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颛
兴趣既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又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并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树立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等信念,从而实现掌握技能、强健体魄及身心健康发展等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以生为本”的思想得不到落实,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学习,失去了自主学习、展示自我及主动发展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抑制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体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而新课标则明确提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学生的心理和运动需求,加强课程内容的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喜欢的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运动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五育并举”的一代新人。
一、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共同体,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中形成丰富的运动体验,较好地巩固已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运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践行“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自由选择练习手段等,学习兴趣与练习欲望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激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高效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助于提高跨越式跳高技术的练习方法,有的学生选择跳过不同高度的橡皮筋练习;
有的学生选择降低横杆高度的原地过杆模仿练习;
有的学生则选择借助踏跳板进行单脚起跳,手触悬挂物得以提高弹跳能力为主的辅助练习;
还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速度而选择不同距离的完整动作练习……在充分体现分层教学优势的同时,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又如,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篮球传球技术,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积极营造愉悦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与探讨,如怎样才能传得准?传球的方法有几种?如何控制合理的传球高度?怎样传球才能不被对手拦截?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体验,最终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有效培养。
二、讲究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媒介,优美而有趣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参与锻炼的热情,还能给学生带来运动美的追求与享受,激发学生乐于体育锻炼的欲望。当然,教师进行语言讲解时要切忌烦琐啰唆,而应简明扼要,既要高度概括教材的性质、价值与意义等基本知识,又要针对技术动作进行简要的分析,让学生清楚且易于理解技术的关键点,在学练中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练习中的不同情况和教学阶段提出恰当的要求,尤其要主次分明地分析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教师可用“蹬地”“屈臂”“低头”“团身”等强调其动作要领。为增强学生的记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体验练习,教师在进行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可用“蹬”“伸”“抬”“拨”等进行概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教师还要正确且规范地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如“臀部”“撑”“压”“抬”“列”“路”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或形成错误的动作概念。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身体语言”在调节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教学条件等实际,充分挖掘身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独特功能,并根据学生所传递出的不同信息,及时向学生传达准确而清晰的信息,不断调整课堂氛围,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例如,发挥身体语言在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等方面的作用,无论是多样的手势、丰富的表情还是优雅的姿态,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态度及技能动作掌握等情况。
又如,在进行技术动作讲解或布置练习任务时,面对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认真听讲等现象,教师可利用手势、突然沉默、严肃的面部表情等加以提醒;
针对个别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则应在不中断讲解的同时,及时采用眼神交流或者肢体动作等措施加以应对,这既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又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实效性。
三、合理开发资源,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结合地区与学校等实际,合理开发贴近生活实际且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活用教材资源、善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校园内的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绕校园小道进行慢跑;
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利用教学楼宇间的空地进行体能练习或做趣味游戏;
围绕排球场地的线条进行跳绳、慢跑及篮球运球等练习;
利用校园铺设的“方格”石路进行“高抬腿跑格子”练习;
借助体育场的围墙进行排球垫球、篮球传球及实心球“快速挥臂”“压腕”等动作的体验练习……这既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兴趣性。
教师还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例如,发挥一绳多用功能:采用跳绳跑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
延长连续跳绳时间,增强学生的耐力;
组织开展跳绳接力比赛;
利用跳绳开展舒缓的放松操活动;
将跳绳当作起跑线进行起跑練习……极大地挖掘跳绳的健身功能与锻炼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为了提高学生下肢弹跳能力,教师可改变以往的蛙跳、单脚跳等传统方法,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练习,如跳越低栏架、跳越不同高度的橡皮筋、纵跳摸高、跳起头触球等;
为了提高学生排球垫球技术水平,在降低排球网高及“越位”“触网”“连击”等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组织学生6人为一组进行淘汰赛,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比赛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自我锻炼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体能与运动能力等基础,同时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的。
四、优化多元教法,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教学方法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关键所在。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如果只单纯地让学生进行20~30米的快速跑、40~80米的中速跑及40~60米的加速跑,或借助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辅助练习手段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游戏在吸引学生练习热情及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富有趣味性及新颖性的游戏练习,如“迎面接力跑”“看谁反应快”“贴膏药”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既能活跃课堂练习氛围,使学生练习起来不觉得累,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斗志与激情,达到锻炼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跑走交替、定时跑、越野跑或自然地形跑等练习外,还可让学生进行跳绳跑、反向跑、对角线跑、螺旋形跑、领先跑,在这些变化无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不仅不觉得累,反而会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练习中,既能有效地掌握战术,又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此外,教师还要优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体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练习方法,有的学生选择了30米往返折回跑;
有的学生选择了400接力跑;
有的学生则采用跳绳跑的形式,还有的学生选择追逐跑、领先跑、让距跑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学生那种“永争第一”“不轻易言败”的豪迈精神及参与热情瞬间被点燃,实现了由“要我练习”向“我要练习”“我会练习”转变。
当然,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实际,有机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借助视频动画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技术动作,让学生在建立正确运动表象的同时,较好地解决重难点。
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针对“腾空”动作是瞬间完成的技术等实际,教师可采用慢放动作、特写画面、重放镜头等方式进行来回播放、展示,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技术动作要领,较好地领悟技术要点,掌握解决重难点的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创编游戏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大力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资源。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锻炼价值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等优点,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及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由于初中生极其喜爱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在充分发挥现有体育游戏资源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及学校的体育游戏资源,创编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内容,把一些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引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积极锻炼。
例如,将“推铁环”引入课堂,组织开展“推铁环”直线跑、绕∞字跑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又能提高学生在跑中控制手的能力;
发挥“跳绳”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开展“单人单摇跳绳”“双人單摇跳绳”“三人跳绳”“双摇跳绳”“两绳三人跳”及“集体跳长绳”等多元化的练习,大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确保游戏的目的性及锻炼的实效性。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创编游戏。游戏的创编要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游戏创编方法与规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符合自身年龄特征、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器材,并充分利用。这种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丰富体育游戏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游戏的价值与魅力。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废旧报纸、包装线等制作成纸球,并进行投掷比远练习;
组织学生将裁剪后的涤棉布缝制成小沙包,并开展移动类的游戏活动。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欲望,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价值,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游戏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兴趣因素的调控与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研究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中,在树立健康意识的同时,确保自身健康意识及运动能力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得以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培养学生的体育探究能力[J].科技信息,2020(5):189.
[2]南宁.“学—练—赛”平台递进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体育教学研究:以球类项目教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7):115-116.
[3]柯勇,左乐,黄博,等.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关键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2):163-168.
[4]徐敏.情景教学 激发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22,3(1):49.
(作者单位:龙岩红炭山学校)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跳绳游戏体育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学跳绳小学生导刊(2018年22期)2018-08-21跳绳小学生导刊(2018年13期)2018-06-29学跳绳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7年9期)2017-10-13跳绳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10期)2017-06-21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数独游戏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10期)2016-11-25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爆笑游戏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8期)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