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的性别差异研究

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的性别差异研究

时间:2024-06-18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龙朝阳 李昱坤

[摘 要] 利用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考察个体初始工资水平的性别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规定下按照法定年龄退休的女性职工养老金净财富更低,延长退休年龄反而增加男女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其中男性职工的净财富单岁增加额更高。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与生育补偿机制应该建立,并对男女职工分别设计账户差异化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行规定。

[关键词] 个人账户;
养老金财富;
性别差异;
延迟退休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3)03-0054-07

Abstract:Using labor market survey data to examine th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initial wage levels, and to study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nsion wealth of individual accounts for urban employe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female employees who retire according to the legal age have lower net pension wealth, and extending the retirement age actually increases the net pension wealth of male and female employees individual accounts, and the extension of each year brings more pension net wealth increase to male employees. It is recommended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salary increase mechanism and matern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design differentiated retirement age rules for male and female employees in different accounts.

Key words:
individual account;
pension wealth;
gender difference;
delayed retirement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公平性的研究中,性别利益是重要内容。一方面,相比男性劳动者而言,由于生养与抚育子女,女性劳动者在家庭关系中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进而可能使得她们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在劳动入职与初次收入分配中均处于劣势。另一方面,由于生养子女需要耗费大量劳动时间,进一步影响她们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她们的再分配利益。从这两方面而言,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家庭和谐,女性劳动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再分配利益需要特别予以重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对于一个给定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不同退休年龄下制度成员养老金收益的性别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举措,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各国养老金支柱多元化改革趋势下,不少国家建立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收入再分配的性别公平性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站在参保成员的角度,通常用个体的养老金财富作为衡量养老金制度收入分再配结果的重要指标。其中,养老金财富指参保人一生所能获得的养老金领取额,而养老金净财富则指参保人一生所能获得的养老金领取额与缴费额之差。

一般而言,女性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将转化为养老金方面的弱势,女性的养老金收入要低于男性。OECD国家2021年的养老金数据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就业收入的巨大差异导致养老金待遇的巨大差异,在34个OECD国家中,男性的养老金给付要比女性高出26%[1]。然而,在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中,诸多研究表明,女性成员由于寿命更长将获得更多的养老金净财富。如Simonovits[2]对匈牙利固定缴款养老金制度的研究表明,寿命最短者的制度成员养老金收入约为最低净工资的59%,而寿命最长者的养老金收入约是最高净工资的108%,养老金计划的累进性实现了富人男性向穷人女性的收入转移。Caselli & Lipsi[3]考察意大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发现,精算公平使得男性和女性年金收入差额超过4%,个人账户年金从预期寿命较低的男性群体向预期寿命较高的女性群体进行再分配。

国内文献方面,研究表明女性职工由于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她们的养老金收入更低,仅占男性职工的约80%[4]。就养老金净财富而言,诸多文献通过精算分析研究发现[5][6][7][8],女性职工由于预期寿命更长、退休年龄更早,她们的养老金净财富要多于男性职工。此外,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养老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大量研究认为[9][10][11][12],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能够通过减少职工个人的养老金净财富,减轻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缓解支付危机。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得到两个主要结论:第一,女性职工的养老金净财富要多于男性职工;
第二,延长退休年龄会通过减少个人的养老金净财富,增强养老基金支付的可持续性。然而,上述文献忽略了制度成员在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征。并且,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它没有采取精算公平的计发公式。在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参保成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领取额为退休之际账户积累额除以计发月数,终生领取。参保人的账户资金领取完毕时由政府财政负担养老金给付,参保人死亡时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以继承。这一给付规定既不同于统筹账户的待遇确定型(Defined Benefit, DB)给付公式,又不同于个人账户典型的缴费确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 DC)给付方式。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中国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财富分配状况有必要单独加以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使用两个微观数据库,考察劳动力市场个体初始工资水平的性别特征,较为真实地反映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工资差异状况。然后将所估计的缴费工资水平性别差异纳入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分别测算现行退休规定和延迟退休政策下男女职工的养老金净财富,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城镇职工退休后所获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及其性别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有文献研究中国内地劳动力市场初始工资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受益的影响,文章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完善城鎮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提供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文章余下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计量分析,考察个体工资收入的性别特征;
第二部分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模型,比较分析制度成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
第三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 劳动力市场个体工资收入的性别特征

大量国内文献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工资差异。研究思路大多是通过Mincer方程回归得到性别工资的平均差异,然后采用某种形式的统计分解。研究发现,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性别歧视与两性职工在能力和禀赋上的差异,并且在总差异中,市场歧视部分远高于禀赋特征差异[13][14],对中低收入女性劳动力的影响更为严重[15]。这些研究结果启发我们,由于性别歧视,两性劳动者可能在参与工作初期即存在工资差异,这一差异形成他们在缴费能力上的差别,最终产生二者在养老金权益与制度受益上的差别。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建模估计两性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始工资差异。

(一)模型与数据

为了获得劳动力个体初始参加工作时的性别工资差异,我们利用Mincer方程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回归:

在公式(1)中ln y表示为工资收入的对数值,α为截距项,ε为随机误差项,Q表示解释变量系数向量,X为影响工资收入的变量向量,包括核心解释变量性别。控制变量受教育年限、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全职工作经历与工作单位类型等影响工资收入的个体特征与社会基本特征因素。

文章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8年和2020年两期调查数据,同时我们利用西南财经大学实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7年调查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CFPS以中国居民微观个体为调查对象,详细调查关于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劳动参与情况、经济活动等内容,调查覆盖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该数据库研究劳动力个体工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

根据研究所需,对CFPS个体问卷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为了获得劳动力个体初始参加工作的样本数据,我们通过“年龄-受教育年限-6”的计算方式得到劳动力个体工作年限,删除工作年限大于1的样本数据。我们对2018年和2020年两期数据中的个体年工资收入进行均值化处理,分年度进行计算,以消除年度工资变化差异,再提取研究中所需要的变量数据,删除遗漏缺失值和异常值。经过以上预处理得到研究总样本数426,其中男性样本量为205,女性样本量为221。

本文根据研究主题、CFPS个体问卷和相关文献研究选取以下变量对劳动力个体的初始工资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被解释变量。

劳动力个体年工资收入(对数):选取问卷中的工资性收入(包括所有的工资、奖金、现金福利、补贴,扣除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来反映劳动力个体间的收入差距。

(2)解释变量。

①性别:以女性为对照组,男性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

②受教育年限:选取问卷中教育史板块中“最高学历”和数据集中“受访者已完成的受教育年限”内容,其中未上过学取0,小学/私塾取6,初中取9,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和中专取12,大学专科取15,大学本科取16,硕士取19,博士取22。

③自评身体健康:根据问卷中“您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进行虚拟变量设定,其中非常健康、很健康、比较健康取1,其他取0作为对照组。

④全职工作经历:为了控制临时性短暂就业对初始工资的影响,我们将“是否有过全职工作的经历”设定为虚拟变量,其中是取1,否取0。

⑤非农工作属性:工农业产品可能存在价格剪刀差,进而影响员工工资水平,将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产业归属分为农业工作(农、林、牧、副、渔)和非农工作,其中非农工作取1,农业工作取0。

⑥婚姻状况:将问卷中“请问您当前的婚姻状态是?”进行虚拟变量设定,其中已婚取1,其余取0。

⑦工作单位类型:将问卷中被访者所在的单位类型分成5类,分别为政府机构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余类别统一归为其他单位类型,其中其他单位类型作为对照组。

(二)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我们对所建立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详细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只需要得到一个统计意义上的男女劳动力初始工作的工资水平差异代表数值,其他变量和回归系数并未一一列出。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性别对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男性劳动力的初始工资水平比女性劳动力大约高出24.1%。

本文尝试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1)更换微观数据。参考潘丽群等[16]的做法,我们将数据更换成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回归分析,并对该数据集进行相同方式的数据预处理。2)更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参考孙早等[17]的做法,采用被访者个体小时工资替换年度工资水平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每月按4周计算,小时工资=月工资/(4×每周工作小时数)。

根据表3,不同数据源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均比女性劳动力高,性别系数在统计水平上均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的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回归的性别系数为0.182,低于前文我们使用CFPS数据的回归结果0.241,这可能是由于CFPS和CHFS调查样本和数据结构不同,经过数据预处理,我们发现CFPS劳动力个体初始参加工作的样本集中分布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城市,两性劳动者在大城市就业可能存在更大的初始收入差别。考虑到这一差异,本文同时将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FS)数据的回归结果纳入精算模型加以研究。

三 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的精算分析

(一)精算模型构建

接下来,我们根据上述回归结果与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计发规则建立精算模型,考察参保职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净财富。养老金计发办法直接关系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本文建立养老金净财富精算模型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现行个人账户计发办法规定见表4。

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收支测算中,研究所涉及的参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养老保险制度参数,主要包括职工参保年龄a与退休年龄R,以及个人账户缴费率θ与养老金计发月数m;
第二类参数为人口参数,包括n岁的职工在k岁仍然活着的概率k-npn与n岁的职工在一年内死亡的概率qn以及最大生存年龄T;
第三类为经济环境参数,包括职工参保当年的缴费工资wa、工资增长率gw与利率r。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存在群体间年度收入调节,不需要进行群体测算,本文按性别分别进行个体测算。

(二)参数设定

(1)参保年龄a:我国劳动法规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6岁。由于社会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职工至少接受了高中教育才进入劳动力市场,我们假定男女职工初始参保年龄均为18岁,即劳动力个体18岁参加工作并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

(2)退休年龄R:根据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规定,设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对于女性职工,我们仅讨论55岁退休的情形,设定退休年龄为55岁。

(3)最大存活年龄T: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普查数据截至100岁,将最大存活年龄设定为100岁。

(4)个人账户缴费率θ:按照规定个人按月缴纳本人工资的8%。

(5)养老金计算月数m:根据2005年国发38号文件的规定,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按照规定55岁、60岁、65岁的计发月数分别为170个月、139个月、101个月,其余年龄计发月数参考文件规定。

(6)缴费工资wa: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基于城镇职工的个人工资水平,不考虑政策缴费基数。根据上文劳动力个体初始参加工作的工资性别差异回归结果,设定女性职工缴费工资水平为1,男性职工缴费工资水平分别为1.18(CHFS)、1.24(CFPS)。

(7)工资增长率gw:一般可假定职工工资与GDP同步增长,不妨将职工工资增长率设定为5%。

(8)利率r:目前绝大多数银行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在3%~4%,由于养老金积累期限长,将利率设定为3.5%。

(9)养老金增长率gp:一般为工资增长率的0~30%,取值范围为[0,1.5%],本文取1.5%。

(10)生存概率ipa: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年龄、分性别的人口粗死亡率数据,采用伐尔法(Farlle)计算得到。

综上所述,参数赋值见表5。

(三)养老金净财富的性别差异

1.平衡年龄测算

由于个人账户余额的可继承性,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将被自己与继承人全部领取完毕。根据制度规定,账户积累额领取完毕后个人账户仍然需要发放养老金,此时仍然存活的参保人将获得养老金财富的净增量,记参保人将自我积累的养老金领取完毕的年龄为平衡年龄N,则N满足: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平衡年龄与性别和寿命无关,与计发月数、利率和养老金增长率三者相关。在计发公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职工个人将获得更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

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了参保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由于平衡年龄的计算受到计发月数的影响,不同退休年龄对应的平衡年龄不同,根据上述公式(5),计算出职工在不同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积累额领取完毕的平衡年龄,结果见表6。可以发现,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的平衡年龄随着职工退休年龄的延长而提高,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设计存在合理性。接下来,我们在平衡年龄测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职工个人的养老金净财富。

2.养老金净财富测算

(1)测算结果及分析。

由于個人账户余额可以全部继承,未活过平衡年龄的参保人实现了养老金收支平衡,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净财富来源于生存年龄超过平衡年龄时参保人所领取的养老金,该养老金净财富全部来源于国家财政。记平衡年龄为N,职工在参保时刻预期可获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IAPNW)在其退休时刻的精算现值为

我们分别计算两性参保人在不同退休年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测算女性职工从55岁到65岁,男性职工从60岁到70岁退休时的养老金净财富数值。图1和表7反映了两个劳动力市场调查(CHFS与CFPS)的女性和男性职工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金净财富。

在模型给定的参数设定下,从上述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一是在同一年龄退休时,女性职工的养老金净财富(60岁为10.84)略高于男性,男性职工60岁退休时养老金净财富为9.21(CHFS)或9.68(CFPS),但对于均按照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职工,女性职工养老金净财富(55岁为6.59)大幅低于男性。在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中,虽然男女职工的初始工资收入差距不同,但均反映出上述养老金净财富差异。这一发现不同于现有文献研究。两性职工所获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差异,与其工资水平和退休年龄存在很大关系。在现行退休政策规定下,女性职工比男性职工早退休,劳动年限短,导致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年限比男性职工少,同时由于女性职工缴费工资水平显著低于男性职工,所以按照法定年龄退休时,女性职工的养老金净财富大幅低于男性职工。在同龄退休情况下,女性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和积累年限相应延长,女性职工由于更高的预期寿命能够得到较多的养老金净财富。这说明,在现行制度规定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受益上,女性的工资收入劣势很大程度上冲销了其预期寿命更长的优势。

二是延迟退休反而增加职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净财富。延长退休年龄幅度越大,个人养老金净财富额越多。对于两性职工而言,在现有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下,每延长一岁会给男性职工带来更多的养老金净财富增加量。在个人账户养老金收益上,延迟退休使男性职工更受益。延长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随之延长,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额增加,加之养老金计发系数更小,使得退休职工每月养老金领取额较大幅度提高。在账户余额可继承的规定下,延长退休年龄虽然减少参保人的退休余命、缩短其养老金领取期,但由于每月养老金领取额大幅提高,反而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这一结果同时表明,在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可持续性的贡献上,两项账户——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将产生截然相反的政策效果。

(2)敏感性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模型测算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进一步对模型中工资增长率、利率与参保年龄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即使用弹性浮动参数的方式测算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性别回归系数下的男女职工同龄退休的结果:将5%的工资增长率设定分别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进行测算,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的性别差异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而呈现缓慢扩大趋势。

进一步,将利率在3.5%的基础上向下浮动0.5个百分点,其他参数固定不变,测算结果见图3。可以发现,养老金净财富的性别差异随着利率水平提高而扩大。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代表个人账户收益率,利率水平越高使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额越大,参保人每月养老金领取额提高,略微扩大了养老金净财富差距。此外,对参保年龄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参保年龄越大,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及其性别差距均相应地减少。这三项关键参数的变化并未改变前文关于养老金财富性别差异的结论。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回归男女劳动力初始工资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按照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精算模型,分别测算男女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状况。结果表明,女性职工由于工作期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与缴费年限较短,更长预期寿命所获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在较大程度上被冲销,现行制度规定下按照法定年龄退休的女性职工养老金净财富更低。由于账户余额可继承性,延长退休年龄反而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其中男性职工的净财富单岁增加额更高。基于这一结果,我们提出如下两项建议。

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与生育补偿机制。本文研究发现职工工资水平差异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净财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距会转化为养老金净财富的性别差异,工资水平较低的职工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净财富更少,不利于其改善退休生活水平。对于这一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企业职工工资待遇与增长机制,确保职工工资水平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尤其女性职工的工资待遇合法权益,提高其个人账户缴费能力。同时,女性职工在离岗生育抚育期应给予缴费补助,保障其缴费年限,促进增加个人养老金净财富。

二是设计账户差异化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规定。鉴于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可持续性的影响上,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产生的效果截然相反,必须区别对待两个账户。一般而言,延迟退休能够缓解统筹基金年度支付压力,增强统筹基金长期支付能力。个人账户鉴于其养老金财富分配的特殊性,可在延迟退休政策规定中,允许参保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养老金领取时刻。对于提前领取者,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步入年老期的生活压力,同时减轻个人账户基金兜底支付的财政压力;
而对于延后领取者,尤其对于女性职工,可以赋予其积累更长年限养老金财富的权利,降低女性职工预期寿命长导致养老金不足的风险,也有利于缩小养老金财富的性别差异。

[参 考 文 献]

[1] OECD. Pensions at a glance 2021:
OECD and G20 indicators[M]. OECD,2021.

[2] Simonovits A. Benefit-retirement age schedules and redistribution in public pension systemss[J]. Czech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inance a uver), 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2015(5):
362-376.

[3] Caselli G, Lipsi R M. Survival inequalities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Italian pension system[J].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18(1):83-110.

[4] 王亚柯,夏会珍.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性别差距及其变动[J].学术研究,2021(1):57-65.

[5] 余桔云.延迟退休与养老金财富关系的定量考察[J].人口与经济,2014(4):74-81.

[6] 陽义南,曾燕,瞿婷婷.推迟退休会减少职工个人的养老金财富吗?[J].金融研究,2014(1):58-70.

[7] 郑苏晋,王文鼎.延迟退休会减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吗?[J].保险研究,2017(5):103-116.

[8] 于文广,任文昌,王琦,等.职工视角下基于养老金财富衡量标准的我国最优退休年龄[J].中国软科学,2021(3):53-63.

[9] 彭浩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2(9):31-36.

[10]刘万.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基于对城镇职工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财富的考察[J].经济评论,2013(4):27-36.

[11]封进.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及福利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个体的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17(4):44-57.

[12]范维强,杨华磊.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6):52-58.

[13]夏庆杰,孙祁祥,庄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性别工资差异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14-20.

[14]张抗私,刘翠花.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84-94.

[15]侯猛.性别工资差异与工资歧视——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方法[J].南方人口,2016(1):18-25.

[16]潘丽群,张少华.城市规模对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4):83-91.

[17]孙早,韩颖.人工智能会加剧性别工资差距吗?——基于我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22(3):102-116.

猜你喜欢延迟退休个人账户性别差异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已成共识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3期)2018-07-14管理方向是改革医保个人账户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5期)2018-02-06完善个人账户是待遇调整的有效突破口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6期)2017-07-18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9期)2015-07-0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支额测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2015-06-1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年7期)2015-05-09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5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养老金 个人账户 城镇职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