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理论创新与科技进步视野下的钢琴调律理论与实操(下)

理论创新与科技进步视野下的钢琴调律理论与实操(下)

时间:2024-06-18 11: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文琦

对各种不同谐音比关系纯正程度有一定指向性的兼顾与折衷、妥协与取舍的处理,既可满足不同演奏家对整个音列在音高音准上的个人要求喜好,又可以更好地来适于表现特定时期风格作品的需要。一句话,在尊重人们听觉习惯(在感觉和声音程时,对完全八度、五度等关系协和音程要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在感觉音阶、琵音、分解和弦类上下行的旋律音程时,要尽量满足相对合理的心理音高趋向性及意念性的要求)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处理“调律曲线”中段儿及两端曲度的表现而为我所用,与未经对应前期调整处理的仪器软件相对固化“音准曲线”之结果相比,使现实“调律曲线”下的整体音效在人性化、个性化、艺术性等方面得以更好地彰显。

2.视觉调律

音准仪(硬件仪器)之优点首先体现在对标准音的取音,相比用易受温度影响有变化的金属音叉取音来得可靠;
其次是可以实现多台同时演奏所应用相近规格大小琴“音准曲线”的相对统一;
并在某个领域(如工厂流水线生产)与某种程度(非独奏会个人特殊标准要求下)上讲,可提高一定的功效。由于耳朵听觉可以不加介入,也就可以克服嘈杂吵闹环境给听觉调律带来干扰的不利影响,并可弥补两端极限音区其"物理听觉"(听拍及拍速比较)的失聪及相对摆脱单弦假拍参与给听辨拍速比较定位带来的烦恼。

电脑软件所体现出来的优势,集中表现在:①可随机测算得到与该琴型相对较为对号的“音准曲线”,相对弥补了硬件仪器固化曲线有限及人为不得干预的缺欠,但无形中对所测曲线的理性审视及用前的相应调整,却向操作者对传统调律理论与实操经验的认知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②可用其“过拉模式”(软件的“过拉模式”,是在要求遵循自A1左起向右依次半音上行到C88的调音次序前提下,逐个按每音基准弦第一次被弹响所读取到的原始偏差值、该音所在弦列音板上的具体位置、弦张力变化下弦的弹性变形(伸缩)量、弦码音板的拱度变化量、经系统计算得出“预提量”和“预放量”后提示出定位“标尺线”的一种视觉监测模式)功能,对原偏差较大的琴无需更多遍的调律,就可收到比“听觉初调”要相对低得多的误差率和高得多的稳定性,同时功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辩证处理听觉调律和视觉调律的关系

前一时期,网络专业论坛上一篇《调律是艺术还是科学?》的文章曾引起不小的争论。多半是崇尚和坚持传统"听觉调律"观点的人认为调律是艺术;
而认为无不介入的电脑科技、曾尝试或已习惯用音准仪器或电脑软件进行“视觉调律”的人则认为,调律是科学;
另有一些既有不凡多年传统听觉调律经历、又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以听觉介入用心尝试体验过用电脑软件的“视觉调律”、加上对两种调后效果认真对比与思考过的从业者认为,调律是技术!显然,不谈服务对象所处的应用层面、抛开应用的实效性,而过多强调那些不易量化且带有一定主观认识色彩下的“艺术”,与过分强调不应有主观参与、无所谓艺术性体现的“科学”,都是片面的。而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才算是持有一个客观与切合实际的科学态度。

在目前国内多数传统听觉调律者当中,曾经严格按进程训练过的耳朵听力,多半也都经历过(起码听说过)仪器对所调结果“失点”的测试(对分律结果的测试是常有的)。也不乏有一些著名厂商里的专业技师,在日常为百姓售后服务、乃至为专家演奏会前准备琴的分律时,用仪器或软件来“监督”自己耳朵的实际例子。这则表明,基准音组所处音区,属于相对的长而细、柔而顺、张力与劲度也不明显的“琴钢丝”(非缠弦)区,弦分段振动时波节相对就小,还不足以让弦之泛音频显现出多么大失谐度的明显偏离。加上基准组分律时,不涉及象八度扩展中要听较高位置的吻合谐音层,而多是凭四、五、三、六度音程其最低位置(谐音序号小,分段儿少、波节小且少、偏高离散也就小)吻合谐音层拍象来确立音程定位的。因此可以使相对较高水平听觉分律下的结果与按仪器软件此区域对应坐标调出的结果相比所差无几,即便是多种“听比检验”下的“物理听觉”,也难于比较出区别(更何况那宽范不得了的“音高听觉”呢)。这也就成为业界多数人能认同用仪器来辅助或监督分律、并用来测分律的“失点”做相对可行之客观评价的主要原因。学习练习时用它来测测失点,工作实践中时常用它来查查误差,让以相对客观的评价来帮助修正相对主观意念下的听觉定位、再逐步通过主观听觉对判断客观表象能力的提高,来感知发现两种分律在更多不同琴上的测值状态与音效表现,无疑是一种以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做事情的良好体现。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艺的优秀调律师,在精力相对充沛、面对一架状态尚好的演奏名琴、又是在为一名有着高标准甚至苛刻要求的演奏大师在准备、加上既有足够的时间又可拿到相应酬劳时,自然是要以那积极认真的态度、不厌其烦的在用着多角度检验方法的参与进行着手下的“听觉调律”。此种情况下的“听觉调律”结果,才有可能说是代表着在音准、整体音效、人性化、个性化、艺术性等方面都有彰显的真正的“听觉调律”。

相反,一位从业时间不长、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还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能力、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身体精力状态又不是很好的状态下、面对又一台普及档且触感音色都有很大缺欠的练习用琴、面对的又是对琴之状态提不出任何要求的初学的孩子及其家长、又仅给了不足一小時的时间、和只能拿到相当他人不足一半甚至更少报酬的情况下,态度的积极与认真程度不打折扣实属不现实。自然就不会去增加相应多角度的听比验证,很可能就是草草了事。对此,连起码的准都有可能谈不上,也谈不上调后的稳定,更何谈体现“听觉调律”的优势呢?

诚然,我们在讨论某种方式方法的优却点时,也要站在一个辨证的立场去分析、去看待。在相应的起点、相应的能及程度、相应且现实的要求标准前提下进行切实的比较才算客观和公证。这就像一位从没受过音乐方面相应的训练或是熏陶、从未摸过钢琴、甚至连唱歌都从来都不在调儿上的人,电脑却玩得飞转、偶然听说软件可以“代替”耳朵来给钢琴调律,还真地操起了扳手对着仪器或电脑软件调了,这样调后的结果能代表“视觉调律”吗?同理,你能拿这样一位DIY初次上手者,去与前面那位曾经历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只是从业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人相提并论进行比较吗?

实施“视觉调律”的首要问题,自然先要涉及對“音准曲线”的选用、审视、修改问题,这也是要靠一定的理论的基础与相应听调一定量琴后的实践经验来做支持的。没有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就无法真正搞清曲线的成因及关联琴型、关联弹琴者要求、关联作品表现风格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搞不懂进行视觉调律前干嘛要先有曲线。缺乏实践经验,就可能察觉不到所测曲线有何问题、也估计不出照其调后的效果会怎样,若再缺乏传统听觉调律的听辨功底、不会运用多角度检验的方式与方法,将无法对调后的结果做以听觉的审视,感觉不到用某曲线在某琴上调出来的效果是优是劣,更辨别不出同台琴上为适合某种要求所做不同曲线幅度处理后的区别所在了。

次要问题则表现在对同音弦组(同度)的“听纯”还是“看准”的疑惑上。通过音准仪器或电脑软件的界面,是能够清楚地看到欲调音所处的偏差位置、进而能判断出调音扳手的转动量,也可以把每音的“基准弦”调到界面提示的准确位置。但是,我们先抛开制约调后稳定的其它因素,也不谈同音弦组的其它弦能否视调到与“基准弦”定位的丝毫不差(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仅从同音弦组内每根弦具有不可能绝对统一的失谐度角度来讲(其绝对的长短,已固定了的弦列本身做到与否就很难说),全部视调“到位”“指示”准了的同音弦组,有可能从物理听觉角度听其同度来会显得还不够“纯正”,反过来,用“听纯”调完的同音弦组,再用仪器软件检测会发现组内弦与弦之间在视觉距离以及频率值显示上又可能有微小差别。对此,当然也要站在辨证的立场来看待,不能把只能依靠视觉、未经传统物理听觉训练的人,与那些不自觉地会施展听拍技能参与到同音弦组调纯操作、曾经历过传统听觉训练的人相比,也不能将这缺认识下的不得不“之举”,与那已有认知且已习惯“动作”了来做谁是谁非般的界定。但是,要让那些完全依赖仪器软件的操作者与传统听觉调律的初学者都要尽早地知道,“同音弦组(同度)与八度的听觉调纯,是钢琴调律的基础,是关键中的关键(八度的调纯又是作为和声八度扩展唯一可循标准并可制约调律曲线表现的关键所在),早已是人所公认听觉习惯下的基本要求了,所以是钢琴调律中特别要注意的、也越是容易被人发现的、更是关系到整体音效和谐程度大问题之问题。”并且要深刻认识到:钢琴调律最终的效果是要给人耳来听的,并非是给眼睛来看的。所以说,音准仪器或电脑调律软件可以帮助学习与从业者提高自身的听辨能力;
而传统听辨能力加理论认识和实操经验的介入(尤其是同度的“听纯”及相应扳手的掌控能力),乃是用对、用好仪器软件进而取得更好音准、更强稳定性、更佳整体音效的关键。

结语

音准仪和电脑调律软件的出现,实事求是地讲,在拓展应用调律方式方法、拓宽调律服务的群体面、降低学习与掌握调律的门槛儿,使刚入行的新人便于更快进入角色,敦促需要长进的从业者业务技术的提高,及评价学习调律阶段性训练的成果,监督调律从业服务的质量、相应提高适用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随之也带来业界内外不可回避与否认的疑惑和争论,其实,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从业人员乃至教学人员带来的思考。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认识弦失谐度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客观理由和依据来解释“音准曲线”的现象,更无法说清不同律制相应实际琴上的,表现音高间的差别及评价不同耳朵听辨能力的差异等等。但它总归是件工具,而且是件要由人来参与并干预才会使用得更有效更好的工具。基于为钢琴调律服务、为钢琴演奏服务、为表现音乐艺术作品的服务,不断加强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对钢琴表现艺术的鉴赏能力、不断追求钢琴调律及整体音效乃至触感音质的更高标准、不断加强听觉训练提高听辨能力、不断加深对调律理论的认知,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以辨证观点看待与己不同的方式方法,吸收多种方法之长,反思并补自己之短,改进技法提高技术,乃是提高调律服务意识与质量,实现钢琴调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调律同音音准简述钢琴调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作用戏剧之家(2022年11期)2022-11-12三种律制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艺术品鉴(2021年18期)2021-07-19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同音》二字格探析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钢琴调律曲线的形成及应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3期)2018-03-06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5期)2017-05-18English Jokes: Homonyms疯狂英语·新悦读(2017年2期)2017-04-08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科学中国人(2015年24期)2015-03-11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音乐生活(2014年9期)2014-09-04钢琴调律技术与实践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期)2014-05-25

推荐访问:理论 科技进步 视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