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4-06-18 08:30:01 来源:网友投稿

惠平平

略读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等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体现略读课文的价值和育人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为例,概述和解析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围绕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进行阐释,并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三大层面着力构建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引领学生把握略读课文的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并深入领会文本的情感和思想。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以最近发展区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由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和任务引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利用学习任务使学生习得和内化知识,当学生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后,教师逐步撤去支架,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创造充足空间,从而推动学生从半独立到独立状态过渡与发展,强化学生的主动性。而在部编版“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教师利用精读课文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其习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略读课文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空间,启迪学生灵魂,巧用问题和任务支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推动其深入解读和分析文本,使其从半独立状态逐步过渡到独立状态。

(二)学习迁移理论

通俗来讲,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行为对另一种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强调了旧知与新知的内在关联,侧重于在已有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新知识、解读新思想,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过程。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特征来看,略读课文处于“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中坚地位,学生已经于精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启略读课文的活动,能够将精读中获取的知识与经验,经过综合、重组和改进,迁移到略读课文的阅读中,于比较、猜想和论证中实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迁移与运用目标。由此,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进一步精进自身的阅读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以部编版五下第一单元为例

以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让学生在兼具建构和生成特征的阅读模式中强化自身的独立意识和深度思维,于阅读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终极目标,直观地展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结构和育人价值。

(一)教学目标

在部编版略读课文教学中,基于教材的单元化编排特征,教师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探寻阅读和学习的链接点,让其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明确阅读方法和技巧,并精准地执行和落实目标。为此,教师要在集中分析和深入研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确保目标与学生的需求相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冰心的名言“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人文主题可概述为“童年记忆”,并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两个方面呈现了语文要素,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参照依据,结合《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两篇略读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目标1】阅读《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两篇略读课文,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等层面全面了解和把握课文。

【目标2】利用圈画和批注等创新化的阅读方法,深入解读文本的语言文字,体会季老先生深切的思乡情怀,感悟外祖父身在异乡的家国情怀,与其思乡情绪产生强烈共鸣,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阅读和解析方法。

【目标3】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角度,对两篇略读课文进行对比和分析,全面感受课文之间的差异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

【目标4】于略读的过程中反复检验阅读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科学,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展开拓展阅读活动,深入感受不同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以上述目标为基准,教师要以略读课文的特征和功能为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质量。

(二)教学流程

根据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的文体特征和主要內容,教师可将语文课堂划分为提取意象、自读课文、任务导向、创新方法等环节,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语文课堂上体会课文的深厚思想感情,学会提炼重点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承上启下、承学启用的目的。

1.提取意象,初步感悟情感。

意象是抒情散文的基本要素。在《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中,作者将自身的情感融于月、梅花等主要意象之中,为完成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于课文中提取意象,让学生初步感悟文本的情感,奠定深度阅读的基础。

【预设步骤】

①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搜寻以“月亮”和“梅花”为主要意象的古诗词、散文等文本,重点解读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总结和归纳“月亮”和“梅花”这两个意象指代的具体含义。

②在课前导入阶段,鼓励学生分享自身的预习成果,通过古诗词诵读和好句分享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互动和交流,深入分析和解读意象的深层内涵。

③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合理地猜想《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的标题含义,由此推测文章中讲了哪些故事?体现了怎样的情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④借助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语言,如“《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中的‘月和‘梅花到底寄寓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感悟其深厚的情感吧!”由此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以预习任务为载体,提前设计和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由“月亮”和“梅花”两个主要意象入手,自主搜集和整合材料,从多个角度感受意象在不同文本中蕴含的真实含义,并将其融入本单元的阅读活动,合理地推断课文标题的含义和意象在课文中指代的真实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掌握搜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从而以具体的意象为抓手,于导入阶段初步感悟课文中富含的情感,从而为后续的活动预留悬念,为学生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2.自读课文,总体感知内容。

相比于精读课文教学来说,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要赋予学生更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权利。因而,在经历第一阶段的导读活动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读的机会,让其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总体感知文本内容,解答导入环节中预留的悬念,并有条理地分析和解读课文。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强化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将精读中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于自主阅读活动中,以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预设步骤】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和“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读前提示,明确略读中应使用的方法和具体的着力点,展开精准的略读活动。

②依据阅读提示中涉及的内容,提出“《月是故乡明》中涵盖了哪几件事,具体表现了季老先生怎样的经历和情感?”以及“《梅花魂》一文中,作者从回忆的角度记叙了与外祖父相关的哪一件事,有何用意?”两个主要问题,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重点信息。

③运用不同的方法梳理、整合和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等,为完成阅读任务奠定基础。

④在完成略读任务后,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习题等板块,检验阅读成果,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内容。

经历过导入阶段,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预留了充足的自读空间,让其结合教材中的自读提示和不同板块的内容分析和解读略读文本,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而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提炼出课文中的重点信息,这不仅与单元语文要素中的具体要求相对应,还有助于理順学生的思维路径,促使其清晰且直观地解析文本的结构特点、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于脑海中建构起阅读框架和体系。

3.任务导向,理清整体架构。

于高年级段的小学生而言,其在自读环节中既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确了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此为根基,为推动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钻研,教师要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新梳理和展现自身的思考和阅读过程,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其高阶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设计和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引进难度得当、形式新颖的内容,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让其在支架的引领和驱动下完成任务。

【预设步骤】

①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梳理《梅花魂》的主要内容,引导其将文本的主要事件以表格化、图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②展示成果,让学生呈现绘制的表格或思维导图,说明自己的思路和创新点,示例如图1所示。

③有效迁移,运用相同的绘图方法,分析《月是故乡明》的文本架构。

教师指导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够将文章的整体结构直观地展示出来,还能帮助学生理顺逻辑思维和思考路径,让其将“思”转化为“行”,真正掌握略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并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中获得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

4.创新方法,强化情感共鸣。

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推动略读课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创新化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从多元化的角度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领会作者于课文中寄寓的主观情感,从而达成单元阅读目标。以《梅花魂》的阅读教学为例。

【预设步骤】

①立足课文中的词汇和语句,深入分析语言要素,感悟文本中寄寓的情感,让学生从文本中“轻轻地刮”“慢慢抹净”等语言元素出发,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之情,并由梅花这一意象所映射出的深刻含义,深入讨论外祖父内心的情感。

②运用批注阅读法,从外祖父“三次流泪”的细节出发,分析作者的用意。

③巧用圈画法,从课文标题《梅花魂》出发,找出文章中体现“梅花魂”的具体词汇和语句,并思考“梅花魂”象征着什么?

④对比阅读,将《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作为对比的对象,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点。

与以往不同,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圈画和对比等创新化的阅读方法,将语文课堂的主场交给学生,引导其从语言和细节描写等处入手,深入分析文本的情感,既能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也能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略读课文的技巧,这对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围绕“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师以略读课文为导学内容,在深度分析略读课文教学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精心钻研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两大举措,构建完善、优质的略读课文导学模式,让学生在提取课文意象、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创新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和感悟文章的情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猜你喜欢梅花意象文本抚远意象等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梅花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期)2018-06-22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20期)2016-01-15梅花引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7期)2015-02-28“玉人”意象蠡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2015-01-22梅花锁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如何快速走进文本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推荐访问:略读 课文 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