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透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透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用心主动地发现、建构好处,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用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主角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资料,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潜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透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资料,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资料,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潜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潜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主角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潜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2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这一点,在我教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后,更是深有感触。
记得在本课快要结束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1:老师,我会听邻居的劝告,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
生2:我会请爸爸妈妈来帮忙。
生3:我会及时买来农药打死虫子。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还真不少。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1:我还会用杀虫剂杀死虫子。
生2:我会网来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把我们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奖。(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还有办法。我会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谁还有办法?
生1:我会用开水烫死虫子。
(教室一片哗然,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烧枯萎了吗?葫芦和叶子可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生2:我会亲自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3:我会重新种葫芦。
(一部分学生笑了,说: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4:我会找来专门消灭蚜虫的书来帮忙。
师: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啊!一起夸夸他。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段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和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3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把老的文言文教学传统传承,即对字词方面的掌握和要求,又怎样把新课标要求的方式加以体现,成为了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教学试验后,我的第一课时教法仍然比较传统,1、 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3、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4、教师范读课文。5、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白话文★√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
第二三课时我用了一种传统文言文很少使用的教学方法,我决定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入手,引出李蟠的“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然后再牵动文章的其他段落,这样文章的教学实际上就变成4-1-2-3的顺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让同学们拿到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有话可讲,又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仔细研读文章的第一、二、三段,用问题的串联贯穿整个文言文的教学,如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学习。并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把一个一个问题很自然的渗透,最后再由古人的从师之道和社会风气,拓展和延伸到同学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们侃侃而谈。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当时,并不像课堂预设的那样顺利。文章行到“‘古道’在文章中哪里具体体现?”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并不象想象的那样有规律,同学们很容易可以找到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是第二自然段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却很难找到,因为同学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篇文章。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基本字词和文章结构的掌握比较好。另外在拓展延伸的讨论方面,同学们也能很积极的谈通过学习《师说》这篇文章后受到的启示。这样的安排摆脱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气氛和教师从头至尾灌输的弊端,也可算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
由于过分强调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理解文意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时间少,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还要加以改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我要的是葫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学句,结合图画理解葫芦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注识字的情境,让字词句教学有生命力
语言文字的学习一定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果脱离了语境,让孩子单纯地去识某个字,不但字形不容易记,而且字音也很容易遗忘,字义的理解也就更难了。所以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识字,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学习“藤”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直观了解藤的特点,再由“葫芦藤”拓展到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黄瓜藤、葡萄藤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识记这个“藤”字;在“谢”字教学中,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给学生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在“谢谢”这个词中,“谢”表示感谢的意思,在“花谢了”这个词中,就表示的枯萎凋落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谢”的字义。
二、关注语言的应用,让字词句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语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比如,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小葫芦慢慢变化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什么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个问题一下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我想,孩子们在用慢慢说句子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面是有画面的,是有情境的,这样的字词句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是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
三、关注汉字文化,让字词句教学增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个汉字都承载了及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节课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古文字深入理解“慢”的字义,同时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的是 我要 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简短部编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亮点和不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改进措施 我要的是葫芦教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