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金课”视阈下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金课”视阈下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4-07-22 11: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信息化教育优势日益凸现,融合式“金课”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围绕“两性一度”的“金课”内涵,做混合式向融合式转变的发展研究;
根据“金课”理念对高校美育融合式教学的促进及要求,探讨适应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改革的途径、方法和策略。重点针对“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融合式教学与实践分析,在完善“金课”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设计等方面,为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课;
高校公共美育课程;
融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金课理念下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GJX2021D10)

[作者简历] 铁娆娆(1977—),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133-04[收稿日期] 2022-12-05

一、中国“金课”行动与融合式“金课”发展内涵

(一)中国“金课”行动

中国“金课”行动始于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2020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评选出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式“金课”在内的5 118门国家级五大类型“金课”。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文,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区别于低阶性、陈旧性的“水课”,“金课”目标定位为“两性二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就融合式教学而言,高阶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创新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性,融合式教学形式的信息化和多元性,深化学习成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
挑战度强调线上线下课程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着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融合式“金课”内涵不断提升[1]。

(二)从混合式向融合式转变的发展内涵

混合式教学,即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混合式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泛在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回到课堂上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从而实现“两性一度”的“金课”目标。融合式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作为混合式教学的2.0版本,融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维度进行深度融合[2]。

在教学形式上,融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教学,而是将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配置到不同的教学形式中,实现教学方式的最大效能,有机整合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两者相互承接、相互关联、相互助力。融合式教学高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资源整合与个性化学习定制,避免了混合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學相脱节的尴尬。线上教学关注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与教师协同的多元融合,线下教学除了常规实体见面课、翻转课堂,还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实现场内与场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深度教学融合。

在教学设计与方法上,融合式教学具有灵活性、共享性、数据性、智能化、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并有机整合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通过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师生参与、生生互动教学,课后学生个性化及拓展学习,提升融合式教学效果。

融合式教学评价注重将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应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建立多元化、形成性、个性化的融合式课程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其中教学评价包括“评教”和“评学”两个核心环节:“评教”是对授课教师授课方式、教学反馈效果、综合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评学”体现学生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合格率与优秀率等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内容的完整性、方式的有效性以及资源的丰富性等,还包括课程受欢迎度、课程活跃度、课程的运行曲线等方面的评价。应用评价体现课程在校内外的应用情况、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及相关辐射情况等评价。

二、“金课”理念对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的促进及要求

(一)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金课”建设学情分析

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课程学习者受众来源广泛,学生的知识层次、艺术常识基础、期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差异较大,这就要求课程的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广博性与学术性的精神,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适应线上线下不同学习者的目标要求,将前沿性、跨学科性、理论性、实践性融入融合式教学之中。

在融合式教学中,针对大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特征,线上教学多利用闯关、测试、弹幕留言、作业互评、论坛答疑等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协同式学习,提高课程黏性,吸引学习者的持续关注。线下教学及翻转课堂运用课堂问卷、随堂练习、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艺术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的学习动机。

(二)聚焦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金课”课程思政建设

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课”内涵以及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的自身规律,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应注重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新文科、大美育的教学要求,以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审美提升为重点,优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情感及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融合式教学目标。

(三)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金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课程考核依据学情分析,结合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研究建立线上线下全过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规划线上线下评价标准,强化对形成性和创新性学习的评价占比,探索更加多元化、非标准化的考核方式。

线上考核包括视频学习、单元测验、线上讨论和在线期末考核等,注重课程知识目标的达成,兼顾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
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进行评定。线下考核强调能力培养与“学思结合”,包括艺术实践、课程作业以及课堂互动分享与讨论,突出课程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实现,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性内涵的理解。线上考核从宽度上达成课程目标,线下考核从深度上达成课程目标,进而实现融合式课程宽度与深度的平衡。

三、“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根据“金课”建设目标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审美提升为重点,完善课程目标;
运用“三维艺术递进法”,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将“线上美育”与“线下思政”相融合;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方式,深化课程融合式教学改革[1]。

(一)根据“金课”标准,完善课程目标

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课程目标要符合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要结合具体学情分析科学制定;
课程目标要结合“金课”标准,突出结构化、层次化特点,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多层次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为例,根据吉林大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定位,将通识美育与新文科建设紧密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审美提升为重点,确定本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系统认知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基本面貌,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审美变迁的内在动因及时代价值;
学会阅读经典,掌握现代艺术诸流派的美学特征;
理解艺术与哲学、科学、社会文化学的相互关系;
学会比较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解析中西方艺术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艺术理论与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能力;
通过中、西艺术的比较学习和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审美差异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探究与协同合作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梳理现代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多元文化审美观;
通过挖掘艺术家社会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通过比较中西方经典艺术,探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审美内涵,增强学生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自信。

(二)运用三维艺术递进法重构教学内容

鉴于大学生在审美认知上存在现代艺术审美盲区和中西艺术审美割裂的问题,在课程目标、内容及结构设置上,通过三维艺术递进法,实现审美观与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一维艺术递进:即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历史之维”。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纵向贯穿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从社会历史与文化变革视角,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现代艺术审美盲区的痛点,目的是建立起学生多元文化的審美思辨力。

2.二维艺术递进:即比较中西方艺术的“文化互鉴之维”。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横向比较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差异性与相似性,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建立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互鉴意识。

3.三维艺术递进: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活美学之维”。通过线下教学实践,总结经典美育思政案例。运用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内涵,实现课程情感及价值观目标达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线下课堂中,通过举办课堂主题性讨论与分享,提升教学的深度与温度。例如,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哥哥,叫凡·高”,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分享“你身边的凡·高故事”,激励学生勇于奋斗、执着追梦;
分享“印象校园主题摄影”,引导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讨论“巴黎画派到《富春山居图》”,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
讲述东西方艺术家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谈谈VR艺术”,培养学生科学观与审美观的融合等。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艺术学科优势,紧贴学生身心发展,将思政元素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感紧密相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实现“赏艺术,品人生,悟真理”的课程思政内涵。

(三)“线上美育”结合“线下思政”,突出融合式教学理念

在融合式美育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中国文化根基,运用中国智慧与审美情感辩证地理解、赏析东西方艺术,在文化自信、文化互鉴中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实施“线上自主探究”与“线下协作研讨”的融合式教学,通过采取问题式、任务式、互动式等教学,总结更切合高校公共美育发展的融合式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志趣和审美潜能,促进“线上美育”与“线下思政”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目标与驱动任务(视频学习、课件学习、教材学习、拓展知识阅读、在线讨论等),开展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并通过章节测验自主诊断学习效果,使学习者带着难点问题走进线下课堂。线下教学采用BOPPPS导学互动设计,结合线上重、难点知识梳理和总结,通过课堂导入、学习目标提出、线上知识前测、参与式学习、学习成果后测以及课堂总结六大教学结构,开展互动式教学,达成课程能力及价值目标。线下教学重点在于对思政元素的呈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中,将PBL问题式、TBL任务式融入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艺术实践、情景表演、观点辩论、艺术接龙、主题演讲等形式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

融合式線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具有强逻辑关联,即线上教学重在实现基础认知目标,而线下教学重在实现高层次认知目标,两者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四)艺术实践“第二课堂”,促进融合式“金课”创新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强调,在课程方面,要重点抓好内容体系、“两性一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四个方面。

通过第二课堂的延伸,尝试“线上美育+线下思政+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线下教学中,将“蓝染创意实践”作为艺术实践类课程纳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融合式教学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将非遗蓝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文化互鉴中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内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审美认同与文化自信。通过开展艺术实践及举办相关校园展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东西方文化互鉴,发挥第二课堂教学效果。

四、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反思

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创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与推广。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融合式教学更应加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运用“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新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凝练课程思政内涵、创新课堂融合式教学手段以及对“过程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制定,打造适合不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融合式“金课”,使更多高校公共美育融合式“金课”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5-28)[2022-11-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l.

[2]白倩,张舒予.视觉文化全英文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2):83-88.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ubl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ld Class”:

Taking “Appreciation of Western Modern Art” as an Example

TIE Rao-rao

(Art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integrated “gold class” has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gold class”, and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blended teaching to integrated teaching; The promo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ept of “gold class”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scussed. The way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adapt to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scussed. Focusing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nalysis of “Western Modern Art Appreciation”, we are improving the goal of “gold class”;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digg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novating th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ubl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gold class; college public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ed teaching

猜你喜欢金课“金课”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科技风(2022年22期)2022-09-06“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0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2年16期)2022-05-05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当代体育科技(2021年14期)2021-11-21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1年1期)2021-07-22医学院校“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21年24期)2021-03-06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金课”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协同教育与考试(2020年3期)2020-12-11——基于CNKI数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我国高校“金课”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基于CNKI数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7期)2020-11-16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推荐访问:美育 融合 实践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