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
两年前我曾应《教师博览》之约,就青年教师成长写了篇文章,现在杂志社编辑想让我就此问题再写稿,我只能对上次文中提到但未细述的成效十分显著的“双螺旋结构”成长模式加以详细介绍,并从建构和维护自己成长的“双螺旋结构”角度加以深入细致的阐述。
研究有成就者,发现“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就是指教师将内心的良师与自己的优势能力发展配对,从而螺旋推进自己的不断成长发展的模式。
我本人对教育感兴趣源于1981年对陶行知的痴迷,后来扩展到对中国教育家的研究,主编《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继而对世界众多有成就的人进行研究,大范围分析案例,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驱动和维持系统,我称之为人成长的“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对人的终身成长发展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自己深受其益。
“双螺旋”中的一条是教师在心中确立自己的良师形象,并终生不辍地学习他、研读他,以他为动力源泉。如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为师,孟子以孔子为师,康德以卢梭为师,陶行知以墨子、王阳明和杜威为师。当然,其中有些老师并不是面授教师,而是被当成私淑的对象、崇尚的榜样。另一条则是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并不断培养自己在该方面的实际能力。上述两条中,若仅践行一条很难有成效,且容易中断;
若将二者耦合起来,则能在人生的一个个节点上相互推进,不断探索新的方向。教师在每一个新的能力状态和发展空间,都需要新的内心形象来激励自己。
如果上述两条链都有,却没有将它们耦合起来,则其效能依然不高,力量相对分散。耦合起来后,教师自身的能力会迅速找到有效施展的平台,生成新的形象,这又会成为自己优势潜能进一步发挥的动力源泉。两条链的螺旋推进还能发挥相互校正的作用,使得人生在“双螺旋”的定向、复制和维护的过程中,大大减少反复与无效损耗的情况。经过不断积累,一个人就能在“双螺旋结构”的作用下,不断地稳步向前成长,且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坚韧度就会大大提升。
那些成就卓著的人,“双螺旋结构”形成早,为其终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即便英年早逝的人,由于“双螺旋结构”形成较早、效能较强大,也能取得骄人成就。教师仅有对先贤的崇尚而自己没有能力去做,时间长了成长就会变成空想而让自己失去信心与动力;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没有发自内心崇尚的先贤引领,便会方向不明、行为散漫、低效耗能。人的成长和成就不可能超越“双螺旋结构”的某个阶段,不可能跳跃进入更发达的阶段。“双螺旋”中的任意一条萎缩、损坏,都会造成成长与发展的停滞。例如,某位在政界雄心勃勃的人,当发现自己曾长期崇尚的人是个虚伪的贪污犯罪分子,就会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认识、信念、信仰和行为,直至影响到他此后的成长发展。当然这种影响因人而异,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甚至更为复杂。历史上,辛弃疾就是想以霍去病为良师而未成,却在另一个领域有所成的一个奇特“雙螺旋结构”的案例。
青年教师“双螺旋结构”的构建
“双螺旋结构”适合各类人的成长发展。每个人在建构自己的“双螺旋结构”的时候,需要考虑选择一个发展空间相对宏阔,同时与自己的优势潜能相吻合的领域。陶行知放弃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市政,毅然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就有这种考虑。对于从事教育的人,则需要依据教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优势潜能,形成自己的“双螺旋结构”。
欲从教者还是需要先了解、认识、判定自己的优势潜能是不是在教育方面,如果确实不是,就不要选择从教,而应选择从事与自己优势潜能相符的工作。即使无法判定或限于当前条件只能选择教育工作时,今后还是需要继续确认,并通过实践来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
如果确认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兴趣爱好在教育领域,那么下一步就是确定心中的良师。其中有些人或许已经有了自己最崇尚的教育先贤;
如果没有,就需要尽快确认。选择作为“双螺旋结构”中一条的崇尚对象时,也需要尽可能与自己的优势潜能方向保持一致,从事教育就尽可能选择教育家,从事科学就尽可能选择科学家。选择做教师也需要发现、明确并有效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并使自己心中的良师与自己的优势潜能方向的知识、能力发展耦合起来,相互牵引,不断生成新的人生成长目标,推进自己不断成长。
青年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阅读、结识、体验去确立自己的良师,也可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设定为良师。选择历史上的人物为师比较持久、稳定,却不够鲜活、感性,难以互动;
选择现实中的人为师可以获得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且针对性强的教益,可以随时问对,但同时由于其未盖棺论定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当你发现自己引以为师的人并不足以为师的时候,你就可能会使自己的“双螺旋”中的一条中断,因此消解人生意义,导致自己的成长不再继续。在世人公认的历代良师中选择合适的人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引领者与陪伴者,与之形成亦师亦友关系,通过历史文献与他们对话,从培养兴趣和确立志向入手,让教育领域先贤们的智慧、知识、经验成为自己成长的资源,是更明智的选择。
选定崇尚的教育家不一定要选完人,但需尽可能选取享誉世界、人格高尚、思想丰富的大家,比如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被誉为大师之师的叶企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这些人在他们各自所在的不同专业和时空中显现出了杰出性和独特性。对所选定的人,我们也不必拜倒或跪倒在他们面前,不应迷信他们,或站在他们的立场维护他们的一切,而应以亦师亦友的姿态和方式与之相处,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与他们相处,但对他们的尊敬始终铭记于心。
上述两方面确定后,就需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双螺旋结构”,逐步阅读自己崇尚者的著作,并将自己当下的工作任务、目标实现与能力增长与之协调一致起来。这样,尽管感受到任务量大、难度高,但你做起来还是越做越快乐,自己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速提升。这显示出你的“双螺旋结构”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
“双螺旋结构”的维护与人的成长
人成长的“双螺旋结构”不是一次建起来就能终生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维护、更新的,才能在人的成长中连续不断地发挥效能。通常的维护有两点:一是确保心中良师常在,二是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并提升自己的能力。良好的维护才能发挥出“双螺旋结构”的良好作用。
常态的维护就是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内容与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的理解,提高思维、判断、组织、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自我迷失和自主性下降。教师成长需要持续不断地变换视角阅读自己崇尚的先贤。这种阅读不是文本的,而是根据自己当下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先贤的言行作为参考,请先贤到当下的教育场域中,让先贤的智慧、知识、经验成为自己矢志前行的重要动力和资源,解决自己人生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助推自己成长发展。
教师在人生的各个节点出现选择的时候,或是在空余时间冷静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都有必要对自己的成长“双螺旋结构”进行评估:原确认的良师是否有必要更换?自己在优势潜能方面的能力是否在不断提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学、作品等不断检验自己的潜能发挥状况,确认心中的先贤是否依然对自己发挥着牵引激励作用。
青年教师还可以对自己成长的“双螺旋结构”作用效能进行逐年评估,既可做纵向比较,也可作为提高该结构效能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与同事、同行乃至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经典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的依据。显然,从整体效果看,短期的效能无法跟长期的效能比,任何人也无法保证自己利用该结构的效能一直很高。因此在长时间坚持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以提高效能是具有可能性的现实选择。
青年教师在职业起点就确定建立起适合自己成长的“双螺旋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改进,充分发挥其对自己成长发展的效能,就能获得充实、有价值的教育人生。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良师双螺旋崇尚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崇尚“大”的短暂朝代">秦朝———崇尚“大”的短暂朝代家教世界(2020年31期)2020-12-02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艺术启蒙(2020年10期)2020-10-26崇尚奋斗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良师·阶梯·加油站人大建设(2017年12期)2017-08-15蝴蝶鱼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6年12期)2016-03-01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4期)2015-11-08良师高柳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