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岳欣云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下,教师生命自觉成为教师转型的有效依托。教师生命自觉所具有的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教师生命自觉有利于教师本人幸福感的获取、教师生命自觉有利于学生生命自觉的培养、教师生命自觉有利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教师在追求生命自觉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障碍,如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教师自主性不足以及经验和理论运用程式化的桎梏。但同时也存在着有效发展教师生命自觉的途径。其中,终身学习是教师生命自觉的目标表现,合作学习是教师生命自觉的制度保障,个体反思是教师生命自觉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教师生命自觉;
专业发展;
生命价值;
终身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3-0067-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3.011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并且是一种不能脱离人存在的社会活动,在此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处于最中心的就是教师与学生。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
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型[1]。那么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实现转型呢?其实教师的生命自觉发展就是实现教师转型的一种方式,是以往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升华。
一、何谓教师生命自觉
教师并非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具有生命的复杂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抵达生命自觉的境界,才可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教师。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生命自觉”?“教师生命自觉”又有哪些标准?
“自觉”代表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2],而“生命自觉”则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积极的能力品质。“生命自觉”意味着个体不断对自我进行完善,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持续将自身发展与群体进步联系在一起。拥有“生命自觉”的个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积极的认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主动追求自我发展。因此,所谓“教师生命自觉”,就是教师个体在其所处的特定教育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我进行认知以及完善,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一部分,并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教师群体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真正拥有“生命自觉”的教师应符合以下几条标准:第一,要对自我生命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知道生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的;
第二,要能领悟生命的多重意义价值,生命不仅具有个人意义,还具备社会价值;
第三,要具备持续的内在发展动力,为个体的发展计划提供支撑;
第四,要有发展共同体的意识,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引领群体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二、教师生命自觉的意义所在
教师生命自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层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所具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来说,生命自觉是其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加速器;
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生命自觉会对学生的生命自觉产生巨大影响;
从教学方面来说,教师生命自觉对于教育教学的创新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教师本人幸福感的获取
一个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外部环境,更多的还是发自內心,和个人的内在观念密不可分。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是指一个人当下的幸福心理状态,教师生命自觉的核心就是教师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于更完美的生活和自我的追求,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追寻生命自觉去获取幸福感。教师只有具备生命自觉才能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幸福观,只有具备生命自觉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幸福,认识到幸福的本质。如果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去看待教师幸福的话,那么教师幸福就是指教师个体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自己职业价值的一种状态[3]。拥有生命自觉的教师通常很善于从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幸福相关的痕迹,并立足于现实建立一个自我专属的充满幸福的心灵空间。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会自暴自弃,而是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协调,从生活点滴中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找寻所有可能的幸福来源[4]。拥有生命自觉可以让教师在工作场合与社会中都自觉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经营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赢得学生、家长、同事与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弗兰克尔对“意义疗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程度与其自身对事业及所爱之人的投入程度是呈正相关的。自我超越如果有副产品的话,那么一定是自我实现[5]。对于教师来说,他工作中的幸福感的来源并非只有自身,更多则是来源于他的工作对象——他的学生。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展开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幸福感。这种投身工作而获取的幸福感,与因为外在物质而获取的幸福感相比,是一种更加美妙的生命体验。
(二)有利于学生生命自觉的培养
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要培养出多么优秀的科学家或是多么精明的商人,而是要培养具备生命自觉的人。个体生命质量能否提升,生命价值能否实现,都要受制于个体的生命自觉能否形成[6]。生命自觉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学生的生命自觉会指导他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甚至可以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走向。当个体的自我意识清晰,并能进行自我控制时,他就能有目的地引领自身成长,自觉地推进自身进步[7]。由此可见,生命自觉对于学生发展成熟的重要性。教师工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所做的每个举动、所说的每句话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悄无声息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身为教师,如果具有生命自觉,就会变成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生命自觉的形成与发展。自觉有且只有在关系之中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存在,自觉本身就是一种关系[8]。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生命自觉,例如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处理事情的方式,甚至是穿衣打扮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反思,才能具备各个方面的自觉,如自我协调的自觉、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自觉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学生展示良好的生命状态,为学生创建生命自觉的隐性环境。这种隐性环境对于具有一定主体性的学生来说,要比显性环境的影响力更大。
(三)有利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
教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生命自觉有助于教师在进行具体创造性活动时,使自身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拥有生命自觉,能够让教师体认到进行生命创造就是在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在一次又一次的主体创造活动中,自己的人生也会变得更有意义[9]。纵观历史,名人往往是那些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敢于质疑权威、大胆打破常规的人,而那些墨守成规的“保守派”,却没有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不断创新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社会变迁缓慢,以往的教育也难有重大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仅仅是简单传授人类知识文化的“教书匠”,而新时代以及新时代的教育却要求教师不得不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拥有生命自觉的教师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保持自身的主体创造性,能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生命再造可以说是生命自觉的最高层次[10],教师在生命自觉的指引下会不断突破进取,将生命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让教育教学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教师要想从真正意义上享受到教育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就要时刻怀揣着创新的态度。释放教师成长中的创造性因素,才能让教师专业成长变成舒展生命的过程[11]。拥有生命自觉,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只有对教学进行不断思考、不断重建的教师,才会产出更加有新意和活力的教学成果,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拥有生命自觉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将工作、科研、生活等进行融合,并将现实生活中的灵感带到教育教学之中,在专业发展与生命发展中体会到生命的无限价值。
三、教师实现生命自觉道路上的障碍
尽管教师生命自觉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长远发展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前进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要想迅速提升教师生命自觉水平似乎难以实现。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实现生命自觉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绊脚石”,包括教师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自主性不足以及程式化对于教师实现生命自觉所造成的障碍。
(一)自身定位不准确
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对自身是否有明确的定位,能够影响其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心态。然而,当代各级学校中的在职教师普遍都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十分明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师对个人职业角色的认同感不足;
第二,教师自身的教育情怀薄弱。这两种情况都会减缓教师实现生命自觉的进程。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想要完全把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的日常生活分离开来,认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是自己工作的全部了,一味地追求“自由”。这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就缺乏清晰的认知,也说明这部分教师是不具备生命自觉的。教学过程并非教案的简单实施[12]。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追求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例如转为正式编制,但转编之后往往就不再去进行自我驱动,也不再有工作压力,没有了压力自然也就缺乏动力。如此一来,他们追寻人生价值的生命自觉就很难再被唤醒。其次,教师职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奉献性,教师工作应当是有利于学生和整个社会的,虽然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和發展需要,但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去成全自身的价值。如今有很多教师都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多地关注薪资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付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物质回报。这些教师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将获得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牟利只在课外培训班中才讲解完整的知识,而在学校的课堂上会预留一些内容不讲。轻视教师职业应实现的社会价值,忘记教育的“育人”本质,也会阻碍教师走向生命自觉。
(二)教师自主性不足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对教师来说,要在专业上取得长足发展,自主性是必不可少的。“自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全是靠自己的[13]。教师的自主性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教师的自主学习,二是教师的自我管理。首先,当前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都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这些培训更多是在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中进行的,而非真实的教育情境。学校领导频繁地给教师安排培训学习,致力于去实现优质的“教师教育”,导致对于教师自主学习的关注不足[14]。“教师教育”是持续终身的[15],教师教育通常更侧重于外在的教育形式,但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教师本身应享有的学习权。当前的教师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学历。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集中学习,对教师日后评职称也有很大帮助。但是教师在集中学习理论的同时,很难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去进行结合,从而很难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增长。第二种是组织教师参加五花八门的讲座培训,如国培、省培等。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和教育专家实现近距离交流,从而高效地学习专家所讲授的内容。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病,例如理论知识比较难理解、实践知识普适性不强等。从生命自觉的角度出发,这两种常见的教师教育模式均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难免出现忽视教师主体性的情况。上述的教师教育模式缺乏对于教师自我教育的关注,这严重阻碍着教师走向生命自觉。人是同时具有目的性和精神性的生物,因而人有自觉,这种自觉体现在人对自身完满的不懈努力上[16]。其次,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对教师进行“碎片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也暴露得很明显,集中体现在很难把握在管理教师方面的一个合理的、恰当的“度”,经常出现“管得太多”和“管得太死”的情况。这种管理模式没有看到教师的自主管理权,打压了教师进行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自主发展。行政管理与教师自我管理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会成为教师生命自觉道路上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好的行政管理应当是松弛有度的,而不仅仅是把教师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将教师的自我管理有机融入整体的行政管理中,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教师本身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生命自觉的抵达。
(三)程式化的桎梏
当今教育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程式化导致了人主体精神的弱化,也阻碍了人的生命生成。在这种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观的引导下,教师难以实现生命自觉,教出的学生也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但是并不能把教师拥有的教育经验的多少同他教学水平的高低画上等号。一些教师把经验看得过重,掉入了经验主义的陷阱,他们失去了“随机应变”的能力,而是将自己业已成形的教育经验运用到所有的教育情境和不同的教育受众上面。这样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就造成了经验运用的程式化。实际上,教育经验都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时效性的,盲目套用并不能发挥其作用,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另外,经验主义往往会导致对于理论的轻视,经验主义者通常不会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这就使得他们的经验只停留在感性直观层面,进而导致迁移和转化很难发生[17]。除了经验运用的程式化之外,还存在着理论运用程式化的问题,也就是以教条化的方式去应用教育相关理论。教条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恰恰相反,他們过于依赖教育理论,但也只是把那些教育理论机械地套用于教学实践,致使教育理论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对于国外教育理论进行照搬照抄的倾向,这代表着我国本土的理论建设遇到了瓶颈,也体现出了我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缺失。总之,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共同导致了程式化的出现,导致教师生命自觉发展严重受阻。
四、教师生命自觉的发展途径
拥有较高的生命自觉水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追求,透过理想,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向好的生命样态与专业发展方式。尽管这一愿景在短时间内难以达成,但我们可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些可靠的路径。教师生命自觉达成的核心动力来自教师自身,同时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
(一)终身学习是教师生命自觉的目标表现
“教师生命自觉”具有极强的内隐性,对于“教师生命自觉”,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终身学习。教师生命自觉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终身学习恰恰是实现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二选择。教师只有将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才可说是建立了正确的目标价值取向。而那些以眼前利益为重,忽视自身长足发展的教师显然就建立了错误的目标价值取向,只着眼于短期收获,代表这部分教师所具有的仅仅是功利性的目标。
终身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必然选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学习不能再是人们某个特定阶段的“限定活动”,可见“终身学习”在当今时代的必要性。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必要性更甚。这是由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的,教师之责任在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时刻保持向着更高更好的人生进发的欲望”[18]。教师不断地主动寻求自我发展才有资格去承担教导不断发展着的学生的责任。保尔·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一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19],这是一种“全覆盖”的教育,不仅覆盖所有时间,也覆盖了所有空间。从时间上看,教师只有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才能逐渐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发展崇高的敬业精神,训练高超的教学技能,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空间上看,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教育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对新环境进行适应与分析,在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自觉调整自身,才能以更新、更好的姿态去教书育人。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是要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也就是说,要求教师每时每刻都怀揣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当教师的求知变成一种常态时,教师也就把学习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中,实现了真正的生命自觉。其次,教师应该有不耻于向所有人学习的精神,韩愈在其所在年代尚有如此觉悟,现代的教师更应有这种胸怀和格局。这样可以让教师在积累更新自身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一个自觉学习的好榜样。此外,教师还应拓展自己知识学习的范围。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所能接触到的知识都不再是有限的了,教师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进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培养自身思维的贯通性与灵活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始终抱有自主发展的态度,给学习赋予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需要教师本人去体悟的,教师在自主性的引导下始终以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方可找到通往生命自觉的道路。
(二)合作学习是教师生命自觉的制度保障
每个人都生存在复杂的关系中,整个世界都存在于复杂的关系当中。在完整的生命系统中,各组织部分都是相互联结的,而非彼此孤立[20]。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在教师生命系统的各种关系当中,同事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因此,从教师所处的关系来看,合作学习似乎是教师在群体中实现生命自觉最可靠的制度保障。少数学校中存在着不良的教师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很少进行合作学习,甚至还会进行一些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时间、精力都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更难说去追寻生命自觉了。
“教师”可以指某个教师个体,但同时它也代表着所有教师个体的集合体。在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与同事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教师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之间会基于自愿而进行紧密的联系,共享各种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师共享的不仅仅是工作,还包括教学的意义与情感。教师个体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是同一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孤岛,而是与他人有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的个体,教师间的沟通、学习、合作,乃至竞争都是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发生的[21]。同事很有可能成为对教师影响深远的“重要他人”,教师可以在相互交流和合作探究中共同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要想实现教师的生命自觉,还可以从构建教师之间的合作文化来入手。形成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有赖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意味着“身处于实践共同体中的教师可以在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实现专业上的成长”[22]。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公认的教育信念和共同的教育认同感。身为在群体中发展的教师,要提升自身“同伴互助”的意识,要认识到教师个体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若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必定会大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教师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带到教师实践共同体中,在互相帮助、民主、开放的氛围之下,与其他成员合作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与共享各自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身经验进行积极的反思,并汲取其他观念和集体智慧,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与提升。如此一来,共同体中的成员便能在集体合作中实现专业发展,携手走向生命自觉。
(三)个体反思是教师生命自觉的内在动力
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的一分子,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其实现生命自觉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不是值得过的生活[23]。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能够让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多自主性,而且可以让个体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用一种“自我追问”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目前的发展水平,进而才能更加自如地把握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通过不断反思和反思后的重建,教师会成为更符合自己职业理想的自己,这种“自我升级”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由此产生的良性循环会推进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缺少反思意识,会使教师安于现状,更会熄灭他们心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火苗。此外,教师若缺少对自身教育教学的反思,也很难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是对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重不负责。因此,教师若想抵达生命自觉的最高境界,就必须以反思作为发展生命自觉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自主反思是一種教师特有的“元认知”能力,包括对教学问题进行识别、对教学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对教学结果进行恰当评价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收获大量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具有复杂性和情境限定性,只有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提炼、去伪存真,才能将这些经验成功地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理论。而只有“反思”能实现这一操作,反思可以实现对过去的重构,也可以通过当前的事件体现出对未来的意向[24]。自我反思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主动反思,教师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实现自觉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躬身实践、勤于反思,不停地审视、推敲、追问、质疑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25]。
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才不会忘记自己身上背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只有频繁地对教育情境进行审视,不断地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觉地对所实施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但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层面,反思是要有深度的,否则就不能形成独到的教育思想。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算得上是深度反思呢?深度的教育反思应与教育的生命内涵和教师的生命价值密不可分。教师只有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思考,才能从生命发展的宏观视角去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内在意义,并可以将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整个教育事业进行联结,从而获得持续性的内在驱动力,达到“诲人不倦”的教育境界。除此之外,教师反思应该永远是“正在进行时”,它应该伴随教师生命的存在而存在,为教师实现生命自觉点上一盏长明灯。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和新型教师的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06):8-10.
[2]陈玉琨.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冯建军.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J].人民教育,2008(06):23-26.
[4]岳欣云.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师生命自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2):117-122.
[5]〔美〕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36.
[6]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96.
[7]叶澜.教育概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04.
[8]余英时.余英时文集(第7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
[9]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04):5-11.
[10][14]马立超.“生命自觉”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师,2019(04):66-69.
[11]杨晓奇.生命美学观照下的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75-78.
[1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3-8.
[13]方健华.中小学名师成长过程的特征分析——基于江苏名师成长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4):55-59.
[15]周洪宇.教师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16][18]刘铁芳.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48-349,22;
350.
[17]杨继利.论教师的教育生命自觉与教育本真之境的抵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2):33-35.
[19]〔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5-16.
[20]〔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8.
[21]靳玉乐,殷世东.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4(01):23-31.
[22]张平,朱鹏.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02):56-60.
[23]〔古希腊〕柏拉图 Plato.苏格拉底的申辩[M].吴飞,译/疏.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134-135.
[24]〔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4-85.
[25]周群.中小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07):67-70.
(责任编辑:刘丽)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
ZHANG Xue,YUE Xinyu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support for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is conducive to teachers" happiness,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ife consciousness,and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is conducive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in teachers" pursuit of life consciousness,such as teachers" in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mselves,teachers" lack of autonomy,and the shackles of programmed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among which lifelong learning is the target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and individual reflection i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teachers" life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fe value;lifelong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猜你喜欢生命价值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应对策略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试析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0期)2016-06-16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考试周刊(2016年7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