产结合起来,发展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中国共产党通过体育教育来传播、宣扬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启发根据地人民革命自觉性,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坚定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列主义体育理论建立了体育规章制度,编写了相关书籍,有组织、有系统地把体育带给了广大人民,促进了苏区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结合根据地实际情况,围绕保护红色政权,使体育服务于战争,并与战时任务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苏区军民的战斗力和生产力,使体育在中央苏区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中央临时政府规定:“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开展。”[3]提倡建立公共体育场所,制造运动器械,举办赤色运动会等。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也在战争间隙,因地制宜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活跃了军队生活,增进了红军战士身体健康,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培养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敌人前堵后追的恶劣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体育教育与对敌战争、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和推广体育运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抗日战争”时期体育教育思想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抗击日寇。这一时期体育被赋予了新的任务,要求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更好地抗击侵略。体育教育工作也围绕这一主要任务而展开。陕甘宁边区体育教育目的主要是扩大体育参与人口,积极动员边区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以改变边区军民文化生活,增强边区军民身体素质。边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为体育教育工作普及化和常态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要求学校所有课程,包括内容、方法都要与抗战联系起来,所有不适应抗战需要、不符合战争准备的课程,要适当减少或者取消[5]。强调注重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及形势变化。学校教育中增加刺杀、投掷、演习、防空、急救等军事体育课程。为了与军民打成一片,提高作战能力和水平,增强指战员身体素质,毛泽东、朱德、贺龙等经常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边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抗日战争时期,不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以延安为中心,不断向周边扩展,辐射到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通过办事处等形式,输送马克思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人才,使各地体育教育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4.“解放战争”时期体育教育思想实践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无视国内外有关和平的呼声,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面对国内复杂严峻的形势,根据地的工作重心是结合战时实际情况,积极展开备战教育。体育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主要是结合军事训练,进行军事体育教育。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针要求体育教育联系军事战争相关内容,如投掷、枪械、队列等,以提高自我防卫能力。通过体育教育凝聚广大民心,鼓舞解放军斗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勇往无前的意志品质。随着解放战争形势逐渐变化,在巩固解放区的基础上,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解放军主要任务是解放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随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开始在解放区创办正规的学校教育[6]。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并结合战事需要开展相关体育活动,为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体育教育思想探索过程中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宣传性。体育活动是接近广大民众的方式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中国共产党通过体育教育实践不断宣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和思维方法,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主张和方针政策。二是革命性。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体育教育活动锻炼军民身体,传播革命思想,将体育教育与战争需要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军民大团结,鼓舞了革命斗志,提高了战斗力。三是群众性。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体育平民化,将体育带到人民大众中去,使体育教育惠及根据地和边区的全体人民,而且广大干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使体育活动经常化、生活化,所有人平等一致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教育思想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及社会主要矛盾是巩固和保卫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民主政权,快速恢复国内生产、生活,加快国民经济生产和发展。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指出,要实行科学、民主、大众的教育[7]。这就要求新中国教育,包括体育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倡国民体育。在国内外形势下,全面学习苏联成为一种必然,学校教育包括体育教育,开始全盘接受“苏联模式”,学习社会主义体育教育的方针策略。体育教育在原先解放区工作基础上,對旧中国的体育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苏联的先进经验,建立新中国的体育教育制度。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确立了发展方向,明确了体育教育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大众身体素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指出,当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能适应计划经济建设需要,重要政治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人民健康”[8]。为了尽快达成增强人民体质目标,国家体委颁布了《劳卫制》,并以此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制度,促进学生及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发展。明确体育教育基本要求是提高国民体质,使体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使体育为国防建设服务,更好地保卫人民民主政权[9]。1956年以苏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为基础,改编了我国第一套《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社会“浮夸风”盛行,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体育教育思想也出现严重偏差,“以军代体”“以劳代体”违背了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否定了学校体育功能价值。1960年党中央意识到了问题,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从而使体育教育思想得到修正,体育工作回到正轨。本来刚刚恢复的体育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思想冲击下,又被否定了。各级体育部门被纳入到军队管制,体育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群众忙于“闹革命”,体育教育工作处于一片混乱状态。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在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通过多种制度形式,使体育惠及全体人民,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下,不断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在“身体好”的要求下,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通过体育教育来发展人民体质,从而促进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并通过增强体质,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担当起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任务。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曲折和偏离,使体育教育思想遭受了冲击和否定,但这也是体育教育思想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改革开放后体育教育思想成熟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体育教育事业乘势而上,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体育界进行了“真义体育”大讨论,认为体育是“身体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运动知识技能传授,科学地运用到身体锻炼中,增强体质。“扬州会议”标志着中国体育教育工作开始走向改革发展之路,确立了“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思想。邓小平题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从而开启了教育教学改革新篇章,体育教育开始大量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体育教育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使体育教育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勇夺“五连冠”,凝聚成“女排精神”,在全国掀起了体育运动之风,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体育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促进了群众体育发展,通过社会体育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体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体育领域没有专门法律的历史,开启了“依法治体”新进程、新篇章,使体育教育事业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中共中央指出,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11]。青年时代是广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关系到个人成长,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奥运会成功举办推动了竞技体育以及群众体育的发展,也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胡锦涛指出,不仅要重视体育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注重体育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体育文化需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认识到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思想上的解放,体育教育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引进国外体育教育思想,经过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和改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二是社会性。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社会体育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是奥运会后,国家更加重视社会体育在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三是制度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体育教育的各项制度建设,使体育教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尤其《体育法》的实施,使体育教育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为体育教育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四)新时代体育教育思想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深刻回答了“培养人的方向、原则和目标”这个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强化素质教育,全方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教育要瞄准“体育强国”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现实需求,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全民身体健康,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为了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共中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满足社会体育需求,确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思想,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党和国家一直关心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习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引导学生“增信明理”,立足中国实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教育作为体育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强调学校体育要坚持“三全育人”思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向上、拼搏竞争的意志品质,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社会功能。因此学校体育要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在教文卫体代表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身心健康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全民健康是中华民族昌盛的前提,社会健康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体育教育也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想,聚焦重要节点和关键领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构建公共健身服务体系,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大会上,回顾了我党紧密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历程。百年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绚丽历程的写照。体育教育要与文化教育协同发展,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教育思想延续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之路,不断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突出了体育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使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领导,正是百年體育教育思想发展的前提保障。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体育教育探索,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育教育思想形成,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发展、深化,并取得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因地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根本任务,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不断完善发展,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灵魂,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指南。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基础和前提。

(二)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全局

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的发展,服从并服务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体育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发展道路。从根据地和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就简,将西方传入的现代体育适时地带到中国普通民众中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并按现代体育方式去改造,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体育教育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教育思想围绕“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扎根中国大地,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教育工作。百年来体育教育事业在学习、借鉴西方各国体育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改进中国传统体育教育的精华,不断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将东西方体育教育融合在一起,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发展繁荣之路。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始终为广大人民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广大劳苦大众为主体,不断提高广大军民的身体素质,以实现救国存亡、民族独立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促进全民族身心健康为主要任务,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广大人民体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瞄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目标,增进全民族身心健康,使体育融于百姓生活。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坚守“为人民”初心,铭记“谋复兴”使命,關心人民安全和健康,把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体育观和全面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观点,根据教育基本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把体育本身的功能价值作为体育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围绕“增强体质”这一基本功能而展开,根本目标是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服务于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体育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具有阶级性,为不同国家、社会和阶层服务。百年来体育教育从宣扬马克思主义、保卫红色政权,到锻炼身体、打倒日本侵略者;
从增强体质、恢复国民生产,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从改革开放到“立德树人”、建设“体育强国”。体育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围绕体育教育的功能而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教育要抓住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全周期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为国培育人才,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坚持真理,不断探索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完善自身建设的鲜明特色和优势。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在摸索中向前发展,尽管过程艰辛,不乏曲折。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直面问题,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解决矛盾,通过我党自身内部的净化和完善,不断调整、修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百年来体育教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自我革命,对“左倾错误”及时调整,对“浮夸风”及时修正,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不断对体育教育思想进行适时调整和创新,坚持内部优化,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百年来体育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体育教育思想是不断完善发展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体育教育宣扬马克思主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军民斗争本领和革命意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体育教育增强人民体质,恢复国民经济,使人口众多的中国走上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时期,广泛吸收、借鉴国外体育教育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事业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立德树人”推进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初心使命,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可靠、有担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世宏.民国时期“体育教育”一词的出现及其流变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7(3):44?51.

[2]   李良明, 曾成贵,田子渝, 等.恽代英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3]   刘雪松, 张宁.论新民主丰来体育思想的来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3(2):4?7.

[4]   崔乐泉 , 李剑中.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5(7):72.

[5]   党挺.中国红色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32(3):305?309.[6]   周坤,王华倬, 高鹏.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学校体育

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33(3):233?240.

[7]   彭泽平, 李钰涵.“传统”的初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考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46(5):82?88.

[8]   刘玉.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观的演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35(4):
16?21.

[9]   柯勇, 黄博, 董思.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经验启示及未来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54(1):
12?18.

[10]  田重, 冯晓萍.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意义[J].改革开放, 2019(4):108?109.

[11]  任天平.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33(5):635?640.

(编辑:程爱捷)

猜你喜欢体育教育历程启示百年大党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14期)2022-08-06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7期)2022-04-28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1期)2022-02-14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党员文摘(2022年3期)2022-02-12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发展历程 启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