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既未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也未将整本书与教材相联系,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始终游离在教学之外。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单元主题视角下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涵养学生的学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视角;
整本书阅读;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吴丽琴(1976—),女,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中却暴露出了很多潜藏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只是随便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并没有将整本书阅读和语文教学相联系,导致整本书阅读脱离语文教学。鉴于此,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教师需要将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用单元主题视角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展现语文的魅力和精彩。
一、基于单元主题,打造全新阅读空间
(一)优化课时安排,保证阅读时间
要想基于单元主题实施整本书阅读,科学的课时安排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帮助教师解决思维分化的有效保证[1]。教师还需要根据语文授课的整体情况,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实施整本书阅读—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将单元内收录的课文、语文园地以及一些与单元主题高度相关的阅读素材进行整合,提炼不同文本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融合单元授课目标和单元主题,用一种创新重组的方式展开阅读指导。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以更加宏观开阔的单元主题视野选择更加恰当的课程内容,同时去除其他相似的阅读部分,以便拥有更充沛的时间展开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其二,重新优化处理不同文本的相关资源,采取科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单元要点,以此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课时可以如下安排。第1课时:学生自主预习,弄懂文本中的生字词。第2课时:(1)明确单元主题以及具体的学习重点;
(2)梳理单元内文本的核心内容、体裁;
(3)听写,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第3课时:(1)《只有一个地球》精读(1);
(2)听写学生易错的字。第4课时:(1)《只有一个地球》精读(2);
(2)课外阅读推荐。第5课时:略读《青山不老》。第6课时: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略读《三黑与土地》。第7课时:整本书阅读指导—《寂静的春天》。第8—第10课时: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讲评。第11、第12课时:练习巩固。不同年级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情进行调整。
要想基于单元主题视角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需要灵活调整课时安排,使整本书阅读和单元主题相挂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主题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立足小学课本,确定阅读主题
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首先应当确定阅读主题。在组织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以匹配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语文能力、认知力和领悟力等方面是不同的,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层次性,这是主题确定的关键之处[2]。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与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言行举止有关。具体来说,《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和现象进行合理判断的机智少年;
《西门豹治邺》一文塑造了一个心系百姓,同时智计过人的“父母官”—西门豹,他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大兴水利,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纪昌学射》则讲述了一个名叫纪昌的年轻人专心致志学习射箭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具备某些方面的品质,比如王戎的聪明,西门豹的智谋过人,纪昌的百折不挠,因此教师可将“走近历史人物”作为阅读主题,推荐学生阅读“历史名人故事”丛书,让学生以历史人物为鉴,向历史人物学习。
将整本書阅读和单元主题相融合,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阅读教学的问题。只有从单元主题的角度组织整本书阅读,并在整本书阅读开始前明确主题,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开展系统引领,有目的地选择书籍
(一)读课文原著
基于单元主题视角组织整本书阅读,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读什么书。通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当学生读完原著重新回归文本学习时,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为活跃,会下意识地将不同作者的相似作品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展开进一步的对比[3]。从中可见,阅读文本原著能对单元主题教学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在选择原著时,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去思考,一方面需要考虑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保障阅读的趣味性。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生活”,其中的三篇课文都是名家之作。因此,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可从《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入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吴然,他是一位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文章选自其作品《火把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读《火把花》,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认识少数民族“神秘”的生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原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补充。
在单元主题背景下展开整本书阅读,首先涉及阅读书籍的选择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一些文本原著更有利于其把握课文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活跃思维。因此,教师不妨从单元内某一篇课文入手,为学生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原著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
(二)读与单元主题有关的书
除了原著以外,教师还可以将单元主题作为“原点”展开整本书阅读。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分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及其德育效果,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时有的放矢。
通过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每一个年级的语文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主题。比如三年级、四年级以及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有一些与“爱”相关的单元,涉及友情的付出,亲情的领悟,还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等,这些单元中的文章对学生的心灵或多或少产生影响,但这都只是“小小涟漪”。为了让这些“涟漪”进一步扩大,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优势。比如,针对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罗尔德·达尔的奇幻作品《女巫》。在这部作品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只要有人爱你,即便成了老鼠又有什么关系呢?”当学生阅读这部作品时,他们会深受感动,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在单元主题背景下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包含哪些主题,这些主题可以起到怎样的德育效果,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整本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内涵,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读自行重组的书
在单元主题视角下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向课外延伸,以发现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源。一本书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承载全部的知识,因此在授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考量把握,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的教育功能。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秋天的美景”。在学习完这个单元的课文以后,学生意犹未尽。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以“秋天”为核心的作品,同时将它们归纳整理成一本名为《秋之梦》的“书”,和同学一起共赏。有的学生搜集到了很多与秋天有关的作品,其中包括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霜月》《赠刘景文》,宋词《苏幕遮》《虞美人》《燕歌行》《诗经·小雅·四月》《水调歌头》,还有希尔弗斯坦、谢尔、金波、沙白、方素珍、顾城等作家的儿童诗。学生可以经常翻阅这本“特殊”的书籍,将自己喜欢的诗句写在书页上或是誊写在明信片上,体会其中蕴藏的浪漫和诗意。
在单元主题视角下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师固然可从单元主题出发,但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内的课文,而是需要立足教学实际向课外拓展,搜集其他相关的资源重组一本“书”,这样的“书”阅读起来,能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整合教学,做有效的指导
(一)“侦探”搜索法
在单元课程中巧妙穿插整本书阅读,教师可采取一系列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为选文,篇幅有限,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对前后的内容心生疑惑与好奇,这便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整本书阅读期间,教师可结合故事情节为学生设置“疑阵”,让学生充当阅读侦探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地展开阅读[4]。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都出自古代典籍《山海经》。《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简单推荐这本书,可能很少有学生可以坚持读完。因此,教师不妨以课文为线索,为学生设置疑点:“同学们,在女娲补天以前,你们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浩劫吗?”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很快开始进行课堂讨论,但是争议了半天,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山海经》,同时告诉学生“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这本书的某个故事里”,学生立刻表现得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山海经》。
在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地认识教材中的课文以及相关书籍,知道哪些情节可以链接哪些课文,这样在设置疑点时就能更加游刃有余,也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团体互动法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文选型的整本书时,常常读着读着就失去热情,很容易半途而废。为了顺利推进学生的阅读,教师不妨发挥团体互动的力量。所谓“团体互动”,是由美国语言教育家古德曼提出的教育思想。古德曼表示阅读是一个基于心理层面的语言猜谜活动,不是单一的文字编码过程,而是一种文字互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联结学生的前后经验。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共同阅读的小团体,团体中的每个人选择自己的书籍以后,先各自阅读,接着再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之后进行团体探究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最后进行深入互動[5]。
例如,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但一些学生只是从中间挑选几个故事阅读,就再也不读下去了。对此,教师可设计阅读话题“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让学生展开团体互动阅读,每12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学生需要从《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读完后,每个学生都需要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阅读的故事,待到所有的组员都介绍完后,组长再组织组员投票打分,对这些故事进行排名。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组内选出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团体互动模式,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故事集》的阅读和理解会走向深刻。
团体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它靠的是团体的力量,在团体的阅读氛围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憧憬和一定的行动力,这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读完书籍,形成深刻认知。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部分教师往往脱离于教学,随意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效率低下。鉴于此,教师不妨立足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重新优化整本书阅读活动,让整本书和语文教材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费浩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多维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2(8):31-34.
[2]王亚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3):3-5.
[3]陈钰金.快乐读书,培养习惯: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8):49-51.
[4]李五妹.微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2(3):50-51.
[5]李惠玲.聚焦阅读,助推“双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探究[J].学园,2021,14(36):4-6.
猜你喜欢教学实践小学语文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