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舵 章瑾
摘要:建筑交流空间是传统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空间孕育着多种可能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是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场所。以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为例,对浙江中部民居的选址布局、院落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進行调研,着重对民居交流空间进行剖析和比较,探索有关现代浙江民居建筑设计的创作思路,以期对传统民居建筑 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浙江民居;交流空间;交流元素;组织形式;多样性;情感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2)06-0055-05 收稿日期:2022-06-01
1 民居交流空间及其重要性
古语云“人之生也,不能无群”,邻里是一种社会群体,组成这种群体的各个家庭毗邻而居,相互往来,守望相助,并且会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个时紧时松的地缘群体。邻里交往是居住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居住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民居中十分注重交流空间的布置和划分。
广义的交流空间就是一个提供交流的空间组合体系,它可以是一张桌子、一个广场或是一条巷道。本文对交流空间的定义是村落内建筑围和形成的便于居民日常交流的空间和场所,如:街道、町步、草地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农村住房已从开放自然的形式逐步过渡为封闭独栋式,然而邻里交流一直是人们传达情感,缓解情绪的途径之一,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交流空间的组织形式,形成各部分互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以适应村民的日常行为模式。
交流空间是设计师和居住者共同关注的元素,正如语言一样,建筑的形式和空间语言具有它自身的内在含义,两者结合为一个统一体以实现使用目的,同时还表达了某种意境,使居民的生存环境不仅具有外观的美,而且有内在的美。各栋民居虽然空间形态各不相同,但都以不同“语言”表达着当时对交流空间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前人在处理这些空间时的手法及运用到其中的元素。
2 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民居交流空间的调研
建筑位于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场所意义和空间属性。笔者通过对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的调研,详细了解该村的环境、占地、总人口等一系列指标,绘制本村及其中典型民居分布的图纸(见图1)。这里我们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该村居民们生活交流的空间,现在也把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称为“灰空间”,本文的交流空间也属于这一范畴。
2.1 传统建筑群布局的延续
下安恬村村落空间布局是以线性空间为主,以节点空间为辅所组成的空间布局单元,村内是棋盘式道路系统,民居与街道空间相互渗透。久居城市的游客来到此村都会强烈感觉到该村就像迷宫一般,一系列线性的街道百转千回(见图2)。街道两旁的民居相联,深远的挑檐不仅能保护墙基免受风雨侵害,更可以在私密性居室与公共街道之间构筑起过渡空间,这种过渡空间是具有浓郁乡村风味的公共交流空间,也是村镇与城市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建筑界面时而连续,时而开敞,空间有丰富的变化,在启承转合中不经意的出现井台、庭院、古树、池塘等节点空间(见图3)。
2.2 廊下空间
廊下空间通常由顶和支撑物组成,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同时也限定出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过渡层次。这个功能很强的空间形式在该村的民居中得到广泛运用。廊下空间平面的组织形式十分灵活,可以根据房间平面的布局进行调整,建筑之间通过廊道这种灰空间来进行联系。通过现场测绘,从村中民居的几个典型平面来看,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廊道空间构建形成的,有单一条形、T字形、围合形等(见图4、5、6)。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单一条形廊道,每个房间走出来都是先在廊道下面,不怕下雨和太阳直射。村民闲暇时间大都是在外廊下看人与被看,这种空间关系唤起了诗意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的情景,这一舒适的外廊交流空间尺度是大部分人可以看清别人表情和动作的界限。廊下空间的尺度随着年代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随着材料的发展在民居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和自由了。
该村村民一年四季的交流空间的转移和变化也十分有趣,冬日的白天他们会在廊下或者天井里晒太阳取暖,和邻居好友聊家常,晚上气温低了就回到室内。夏日白天温度高他们就在室内从事手工业劳作,到了晚上,在室外空地撒上一盆冷水,气温就一下子降低了,三五个人就又聚在一起休闲交流(见图7)。
2.3 以建筑围合成天井
以天井庭园为公共中心,形成内向家庭组合体,进而以天井建筑构成居住基本单位,这是浙江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常见构成方式。乡村住宅的院落空间从一个完整的格局开始,丰富的变化逐渐形成层层空间,引人入胜。从功能来看,天井不仅可以满足建筑采光、通风、排水和空间分隔的需要,还能满足交流活动的需求,为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了缓冲。天井空间是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人们在特定位置的生活方式及其特征,不仅具有建筑实体的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
3 问卷调查分析
在此次关于“浙江省东阳市下安恬村村民交流生活”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主要为下安恬村村民,总计100余人,本问卷调查基于下安恬村村民对新农村的交流适应性展开,从居民日常休闲生活、邻里交往情况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评价和意见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从交流空间的角度更健康、更全面地推进乡村建设。
3.1 主要交流场所
对于交流场所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选择公园广场和社区公共场所,一部分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在家进行,在自家的田地里进行一些栽种、园艺活动,此外,一些居民选择麻将馆和电影院来消磨时间。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村民自身生活习惯的特点,以指导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见图8)。
3.2 邻里交流状况
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与邻居进行社交活动,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与邻居进行社交活动,只有极少数的受访者表示不与邻居进行社交活动。在那些表示定期进行互动的受访者中,大多数人表示尽管他们试图与邻居保持交流,但受到交流空间和方式的限制,使邻里间碰面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之前的好邻居也逐渐变得生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还是极其渴望居民之间的交流的,表达出对交流生活的美好愿望,他们希望在住宅之间增加交流空间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见图9)。
3.3 日常交流人群
随着农村住房建设个体数量的增加,单体面积逐渐减少,因此新建住房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宅基地,宅前宅后或宅中央已不可能留出任何天井或院落空间,从而导致缺失了传统民居中的室外空间、内天井、房前屋后、宅旁园地等空间特征。邻里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这样就更需要提供公共交流空间来组织一些活动让村民能重新走到一起。谈起旧民居村民们眼中流露出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因为那时他们有着现在不具有的那份在交流方面的便捷,三五人聚在一起说笑是那么的简单和轻而易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代民居在交流空间设计方面的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以及村民对建筑交流空间的建议的总结,在某种程度上能使设计师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民居设计中哪里需要交流,需要什么样的空间,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交流空间,从中寻找建筑交流空间的发展方向,使使用者在未来的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受益。
4 结语
交流空间蕴含着众多的可能性和丰富的多样性,充满了居民活动的不确定性。从其内涵来看,交流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包容性区域,它是融合了人类情感和意志的场所。通过以上对浙江传统民居交流空间的调查分析,可知建筑的交流空间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每个现代人来说既想要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希望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良好的交流空间可以支持这些需求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必须具备传统建筑的知识,熟悉并掌握建筑交流空间的功能和特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和形象,并融合艺术与人文,创造条件以实现在私密性与公共性之间取得平衡。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对浙江传统民居交流空间的调研与分析切入对浙江民居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设计进行研究,最终是为了探讨有关现代浙江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路,以此对传统民居建筑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丁俊清 杨新平.浙江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候幼彬 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宋绍杭 赵淑红.江南民居的现代诠释与农居设计思考.华中建筑.2007.01
4.李秋香 陈志华 等.中国民居五书之浙江民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陆柳莹. 旧城区更新改造中邻里场所的塑造研究.长安大学.2007
6.楼庆西 陈志华.浙江民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王文杰 余小荔.論交流空间与建筑设计.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8.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李悟.被动式交往——促进居住区中、青年居民邻里交往的设计思想研究.中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组织形式多样性情感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5期)2018-11-06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11期)2016-12-01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9期)2016-11-23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农业与技术(2016年15期)2016-11-09情感移植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