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4-06-18 16:30:01 来源:网友投稿

李东艳

摘 要:在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习效率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存在着高难度、低持续性、高相关性和难以控制等问题。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使教育发生了一次变革。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取代或增强现有的教学手段,而且可以改变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但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很容易出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形式化问题。可以通过挖掘高中生物学必修教学材料中的古詩词和成语等,以“形色”软件观图、品意,利用“问卷星”制作检测题,或“快捷思维导图”构建概念图等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使人文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43

传统文化应该是当代学生学习和运用的一项应用型内容,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在2015全球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论断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常用的教学媒介、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神、道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不断创新,展现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文将中华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成语等深入生物教学进行发掘,并将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生物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源,如图片、视频、模拟实验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在一些教学课件内容中看到传统文化的缩影,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传统文化缩影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去学习生物这门综合性的学科,这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入信息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社会,还能结合现有的生物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信息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地学习,其媒介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经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还能在课堂学习中去开发全新的思维领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思维理念也能够更加完善。

二、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意义

传统文化、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并逐渐渗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由于生物在教学中的微观抽象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传统文化结合信息技术在内容展示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传统文化、信息技术和生物课堂教学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增多,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研究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方式与效果、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利用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建立教学资源等。将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展示多元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困难,呈现多感官刺激的视听素材,把抽象的东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解决理解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再加上重点处的暂停,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要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资源的容量变大、方式变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表现形式也随之丰富。在“基因与变异”的课程结束后,运用网络技术制作一组与现实技术发展的画面组,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打破时空的局限,增加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限于课堂上。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利用现有的网络进行平台互动交流,比如利用聊天室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资源共享、答疑等活动。

“新课改”全面实施后的新的教学计划下,如何更好地解决生物教学的问题要求教师进行一些改革和完善。在生物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打破了以往中学生物教育的固有模式,还可以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生机。新的课堂教学需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信息化的传统文化资源与运用手段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中传统文化知识

互联网络是当今世界的信息宝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多个终端平台的整合,使信息能够更快地发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网络资源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传统文化信息也很难分辨。因此,作为生物教育中的向导,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信息的甄别能力。

2.挖掘知识点中的传统文化,实现资源共享

所谓知识点的集合,就是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的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把它和生物结合起来,就要主动发掘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资源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网上有很多的生物知识,也有很多的生物教育网站,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排版、整合,做成内容精彩的课件,将这些资料中包含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达到资源的共享。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表达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质,使学生对植物中的光合作用进行深入思考。诗词本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教学中有紧密联系,与实际生活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在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学习的结果反馈。

3.构建传统文化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物课本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常常被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加以论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生物知识的有机结合,起到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

比如,将情绪与情景相结合,按照生物的教学内容,营造出与学生生活相符的情景;
比如“应激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搭建场景,在大屏幕上播放动态影像,在情景导入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立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利用模拟生物现象,对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工,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动态展示,节约了教学时间,减少了教学难度,使学生的形象与逻辑思考得到了统一。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难点与传统文化,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优势,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

四、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1.融入情境教学

学生对生物感兴趣的前提是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和学习的兴趣点。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古诗词,为学生创设一些具备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丰富生物课程内容。同时也能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使生物课程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促使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在解释传統文化的时候也能够解析这些传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使教师结合高中生物内容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一窥古诗词中的玄机。

在高中生物中传授学生生物的生态系统时,可以借鉴一些相关的古诗词,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意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视频短片的形式播放这句诗的意境,当花瓣被清风吹起飘荡到地面上的时候,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就此结束了吗?在这种意境烘托下引发学生思考,随后结合生物中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循环的解释,对这种现象给予更为科学的讲解。掉落的花瓣为什么会化作春泥?这是因为花瓣重新融入了自然的循环系统中,任何生物在死亡后都会以另外一种的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系统中,而且这种循环方式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这就能让高中生准确地掌握生物知识,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一种诗词的情境再现,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意境给予了科学的解释,促进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2.利用“形色”APP体现传统文化的意境

“形色”APP是一款能够轻松识别植物的手机软件。利用“形色”APP可以轻松识别植物,获取植物种名、拉丁名、科属、习性简介、植物文化、植物价值以及植物的诗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形色”的APP来拍摄生活中的植物,“形色”软件可以识别并给出植物的名称、相关诗词等。学生们可以阅读这些诗句,写下它们的含义,然后制作成 PPT。除此之外,在班级里分享美食,欣赏诗歌和创意。诗歌的鉴赏可以从修辞角度出发,也可以从情感色彩的角度出发。诗人在诗词中的意蕴应该能使学生洞悉人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所见所感。这样学生们在欣赏植物的同时,也可以欣赏诗句,感受诗人的创作,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内心。这样的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观赏性,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引导他们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内容相融合。

3.利用“问卷星”编制检测题,让学生扫码反馈

我国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建立了一套宽广而深刻的思想体系,广泛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中,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扎下“根”,汲取营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滋养民族之“魂”。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最具实效性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测验题,使学生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生物知识,并指出题目中与生物学有关的原理,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利用“问卷星”,将所编写的测试题目转换成二维码,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答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在后台一目了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包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肩负着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传承者的责任,所以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提高其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人格和高尚品德。

4.利用“迅捷思维导图”理解大概念

生物学的大概念包括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活动完成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体现出创作者的思维特征,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性,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以“迅捷思维导图”软件绘制概念图,以大概念为线,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重点。

例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作者是要引导学生找到与之相关的习语,并将其融入思维导图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加强生物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跨学科的概念和知识,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学生了解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励学生学习,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需求。它不仅需要教师会用信息技术了解传统文化、善于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还要能在学习理论的指引之下,系统地使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避免不合理的运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爱利《以平板电脑为终端的高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山东师范大学2020硕士论文。

[2] 甘露《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生物学习动机唤起的教学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硕士论文。

[3] 朱婧《信息化环境下高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2016硕士论文。

[4] 杨祖芳《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8期。

猜你喜欢生物信息技术传统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上上生物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第12话 完美生物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文化与 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