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7尘埃一粒发表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7
尘埃一粒 发表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id=51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2
江苏名师 陈建先/执教 特级教师沈大安/评点
第一节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洋人太坏了,把那些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不过要让现在的洋人听了不产生误会,好像再加上一个词更好些。
生:噢!应该是当时的一些洋人。
师:对了,这就准确了。
师:还有谁愿意谈谈?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评:从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课堂导入不露痕迹;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又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伏笔;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小问题”,启发学生自我规范语言,语感培养细致入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写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大烟。
生: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师: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生:我想,当时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看到这一情景,该是多么激动啊!
生: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让进不了中国。
生: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师:说得好!林则徐功不可没,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中并没有对林则徐展开描写,只是一句带过,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师: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段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评:以疑促读,巧妙过渡。】
生:第三节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
师:(笑笑)能请求暂停吗?
生:可以。
师:同学们看过“双簧”表演吗?
生:看过。
师:我们现在也来段“双簧”表演,(生笑)一个同学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印象深的原因,看谁读得声情并茂,看谁说得情真意切。
【评:以趣引读,读说并重。】
师:(指站起来的学生)你愿意先读吗?(该生读第三节)
师:快!谁来配音?
生:这一节是讲林则徐带领工人怎样销毁,所以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能再具体些吗?
生:这一节作者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词语,把销烟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生:还有“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们的眼前一样。
师:说得多好啊!经你们这么一说,没有印象的恐怕也有很深的印象了吧。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头脑里有没有清晰形象的“销烟”图。
(生齐读第三节,读得声情并茂。)
【评:一个“说具体”,把学生引向纵深。】
师:谁能不看书,说说你头脑里的“销烟”图是怎样的?
生: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工人们先向销烟池里洒了许多盐,再把那些罪恶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生石灰倒下去。于是池子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臭味。
师:呀,你说的不比书上写的差!你也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真不简单!谁能再用“先……再……然后”说一说?
(又有两生以“先……再……然后”的句式复述第三节。)
【评:找出规律,巧妙复述。】
师: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有条理,假如咱们也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你能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吗?
生:能!
师:好,闭起眼睛想一想要写的动作,看谁写得具体、形象,又有条理。
(生练写,师巡视。)
【评: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投影学生动作描写片段,评议,略。)
第二节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工人们怎样销烟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课文的第二节也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还有第四节。
生:第五节也是写销烟经过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的第二、四、五节也是写虎门销烟的经过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三节在写法上和第三节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节是直接写怎样销烟的,二、四、五三节主要是写看销烟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师:说得好,第三节是直接写的,那么二、四、五三节呢?
生:这三节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请你读一下第五节。(一生读第五节)
师:这一节是从侧面写的,那么它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呢?
(学生一时被问住了。稍后,一生回答。)
生:这一节写的是销烟的结果,不能说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总算搞清楚了,谁能对二→五节的写法做个小结?
生:课文的二→五节写了销烟的整个过程,其中三、五两节是直接写的,二、四两节是从侧面写的。
【评: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师故意不动声色,然后再“请君入瓮”,巧丢“包袱”,使学生“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种注重过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学习。】
师:概括得很正确!二、四两节描写了当时人们的心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当时,人们真是太激动了,太高兴了。我从“激动地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看出来的。
生:人们很关心销烟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销毁掉,因为他们一大早就从各地赶来,把海滩都挤得水泄不通了。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人们的激动之情。
(生读2、4两节)
【评:此处一读带过,略得好!】
师:课文还剩下首尾两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生读)
师:读了这两节,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生:我想说,虎门销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外国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他们真是太可恶了!
生:我要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谢虎门销烟,我要感谢林则徐,是他让人们擦亮了眼睛。
师:是啊!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吸“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牢记这个教训,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生: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师: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师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师:看了图片,你还想说点什么呢?
【评: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生: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毒品吧!
生:造毒者害人也害已,请不要再制造悲剧了!
生:一份毒品该是多少座坟墓啊!(还有几人发言,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都应该联合起来,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
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中队主题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生:欢迎!
(下课)
【总评:“自主、合作、探究,”它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这就是自主;各抒已见,解人以困,虚心请教,平等对话,这就是合作;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这就是探究。《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教学中,陈老师立足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战略”高度,整个教学以“你想说点什么?”这一平白的问语串联起来,为学生生发了浩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才得以说真话,抒真情。使学生自主经历了一个“生活→读文→感受→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科学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语言素养,课堂始终充溢着浓浓的人文馨香。】
片断赏析
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我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了吗?
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几百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师,看来林则徐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调查询问,也可以通过做试验研究(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作为一名高级官员,林则徐为什么会没有环保意识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倡导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怎样?当时的人们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它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 隆重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材分析: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
(简介林则徐)
2.板书课题,解题
3.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 寨 毁 泄
鸦片 欺侮 顿时 伟大壮举
3.轻读课文,要求:
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
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
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
⑷对那些词有困难?
(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⑸⑹
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
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
3.师生共同讨论
4.小结
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销烟前)
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销烟时)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销烟后)
四、总结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
2.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
(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第1—2节
1.问:虎门销烟,这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事,发生在那一天呢?
齐读第一节。
2.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销烟的地点、人物。
3.问:林则徐是在什么地方销烟的?
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分外”这词了解销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4.让学生读课文,通过重点字词了解虎门销烟时“人多”的特点。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
① 引导学生从“一大早”了解百姓看销烟的迫切心情,这时候,老百姓回想 。
②了解邀请外国商人的目的,外国商人会想: 。
(了解销烟前人们激动、兴奋、着急的心情。)
感情朗读
三、学习新课第3—5节
1.激情过渡
2.观看录象(销烟经过)
3.了解销烟过程
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说出销烟的过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段话。
4.感情朗读第三节。
5.过渡:哦,看到这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此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 激动啊?
(指导读第四节)
6.说话训练:
①成千上万的百姓会说 。
②外国商人会说 。
四、学习第六节
齐读
五、总结
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六、作业
1.课后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途径了解林则徐以及他的故事。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形近字比较
寨( ) 讯( ) 销( ) 侮( )
赛( ) 汛( ) 消( ) 悔( )
寒( ) 迅( ) 稍( ) 梅( )
拓展阅读
鸦片,又叫阿芙蓉,盛产于孟加拉登第,这种东西本来可做药品,自明代起纳税进口。后来鸦片变成了一种可供吸食的毒品,一旦成瘾,痛苦万状,身心俱损。鸦片是用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们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天长日久,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糜,如同废人。在英国国内,买卖鸦片属于犯法行为。但为了赚钱,英国却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东印度公司利用 这些特权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低价收购,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在市场上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四千余箱(每箱50至60公斤)。三十年代迅速增加,到1838-1839年激增至三 万五千五百箱,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susoft/鸦片在当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英国鸦片贩子及东印度公司从中获得惊人的暴利。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渣甸(w.jardine)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承认,每箱鸦片的毛利可高达一千银元。1800年到1840年,英国偷运 进中国的鸦片不下42万箱,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3亿元以上。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了窘境;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吏也吸食鸦片,更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威胁。
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销烟时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伟大壮举
先撒盐 再抛鸦片 然后倒生石灰
教后小记: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5
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 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这是一个壮举,我让他们了解鸦片是怎么制成的和它的危害及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原因及它的历史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从这节课,我感觉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如在观看完英国向中国输入的数据之后,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要强大,我觉得学生说得太好了,但只是对全班同学说:“给他掌声”,连我自己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但却没有了。可以看出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推荐访问:虎门 设计方案 教学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优秀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第二课时 虎门销烟导入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ppt课件 虎门销烟课堂实录 虎门销烟教材解读 虎门销烟的教案设计 虎门销烟教案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