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达极
日前,持续了一月有余的“纸间流淌的故事——贵州苗族妇女剪纸艺术展”在贵州美术馆落下帷幕。一幅幅精致、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得参观者啧啧称赞,但人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场展览的成功举办源于一个苗族妇女的大胆举动。
2020年6月,一位苗族妇女背着大大的牛仔包来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里面装着纸和剪刀,她期望苗族剪纸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于是在现场,她不绘底图,剪出一只蝴蝶。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和项目部主任李岚心里顿时明白,这位夹杂地方口音的不速之客果真身怀技艺。
两年后,经多方支持,这名苗族妇女的展览梦终于实现。她就是黎平县苗族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金秋。她期望,通过这场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苗族剪纸,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长河中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苗族剪纸技艺。
真手艺人敢想敢为
在贵州美术馆一个展厅前的小桌上,一位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剪纸艺术家拿起一把特制的剪刀和一张彩纸演示剪纸技艺。两分钟,一只手心大小的蝴蝶就完成了。
周围的观众忍不住发出赞叹,“老师,能不能在书上给我签个名?”
“不好意思,我字写得不好。”这名59岁的剪纸艺术家腼腆说道,她一笔一划地在书上签下了歪歪斜斜的“杨金秋”三个字。
杨金秋,生于1963年,是黎平县地坪镇中平村人,其所属苗族支系是由广西融水大苗山迁徙而来,祖辈都是苗族祭师,家族中的女性普遍善于剪纸和刺绣。杨金秋已是该支系第十六代人。
杨金秋没上过学,但却曾在20世纪90年代,为供养家庭独自前往北京出售苗族服饰“淘金”。也是那次去北京的经历,让这位苗族妇女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她又在1994年上了夜校接受文化学习。
“妈妈一直都是这样,敢想敢做,好像什么都不害怕,什么都可以試一试。”杨金秋的女儿杨利春回忆说,自那之后,不知道何为“非遗”的杨金秋感觉到自己家里传下来的手艺似乎有那么点不同,便开始搜集保护家乡苗族服饰及刺绣精品,出书、传习、办展……她的人生如她剪刀下的图案不停延伸着。
“我从7岁开始和父母学剪纸、织布、染布和刺绣,以前条件艰苦,一开始就用树叶练习剪花。”杨金秋拿起一片剪出纹样的香樟树叶告诉我。
因自幼聆听着父亲吟唱苗族古歌、讲述苗族传说故事,歌谣与图案的故事杨金秋早已烂熟于心。凭借着努力和天赋,成年后杨金秋的技艺日臻成熟,不仅图案自用,还给村中其他姐妹使用。
长久以往,杨金秋手上的剪刀使得游刃有余,自由自在游走于纸间。一幅幅剪纸作品线条流畅生动,花、蝶、人、藤、树、水等图案形态丰富,诉说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展现了苗族同胞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等场景。
到现在,杨金秋手中已保存剪纸作品约1200张。
剪纸里的故事
展厅里,许多观众在杨金秋的《枫树与禾木树》《蝴蝶妈妈始祖繁衍苗族人》《姜央坐在石椅上洗头》等作品前驻足欣赏。杨金秋一边唱着苗族古老的歌谣一边阐释着身旁的作品,这些故事大都出自《苗族古歌》。
苗族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苗族古歌》中提到苗族古代先民在迁徙时“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剪花就是剪纸。苗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始终传承着剪纸艺术和刺绣艺术,并在大西南定居后一直坚守着。
剪纸是苗族服饰刺绣创作的前奏,分有稿画剪和无稿的盲剪。杨金秋等苗族妇女是剪纸艺术的作者,她们把剪纸艺术作为刺绣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刺绣艺术纹样的设计,首先就要在纸上创作出纹样,然后用剪刀剪成剪纸,把剪纸钉在布上,再依照剪纸纹样,用彩色丝线绣成色彩斑斓的刺绣艺术作品。
苗族各地区的剪纸艺术特点多样,黔东南台江施洞、剑河革东、黎平地坪的苗族剪纸艺术风格各有特色。这些地区的苗族剪纸艺术家们,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神话思维,把人物和大自然的各种形象融合起来,创作出形态各异、内容丰富且变形、抽象、夸张的自然万物、民间传说等纹样。点、线、面相结合,画面生动而富有节奏韵律美,诉说着苗族同胞动人的故事。
2008年,苗族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苗族剪纸除了在当地不断满足传统技艺的需求而得以传承之外,在对外交流、非遗进校园、文创等过程中,其价值也得到空前的拓展。
生生不息的艺术
苗族剪纸是苗族群众生活的需要,外化的服饰是对祖先的追忆和子裔观念的体现,也蕴含着她们对自然、对宇宙、对世界和对族系的认知。即使是在现代年轻人的心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们会在时尚的挎包里放上自己喜爱的、贴有剪纸纹样的土布,以便于携带并可随时进行刺绣,这是为结婚做准备。对于苗族姑娘来说,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上手工绣制的民族盛装,否则会很没有面子。如果没有时间或不会手工的姑娘,就会在家乡请人代为绣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剪纸图形已经在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创造中呈现新的内容,如十二生肖剪纸等。在清水江流域,原来苗族服饰流行独幅或两幅为一套的剪纸图形纹样,而现在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四小幅为一组的剪纸纹样,甚至还有英文字母构图的剪纸。
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共同影响着苗族剪纸的发展。苗族妇女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纹样,剪纸艺人们也在积极地创作新的图样以适应市场。
如今,很多传统的剪纸图案已经变为刺绣软件里的数据,机绣品已经在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黔东南州更是形成了多个上规模的剪绣品市场。但纯正的手工制品成为了更精致、高端和稀缺的产品。对于苗绣经营者来说,只有真正的剪纸艺术家才能创造出兼具传统文化,又与流行文化相融合的作品,如杨金秋等苗族妇女的剪纸手艺对他们来说是珍贵而又不可或缺的宝藏。
“2018年以前剪纸不超过A4纸大小,随着妈妈创作经验的积累和热情的不断高涨,之后的剪纸尺寸在逐渐变大,最长长度可达到2米。”杨利春告诉我,杨金秋近期打算创作长10米、宽1米8的巨幅剪纸。这对她来说,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但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我们就等着找到商家将这超大的纸定制出来。”
尽管视力渐弱,但在内容构思与技术等方面,杨金秋等苗族剪纸艺术家们仍不断挑战极限,倔强地将已然融入生命的苗乡故事一剪而出。(责任编辑/陈景雄)
猜你喜欢金秋刺绣苗族金秋好去处金秋(2022年9期)2022-08-10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金秋好去处金秋(2021年2期)2021-05-27《金秋》系列现代出版(2019年6期)2020-01-14Analysis of Character Etymology of the textbook 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速读·中旬(2019年12期)2019-09-10清新唯美的刺绣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19年3期)2019-07-23苗族古歌《仰阿莎》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苗族民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