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深度学习理念逐渐被提及,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技能,还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延伸,促使其数学思维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深度学习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活动,让其自主地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挖掘与探索,在深度学习中获取更多经验,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基于深度学习教育背景简述其内涵及教育优势,对课堂教学展开探讨,从生活数学、问题引导、探究契机、前后贯通、数学思维、实际学情等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
一、深度学习内涵及教育优势
(一)内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可见,传统的数学学习课堂已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度学习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更加开放的课堂形式为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探索意识,尝试透过表面元素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合理运用,将知识技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教育优势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较为被动,“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很普遍。深度学习理念突出“生本课堂”的教育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深入探讨意识,常常呈现“教师推一下,学生走一步”的情况。深度学习能够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走进数学知识中,并围绕知识内容展开探讨与学习,主动挖掘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在趣味学习中实现经验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同时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得到同步发展,学会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与学习框架,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为日后的理科学习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融入生活数学,提高深度探索欲望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利用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引导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在深度探索中获取更丰富且全面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为例,本单元以平面几何为主题,要求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并能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多个造型,感受图形组合的魅力。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由书本知识延伸到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与学生一同描述书中的图形,让学生对图形具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教师可以延伸课上活动内容,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学校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如长方形的桌面、圆形的橡皮、三角形的尺子、正方形的粉笔盒、圆形的吊灯……观察身边生活,让学生说出蕴含在生活中的数学;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提问学生:你在平时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图形呢?它们都是怎么拼接的?从而将教材中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数学探索。如窗户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接出来、马路上有圆形的井盖;
公园小路上有平行四边形的砖块等。這种教学模式由最初的师生共学转化成师生共讨,最终转变为学生自学,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巧妙相连,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深度探索的欲望,实现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
(二)借助问题引导,逐步深入思考
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是深度学习有效的方式之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螺旋式的教育特点,随着学生年龄、能力、思维的成长与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也逐渐增大。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巧设数学问题,借助问题展开教育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由最初的表面化问题逐渐深入到深层次问题中,逐渐递进学习难度与知识深度,在问题情境中不知不觉间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索,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对除法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式,余数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数学元素,学生了解有限,是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学习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展开讲解,唤醒学生原有的数学经验,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其展开深度学习。如“教师手中有6支粉笔,每2支粉笔为一对,能摆出几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经验,并列出式子6÷2=3。教师再拿出1支粉笔,并提出问题:“有7支粉笔,每2支粉笔为一对,有没有剩余呢?”教师引导学生摆弄,学生会发现余出1支粉笔,教师借此板书7÷2=3(对)……1(支),在问题的带动下让学生了解余数。随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个算式中, 7、2、3、1各叫什么名称呢?分别表示什么呢?”通过问题再次突出余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正确读法。可见,在本节数学课程中,教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深度学习,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探讨,从而获取有效的学习经验,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三)创设探究契机,培养深度探索意识
深度学习意识的形成少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挖掘。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学科态度严谨等特点,要想让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要学会巧设探究契机。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并围绕教材中可利用的元素与数学知识,创设探究学习契机,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课时划分,立足单元学习特点,让各个课时的知识有效衔接,有层次、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多个课时学习中展开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本节课学习难度较大,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特性创设探究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深度学习。以“竖式”教学为例,本科第一课时以口算为主,计算较为简单,如14×4、23×4、11×5……学生稍稍动脑便可以计算出答案。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引出“竖式”学习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如王老师去买书,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问题的提出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创设探究契机,随机展开“竖式”学习: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竖式的展示,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获取更多有效的数学经验,促使学生得到经验的增长。
(四)教学前后贯通,连接已有数学经验
随着能力与经验的增长,小学生储备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深度探索,还要注重其对原有储备的激活,在教学活动中前后贯通,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连接已有学习经验,注重对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的开发,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总结的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展开知识探索,同时有效优化课程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具有前后贯通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有学习经验,出示全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将旧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在课程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三个竖式: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其自主总结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将数学知识前后贯通,在回顾已有经验的过程中展开趣味学习,达成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
(五)发散数学思维,提升深度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学习特点,在深度学习教育背景下,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如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讲解,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其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观察数学,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升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课程质量。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本节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行”与“列”的知识,学会用(x,x)数对表示方位。在学习初期,大部分学生经常将“行”与“列”混淆,在位置描述中常常出现错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班级中学生的座位图展开讲解,以发散学生数学思维为主,利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具体位置。解决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出示多种“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展开自主学习,并在每一个标记位置上准确地记录下数对(x,x),从而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有效提高课程活动质量。在学生自主标识结束后,教师便可以让全班学生展开探讨,并指出错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推理判断,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探究技能。
(六)了解实际学情,精准掌握教学目标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念强调:“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即将到达的水平,在其中为学生建立一把梯子,让其快速地达到下一个学习发展水平”。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学情,观察其在学习中的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契机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推动其数学学习进程,促进其在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中实现能力与经验的提升,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深度学习的指引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在本节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对扇形统计图,学生知道什么?有哪些关于统计的经验?在三维目标及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实现哪些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分析,从而制定适用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本课要求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会分析数据,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目标确定后,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由最初的观察统计图、认知统计图延伸到整理图中信息与数据;
随后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尝试计算百分数,与学生一起归纳学习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师生共同讨论中认识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作用,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其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要重新解读与定义深度学习教育模式,立足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自主地对数学知识展开学习与探讨。良好的深度学习意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与渗透,深挖教材并精准掌握教学目标,利用问题打造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不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步树立深度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人教版经验数学知识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经验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19年6期)2019-03-14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11期)2017-12-20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3期)2016-11-11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