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荣 王晓晨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在当前城市建设中,如何营造一个可以满足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的空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衔接部分,在优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城市的飞速发展使滨水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下,滨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成为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以生态优先,结合生态理念,从生态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建设,使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这对滨水景观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生态优先视角出发,分析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生态问题,针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统筹规划原则、自然修复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并结合相关案例,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生态驳岸代替硬质驳岸;
重视河道面貌和河流的整体生态;
利用适宜本地生长的绿化植物改善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
将滨水景观与本土文化结合,发扬当地人文特色。文章旨在使城市滨水景观起到优化生态的作用,同时为人们营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关键词:生态优先;
滨水景观;
生态保护和修复;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
城市滨水景观由水体、驳岸和植物组成,泛指位于城市内部的自然土壤、河道、湖泊及其他森林湿地等各种土壤与自然资源所共同面临的边缘性滨水地带[1]。在城市建设中,过快的发展使滨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城市河流周边的自然资源,发挥河流调节生態的作用,为城市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需要从生态优先的视角建设城市滨水景观。
1 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1.1 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
1.1.1 改善城市生态问题
滨水空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主要的栖息地,景观环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滨水景观所包含的土壤、水体、动植物对周边地区具有调节温度、改善空气质量、防洪防涝、调节城市水循环等重要作用。
1.1.2 提高人居生活质量
滨水区是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融入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自然环境,所营造出的生活场地。滨水空间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休息、娱乐、亲水的场地,可以让人们在城市中近距离感受陆地自然和水体自然风景,缓解生活压力,丰富生活体验。
1.1.3 展示城市人文特色
河流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孕育着当地的文化,承载着历史和使命,可以起到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对人文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沉淀和当地特色,科学的滨水景观建设有利于弘扬城市文化,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1.2 城市滨水景观现存问题
1.2.1 硬质驳岸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滨水景观防洪建设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硬质驳岸,这种河流驳岸形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对防洪管理具有显著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会导致自然驳岸因人工干预而消失,造成城市河流空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传统驳岸大多由水泥砂浆和砖石混凝土等硬质工业材料建成,这阻碍了护堤下方的土体与上部空间进行的水汽循环,使城市滨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造驳岸使用的工业材料会持续释放有害物质,污染河流,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导致河岸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动植物栖息地减少。
1.2.2 人类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环境恶化
滨水景观在城市中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在过去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往往没有得到重视。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滨水景观逐渐受到了重视,并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对象,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也逐渐围绕滨水区展开。
但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在城市建设中往往更看重开发,导致城市滨水景观遭到了污染和破坏。城市居民日常排放的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质变差,超出原本自然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河流自净能力减弱。
1.2.3 城市河流生态养护缺乏合理性
城市河道一直以来扮演着防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角色,但是在建设中,河道治理方式往往过于直接,造成河道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减弱,影响了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一些城市为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直接依靠工程技术来建设,这使得滨水景观的观赏性弱化,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在滨水空间中,沿岸和水生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能起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是由于治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使用带有化学物质的药剂或人工清理水草,所以水质遭到了污染,以水草为生的水生动物消失,原有的河流生态链遭到破坏,滨水空间变得毫无生机。
1.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生态优先的意义
河流衔接了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当前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逐渐意识到只有稳定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生态优先建设城市自然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考虑滨水景观与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当地人文历史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依靠工程技术,灵活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规划滨水景观,落实到滨水区的各个环节,让城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生态优先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城市滨水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以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2.1 武汉长江公园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流域面积覆盖了中国近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见证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武汉市与长江相依而生,长江虽然赐予了这座城市丰富的资源,但也带来了洪涝灾害。武汉长江公园以解决城市洪涝问题为切入点,从生态优先视角出发,融合当地与江水共同发展沉淀的历史文化,利用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营造出多样的空间,并注重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使河道内沉积物通量大幅减少,造成了滩涂地的流失,使这一区域的生态多样性受到影响。设计师针对区域现状进行分析,为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将舒缓的地形变化与四季水位变化结合,应用到不同的空间设计中。在旱季,人们可以在下沉广场和河道上休闲游憩;
在雨季,下沉广场和河道被水淹没,成为具有观赏性的水景。设计师在湿地种植了丰富的植物群落,这些陆地和水生植物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友好的栖息环境,使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观鸟台的设计为野生动物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场地,还具有科普教育的意义。
2.2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加冷河是新加坡最长的河流。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在收集和储水方面的空间非常有限。加冷河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造成一条笔直的混凝土运河,虽然在强季风期可以迅速排走山洪,但是这一举措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使河流有瞬间涨满的可能,因此必须用栅栏将河流隔开。碧山公园以生态优先进行改造设计,旨在将原本笔直的混凝土运河改造成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河流景观区。
设计师将混凝土河道拆除,建造了一条弯曲的河道,通过岩石、池塘、浅滩、生物防波堤控制水流速度和流量,使水位上升更为缓慢。同时,还对碧山公园的硬质驳岸进行了软化改造,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石笼、抛石护坡等坚固的材料加固脆弱的部位,依靠生态群落来净化水质,使河岸生态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河岸的长期稳定性。碧山公园的活动空间由各条道路连接,河岸拥有丰富的亲水空间,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参与感,拉近了人与河流的距离。另外,靠近河流的洪泛区配备了预警装置和检测水位的设备,在洪涝灾害来临时,可以及时提醒人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 生态优先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 生态先行原则
生态先行指的是在改造设计场地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将其贯彻到整个设计方案中。当前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在滨水景观空间中,硬质驳岸的建设削弱了生态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并且使沿岸景观的观赏性大大减弱。因此,在设计改造城市滨水景观时,首先要考虑生态优先,在尊重原有场地的前提下,将水体、河道、驳岸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作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2 统筹规划原则
滨水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以整体的眼光规划,考虑当地气候、周边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使城市空间和滨水空间过渡自然,削弱边界感,保持整体统一。同时,要考虑滨水空间与城市居民的关系,增强河流与人们的互动,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休憩的场所,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3.3 自然修复原则
自然修复指的是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人工措施下,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和生态工程手段,使原本因城市开发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如植物的重新配置和种植、保留野生动物栖息地、退耕还林等,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的修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实现健康正常的运转。
3.4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滨水景观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貌、植物、水体、人文等情况,设计师要了解当地河流的水质情况、适宜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地形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当地滨水景观的建设方案。此外,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可以使城市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使城市滨水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4 生态优先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4.1 河流护岸的生态设计
滨水护岸是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削弱了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并在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滨水一带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河流、生物和两栖生物的栖息地。
在重塑河流护岸时,通常可以采用生态驳岸技术,利用自然植物或将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防止河流冲刷驳岸造成的水土流失[2]。在脆弱的河道上,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天然材料,或是可降解的透水性材料,形成生态型屏障,这样既可以使沿岸环境更加美观,又可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驳岸与传统硬质驳岸相比,更能维护河流及沿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有效改善水质,对河流生态的持续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4.2 旧有河道的重新规划
重新规划截弯取直的河道,可以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发生时河流瞬间涨满的可能性。将人工改造的河道恢复成弯曲自然的形态,有利于增强对灾害的治理能力。另外,在河道设计中要重视河流生态的整体性,考虑周边大生态环境,调动小区域生态的调节与恢复能力,解决截弯取直带来的河流生态问题,使河道重新具有过渡水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物栖息地的功能。
4.3 植物种类的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生态植被遭受破坏的问题。健康的植物群落可以为周边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光照、水质、土壤等条件,还要注重植物形态方面的搭配,使植物在发挥改善环境的作用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对外来入侵物种,要谨慎栽培,避免其破坏生态环境,对本土动植物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4.4 人文要素的提炼融合
除了重建生态环境之外,还要注重人文要素与滨水景观的融合,水文化的延续和人文景观的重塑是滨水区人文设计的特色和重要因素[3]。提炼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使人们对当前场景产生情感,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在欣赏由现代技术建设的滨水景观时,与文化交流,感受历史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使城市文明得到传承。建设生态与人文共存的城市滨水景观,使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本文从生态优先视角出发,探讨了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整合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冼宁,邢芮祎.生态修复视域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3(2):95-97.
[2] 武盈希.生态理念下城市濱水景观设计[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22.
[3] 张兰婷.基于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22,45(4):61-64.
作者简介:刘斯荣(197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景观、室内设计。
王晓晨(1998—),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滨水景观景观设计——《势能》">作 品:景观设计——《势能》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山东林业科技(2017年1期)2017-06-29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居业(2016年9期)2016-12-26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伍丹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8期)2016-05-14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现代园艺(2016年4期)2016-03-24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6年2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