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是诸多文学体裁中独具魅力的一种文体,其情节或舒缓或激荡,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肖形肖情,入木三分,深受读者喜爱。然而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偏重于教者的讲授,学生很难有真切的感悟。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更新理念,运用角色代入法,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体验小说中人物的人生情感历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说;
阅读;
角色代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使读者情不自禁地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亲身历之、思之、感之,或为之欢咍嗢噱,或为之慨然出涕,或为之拍案而起。这种以虚拟身份融入作品之中,获得身临其境体验的阅读方式就是角色代入法。
清代王符曾在《古文小品咀华》中评论《战国策·汗明见春申君》时说:“感慨之文,却出之以兴会淋漓,自足动人。”同时还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相传韩愈每次读此策,一定会因此抚膺恸哭。有一天,他拿出自己写的杂说给孟郊看,其中第四首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孟郊笑着说:“公此文,全从恸哭国策得来。”王符曾认为《战国策·汗明見春申君》意兴勃发,感人至深,是一篇优秀的作品。而孟郊之语却道出了韩愈“抚膺恸哭”的原因,即角色代入。汗明满腹经纶,在春申君处做门客五年,却未得赏识和重用。而韩愈文甲天下,武逞疆场,但久滞穷途,其运命与汗明何其相似,故而韩愈在读《战国策·汗明见春申君》时,感同身受,只能“抚膺恸哭”。角色代入的出现与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读者的人生际遇息息相关。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作者和读者超越时空,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共振,凸现艺术的本质。而小说作为文学艺术形式之一,无论是其情节变幻的节律,还是人物性格的魅力,以及语言个性生动的呈现都足以凝聚读者,所以角色的代入对小说阅读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角色代入有利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社会、情节、人物、文本进行重新建构,完善学生“心中的文本”,使学生在重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地解读时代、社会、情节、人物以及小说的艺术技巧、作品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复活小说背景,帮助学生穿越时代,融入角色
读者身临其境的关键是“入境”。教材所选小说的背景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境”的陌生与疏离,使得学生很难进入作品,更难进入“角色”,学生自然无法走进角色的内心,去洞察角色离合变幻的精神世界。背景与人物的性格具有因果逻辑关系,要真正读懂小说,真正进入角色就必须穿越时代,悟明时代,这也是必然的逻辑。因而教者必须为学生创设小说的“境”,成为其“入境”的桥。教师可根据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作者的创作动因,作者的写作意图选择编纂贴近作品,贴近人物的社会思潮、社会事件以及关乎作者创作的缘起与过程相关的历史真相,让学生在阅读背景材料的过程中,走进人物所处的时代,感悟时代的脉搏,在与时代的撞击中融入时代,做出自己的评判。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影音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通过音像文件,小说的背景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营造置身其中的情绪氛围。上述两种方法都以教师为实施主体。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并加以整理提炼,探究背景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可以拓展教学的广度,教学相长。复活小说的背景是学生走进作品、感悟时代、代入角色的必由之路。
二、开展沉浸式阅读,顺利实现角色代入
沉浸式阅读是学生把自己的智慧情感全部倾注到作品之中,凝心聚力,融入小说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全身心地与作品、与人物展开交流,以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从而顺利地实现角色代入。小说的阅读离不开诵读,但常规的诵读讲究的是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情感,但对于小说而言,这些都是“浅”阅读。这种读,没有深入人物的灵魂,没有切入作品的内核。读懂小说需要沉浸式阅读,读者应由外到内逐渐浸润作品的内涵,与作品融为一体。作品的魅力在于自身的品质与张力;
而读者获取了什么,获取了多少则取决于自身品味的程度。品的程度越深,代入感就越强,读者就越接近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应提倡沉浸式阅读,让学生自觉地走进小说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
三、通过分角色诵读使学生进入小说角色
沉浸式阅读是学生的灵魂与作品的交流,但由于作品角色的复杂性,学生理解作品的立场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分角色诵读可以使学生专注于某一角色,厘清相关情节的发展,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语势、语态,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心理、情感,最大限度地解构重现小说的场景。在解构和重建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感悟,努力使自己和角色接近,准确地再现“自己内心的角色”。这种对角色的真实体验更容易唤醒学生对美的崇敬和向往,也更加接近艺术的真谛和美的真义。小说中往往有多个角色,学生应尝试代入每个不同的角色,以便理解不同人物的立场观点,性格的形成与特质,把握小说情节冲突的动因,理解人物行为抉择的内在逻辑,重建小说文本的架构,这是读懂小说的重要途径。重视读,特别是重视分角色诵读、变换角色诵读,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表演课本剧,在重建故事中走进角色
课本剧是学生解构小说、重建故事的创造性活动,具有阅读和创造的双重属性。剧本是小说文本的重建。首先,课本剧是建立在对小说充分解读的基础之上,对小说环境的认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艺术、思想主旨等都要熟记,这是把小说改写成剧本的前提,是人物由“本我”到“新我”的桥梁。而这一阅读和改写的语文实践,反过来又加深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理解。这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其次,表演能够更直接地进入角色。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细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理等,还要对环境、情节理解到位。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准确地“演”,而由“演”到“演好”的过程,更是对情节、人物、主旨等深入了解的过程。最后,由“读”到“演”本质上是一种创造。这已不是一种机械、简单的角色代入,而是一次以角色代入为形式的艺术再创造。人物已不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内心的角色”。这时的小说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由地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教无定法,小说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学生要真正读懂小说,教师一定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角色代入实现与文本、与角色的互动,在阅读的实践中“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提高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综合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作者简介:吴海燕(1980— ),女,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阅读小说那些小说教我的事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明代围棋与小说西南学林(2014年0期)2014-11-12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