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型储能风已起

新型储能风已起

时间:2024-07-21 08:15:01 来源:网友投稿

于靖园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有机构甚至预测,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以上。

新型储能到底有多火?

数据最有说服力。据悉,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宣布了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4月初,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家储能超级工厂。另外,2022年落地开工的多个储能产线建设项目,也有望在今年陆续迎来投产。

迎来爆发式增长

回望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吉瓦/15.3吉瓦时,2022年國家及地方出台新型储能相关政策600余项,相较于2021年政策发布数量实现成倍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再部署、再推进。2023年,储能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扩产潮。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提及,保守场景下,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
理想场景下,两个数据分别为138.4GW和60.3%。一些机构甚至预测,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以上。

何为储能?顾名思义,储能就是将能量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类似于一个大型“电力仓库”。

何为新型储能?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飞轮、压缩空气储能等。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愈发强烈。

根据我国绿色能源生产能力进行测算,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需要控制在60亿吨标煤以内。届时,新能源装机有望超过17亿千瓦,成为我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电源品种。

新型储能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大热产业。早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2023年6月2日,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蓝皮书》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安全、绿色、高效是新时代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做到和谐统一、统筹协调。新型储能可发挥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等重要作用,具有多元、多时间尺度的应用场景,通过储能的规模化应用,电力系统由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从而实现安全、绿色、高效三个发展目标的统筹协调。结合系统需求,推动源网荷各侧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科学合理布局,同时推动多时间尺度储能协调应用。

《蓝皮书》的发布,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外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识,也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多地齐发力

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方面,多地已经开始发力。

2022年5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加快环京调峰电源点建设,推动燃机深度调峰改造,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到2025年,本市形成千万千瓦级的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电力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2022年7月,《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出台,明确指出,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发挥新能源微电网、智慧减碳虚拟电厂等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光储直柔等智能电网应用。推进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装备向高压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大容量长寿命安全电池、固态电池等储能装置应用。做强智慧能源服务,推动光伏储能微电网技术、电池人工智能技术、锂电池储能系统、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应用。

2022年8月,《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明确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开放多元、市场主导、安全规范”的原则,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左右,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2023年3月,广东省发布《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在政策支持下,各地储能项目遍地开花。但是,纵观整个产业,当前储能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

据了解,目前新型储能在我国尚未有稳定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还是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受政策影响都非常大,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盈利较为困难。

“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指出。

“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针对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困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储能融合协同价值。做好储能参与各类市场的统筹设计,实现有效衔接,引导独立储能运营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导和盈利途径。

那么,该如何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宋海良表示,应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当下,与新型储能产业密切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为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装机商业模式储能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 036 万千瓦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32期)2023-01-21商业模式画布商界评论(2022年12期)2022-03-06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静电帽自动装配压装机的研发和应用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年9期)2018-09-19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3期)2018-06-26储能真要起飞了?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纺织科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5-17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源技术(2016年2期)2016-02-27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机电信息(2014年14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储能 风已起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