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一个百年实践对经济理论思考的启示

第一个百年实践对经济理论思考的启示

时间:2024-07-20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梁小青

摘要:历史的成功一定蕴涵着某种内在规律性。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从理论思考的角度认真梳理第一个百年的实践历程,有助于未来行稳致远。先有基于国情的大胆实践,再有基于马列主义指导的理论上的丰富完善,是二十八年革命实践的成功历程。七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实践,证明了计划保证宏观稳定、市场激发微观活力的充分必要;
范围广泛的实践为理论层面的提炼总结提供了足够的素材。遵循“中体西用”历史规律的经济理论思考与研究,是否可称为东方经济学,值得讨论;
未来将以九个理论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否妥当,值得探讨。

关键词:第一个百年实践;
经济理论思考;
启示;
东方经济学;
九个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实践波澜壮阔。先有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后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艰辛探索,再有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开的市场经济,然后有入世以后与世界的逐步全面接轨。终于在2021年建党百年时顺利实现全面小康。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站在第二个百年的门槛,如何认真梳理曾经的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成果,系统借鑒过往改革与开放的理论探索,服务于第二个百年行稳致远的新一轮经济理论思考与研究,显得极有意义。

一、第一个百年实践的理论启示

昨天成功的历史一定蕴涵着某种内在规律性,只要认真分析这种规定性并善加利用,就一定有助于解释当下,指导未来。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八年革命实践的巨大成功,一定能够给今天中国的建设特别是第二个百年如何行稳致远提供深刻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革命成功实践的理论路径垂范

毛泽东基于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在1925~1930年间先后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等一系列著作,从理论上剖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社会基础,剖析了农村根据地能够生存、发展并壮大的必然性,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成型。

延安期间,毛泽东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基于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逐步在党内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其中的经典之最,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纵观毛泽东思想的诞生过程,先有基于国情的大胆且成功的实践,后有一段曲折经历,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曾经的实践总结,并逐步统一党内思想,最终结晶出光辉的典范。

(二)中国建设成功实践与第二个百年期待

如今,已经七十多年的中国建设实践,恰如昨天的革命实践,先有基于国情的大胆且成功的实践,后迎来一段曲折经历。

基于国情的成功实践是主要的。先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艰辛探索;
后有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再有1992年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并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由此通过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

曲折经历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因为盲目照搬西方经济学教条,特别是盲目崇尚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原则,陆续出现了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甚至活不起死不起的怪现象,出现了各种病态现象交织的宏观经济“综合症”。直至今日,中国经济无论现实与政策,似乎都在为经济增长的数据发愁,似乎总是走不出对经济数据保与压的政策“圈套”,似乎也忘记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人服务、为民生服务。社会也在这样的煎熬中日渐焦虑,并迎来了第二个百年征程。

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有两阶段目标要求:2020~2035年是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是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遵循毛泽东思想诞生过程所内含的历史规律性。今后,将是对七十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理论总结,从实践中来,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再到第二个百年的实践中去。

因此,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系列合乎中国人民要求的概念体系、政策工具、分析方法等有益成分与中国国情联系起来,提炼出一套符合第二个百年行稳致远现实需要的理论成果,并探索出一条脚踏实地的发展道路,是新一轮经济理论思考与研究的立意初衷。

(三)经济理论思考初衷的两句话提炼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大量实践调研与深刻的理论研究,终于提炼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简洁有力、通俗易懂的革命道路理论,保证了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

保证第二个百年行稳致远的建设道路理论的总结以两句话为佳,三句及以上均显得凝练不够,既是对照历史经验,也是阅读习惯,更是宣传需要。这样的两句话无非是围绕计划与市场、宏观与微观、效率与公平、生产与分配、资本与劳动等对应词深入思考,并将之放在宏大历史坐标中进一步提炼,传承历史、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供大家批判:计划保育市场、创新开创未来。

“计划保育市场”是中国历朝历代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千年传统;
“创新”是永恒的人类发展主题,是满足“三个有利于”的前提条件;
至于“开创未来”的具体内涵,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历史任务予以明确,比如第二个百年期间可以改成“实现复兴”,第二个百年以后,再根据当时的目标要求赋予全新内涵。

二、七十多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理论启示

历史经验尽管重要,却代替不了现实分析。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奉行计划经济模式,夯实了工业化基础,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代价沉重。尽管背后原因复杂,但客观如此。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唤醒了生产力的能动性,更激发了生产力的先进性。

(一)入世以前主要是解放生产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逐渐放开事无巨细的计划管制,通过引入市场,倡导“摸论”“猫论”唤醒生产力的能动性,激发全社会活力。

曾经的计划经济,把分配领域带来的社会不公归因于生产领域,是典型的头疼医脚,看错了病,抓错了药,说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丝毫不为过。事实证明,仅有良好的初衷,没有科学的方法,是不行的。不仅于事无补,更有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定量供应、票证经济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改革起步于农村改革,主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攻坚于城市改革,先是价格改革,再是国企改革。“双轨制”是半计划、半市场的混合体,范围由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直到各类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一步步走向深入。1992年“双轨制”并轨,第二年全国取消粮票,“双轨制”退出历史舞台;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两项并轨是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国企改革政策则以“抓大放小”最为典型。“抓大”主要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放小”则是其他类型国有企业,先通过管理层收购等改革方式推向市场,再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鼓励创新。简言之,“抓大”侧重计划手段,“放小”侧重市场方式。

显然,中国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逐步的“渐进”过程。初期主要来自政府拉动,动力自上而下,可归纳为计划;
之后主要来自各级各类市场主体推动,动力由下而上,可归纳为市场;
再之后,主要来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力量的综合作用,改革势不可挡。

(二)入世以后主要是发展生产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改革逐步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效融合,充分开拓两种市场、挖掘两种资源,以激发生产力的先进性。改革领域甚广、改革措施甚多、改革力度甚大,主要有:

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根本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稳定宏观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体现“看得见的手”的功能。一方面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打破行政垄断,对不适宜政府直接介入的领域,逐步削弱直至取消行政干预,凸显“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改革财税金融。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强化中央权威;
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调整税费政策,减免部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税费;
建立非国有经济筹融资渠道,探索民间资本的投融资途径,强化民间资本的经济推动力。

调整国有经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划分,确定国有资本“进入”“退出”的领域、方式。国有经济以实现国家公共政策为主,对市场机制较为成熟的领域则致力于塑造市场经济微观基础。

总之,“入世以来的实践证明,入世对于中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
十五年入世谈判,经协商同意送来了一大套协议;
前者引起世界的震动,后者引起世界的赞同;
前者送来的是革命,后者送来的是建设。入世表明世界承认中国,支持中国按平等的规则走向法治,这是百年来没有过的,其意义非常大。经济上利大于弊,政治上稳定了基本格局。相信再过50年回头看,对这件事的意义会有历史性认识。”

(三)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与伴生隐患

中国的市场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逐步由“摸论”“猫论”等经验主义探索向西方经济学指导下的制度创新与完善的相对理性方式,分领域、分阶段过渡。

始于1978年,行至当下,支撑改革开放的经济理论及其指导思想,是否可作这样的研读:是在计划、市场的比率变化中,即计划里有市场、市场里有计划,两者彼此兼顾、融合创新、此消彼长、曲折波动前行,并在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思维逻辑下,表现如下具体特征:

计划经济在宏观占主导。举国体制、五年规划及产业政策是典型特征;
宏观调控照搬西方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发展(GDP)、物价稳定、就业水平、国内外收支,同时兼顾陈云“四大平衡”原则及相关杠杆的运用。

市场经济在微观占主导。入世22年,客观上形成了全生产要素资本化的转化。正如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那样,“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些由市场激发的微观活力,预示着第二个百年风景必然更好。

正因为有宏观计划的导向、市场经济的手段,中国经济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才建立了有弹性的、可持续的、有较强自我修复能力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才培养了大国竞争中的足够底气。

改革开放在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为第二个百年行稳致远留下了一系列紧迫课题。尽管有沿海、沿边、沿江的梯次开放,但区域差异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明显缩小。一系列重大工程的上马,确实解了燃眉之急,但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甚至不可逆的伤害;
中国总人口2022年首次下降85万,导致人口问题备受关注;
在人工智能對劳动力大规模替代的今天,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问题,国人都在期待。

三、理论启示的具体表现与内容

如何基于二十八年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理论垂范,基于七十多年中国建设在经济领域的大胆实践,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的若干理论成果,做进一步的理论思考,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经济领域里的《实践论》 《矛盾论》,以服务第二个百年。

(一)全新的名称:东方经济学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称很重要。东方经济学这个概念很好,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这个自信。

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太多一致性,譬如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共产主义与中国人向往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的人民情怀与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公平正义与中国传统分配思想中的斩齐枉顺……均殊途同归。所以,我们以前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今天也可以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绝不能说,东方经济学就是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为中国“对外国经济学‘内容的取舍既涉及本质问题又有技术问题。”西方经济学不仅利己的人性假设十分偏颇,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价值观冰火难容。理论初衷上也有缺失,“然斯密之言经济也,以个人为本位,不以国家为本位,故其学说之益于人国者虽不少,而弊亦随之。”简言之,西方经济学的立场与中国国民经济传统及政治现实格格不入;
但其概念体系、政策工具和一系列分析方法,事实上已经主导甚至主宰着今天的经济生活,必须高度重视且虚心学习。

放眼历史,东方经济学是曾经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今天经济学领域的历史延续,是新时代经济理论领域的初步探索。因此,对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摒弃其立场、扬弃其观点、学习其方法。

(二)关注的焦点:九个理论问题

国家幅员如此之辽阔,人口如此之众多,国内外矛盾如此之尖锐,大国竞争形势如此之复杂,需要东方经济学回答的问题自然很多。如下九个理论问题的再思考再丰富可能是事关全局的重点。

1. 国民经济理论。计划保证宏观经济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涵。但其理论内涵与适用外延是什么,东方经济学必须回答。

2.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成长性的重要源泉。比较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天翻地覆。东方经济学必须研究。

3. 经济调节理论。七十多年的中国建设实践表明,生产资料早已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且屡试不爽。不仅现实如此,历史先例也屡见不鲜。对此,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东方经济学必须解释。

4. 财政税收理论。和第一个百年相比,未来的财税政策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化社会越来越透明,过穷、过富的财富分配预示着越来越撕裂的社会现实,二是欧洲一些福利国家的实践证明,福利太好必然懒汉丛生。对此,东方经济学必须关注。

5. 货币金融理论。依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早已远超美国。但“美元霸权”依旧蛮横无理。对此,人民币应该怎么办,国际化道路应该怎么走,东方经济学必须回答。

6. 经济周期理论。“逆周期”调节是保持宏观经济相对稳定运行的政策原则,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表现出什么样的周期性特点,未来又可能有哪些新特点,东方经济学必须研究。

7. 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如何在第二个百年的全新技术时代,以“一带一路”为导向,以城市群为竞争力载体,赋予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全新内涵,东方经济学必须思考。

8. 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语道出中国生态问题的紧迫性。如何以淡水资源为中心,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一体化协调发展,东方经济学必须研究。

9. 人口经济理论。在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2022年总人口居然出现下降,改革开放的目的,诚然是为了发展经济,但经济到底应该为人服务,还是本末倒置,人事实上在为经济服务,东方经济学必须回答。

上述九个理论问题,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其中,1~3属理论类,涉及价值观;
4~6属实证类,属价值研究;
7~9属发展类,涵盖价值观和价值研究。东方经济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展开系列研究。理论类将以基于历史事实与文化传统的逻辑论证为主,实证类将以经济生活现实表现的数量论证为主,发展类将以社会生活中的案例论证为主。

四、结语

总之,入世22年、改革开放45年、新中国建设74年、建党102年的实践,已经为新一轮经济理论思考与研究预备了大量丰富的素材,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一份决心、一份执着、一份智慧……

参考文献:

[1]黄志高.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与中国化——以经济学家群体为中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8.

[2]许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和探索的百年回望与启示[J].行政与法,2021,274(06):1-8+137.

[3]司培芝.新農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C].河北省水利学会青年科技论坛.中国水利学会.河北省水利学会,2006.

[4]中国经济学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市场化进程[EB/OL].[2018-06-08]. https://www.sohu.com/a/234668010_673573.

[5]陈岱孙.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3-6.

[6]张品兴.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883.

[7]韩强.试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的特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12(04):28-32.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启示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

推荐访问:第一个 启示 实践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