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知识图谱与人才培养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知识图谱与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4-06-17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彭静 郭蓉蓉 覃亚林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需不断探索新的专业发展路径。本文采用知识图谱与主题分析法,基于12个院校的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建构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图谱,分析不同培养模式的知识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当前编辑出版学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融合培养路径,但学科融合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突破专业壁垒,推进跨学科的培养理念落地。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
新文科;
知识图谱;
人才培养;
学科融合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知识图谱与跨学科实践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067。

一、引言

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的核心是学科大融合,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部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形成的文理融合[1]。在高等教育中,新文科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理念[2]。

针对编辑出版学科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五重螺旋理论的出版学学科体系加以重构和再造[3],强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包括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媒介融合等,要求重新建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4],构建“出版学+”的融合发展格局[5],提出“内涵式发展”路径[6]。还有学者提出出版学的研究范式的突破[7],以及学科地位的升级[8][9]。

当前,出版业的人才需求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招聘单位对于从业者技术能力要求较普遍,主要是信息化办公软件技术人才、图片处理技术人才、程序开发技术人才、计算机语言人才等。招聘岗位除了“编辑”“策划”“设计”等内容生产的核心岗位,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也逐渐成为重要岗位,“金融学”“经济学”专业也是出版业的重要需求[10]。

基于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精神,探索当前环境下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是出版强国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迫切使命。本文通过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当前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融合情况,为人才培养优化提供参考。具体的,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

RQ1:当前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学科融合情况如何?

RQ2:新文科背景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融合趋势如何?需要一条怎样的培养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基于2022校友会排名,本文选择开设了编辑出版学本科生专业的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学校有编辑出版学本科办学历史,但目前已停招的,不列入样本,如北京大学于2021年停招编辑出版学本科生。

由于办学历史等原因,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归属与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差异。有些是开设在信息管理学院之下,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
有些是开设在新闻传播学院之下,如中国传媒大学等;
有些是开设在文学院之下,如浙江大学、河南大学等;
还有少数开设于出版等相关学院,如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由于编辑出版学开设院系存在明显不均衡特征,且开设于信息管理学院或出版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接近,为了平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设在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相关学院之下的四个高校列为管理类。基于此,本文将人才培养模式分为管理类、新闻传播类、文学类三种,每种人才培养模式中选取4个院校,共获得12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

(二)知识提取与知识表示

本文对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知识提取和表示,形成三级编码。一级编码为课程所属的知识大类,二级编码为课程所属的知识门类,三级编码为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选定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包括专业必修与选修)、实训课程等,不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选修课程、课外实践环节,如大学英语、专业实习等。通过培养方案的课程梳理,共获得383门专业课程。

首先,基于《中图法》(第五版),建立知识结构的一级编码和二级编码。其中,一级编码采用《中图法》的知识大类,二级编码采用《中图法》的三级类目。其次,基于课程教学大纲和对应教材,采用主题分析法(LDA)提取关键词,主题词通常为4-10个,获得三级编码——知识点。

(三)知识图谱建模与分析

基于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提取结果,将提取得到的知识门类和知识点转换为矩阵形式,导入图分析工具Gephi,开展知识图谱分析。

三、数据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知識门类统计与分析

经梳理发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知识大类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主要包括文化事业、计算机技术、经济、法律、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哲学、艺术、数学10个知识大类。其中,文化事业、计算机技术、经济、法律是主要知识门类。不同培养模式的边缘知识门类有差异,如文学类模式涉及文学、语言学课程较多,新闻传播类涉及新闻传播、艺术类课程较多。具体知识门类占比见表2。

由表2可见,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涉及的主要知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且知识门类均较为集中。出版事业、编辑工作、计算机应用、商品流通与市场等均占据较大的比重。同时,前五类知识门类占据了全部课程的近一半,其他相关知识门类的占比则非常有限。部分课程涉及数理统计、计算机语言等内容,但非常少,通常也是选修课。

(二)知识图谱呈现与分析

基于前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门类、知识点的数据,并通过社群聚类方法——模块度计算,管理类、新闻传播类、文学类三种培养模式的知识图谱分别见图1-a、1-b、1-c。

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知识群、知识融合分析,主要指标结果见表3。

1.核心-边缘知识群分析

由图1和表3发现,少数知识门类具有较高的中心度,而大量的知识门类中心度较低。可见,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均形成较显著的核心-边缘知识群结构。三种培养模式的核心知识群都主要包括:出版行业概述、编辑出版实务、选题策划与内容生产、图书市场营销、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等。边缘知识群主要包括:写作、文学、社会学与社会科学、新闻学、图书馆学、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程序设计等。三者的边缘知识群的差异比较显著。管理类重经济管理、市场流通、知识产权;
新闻传播类重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事业;
文学类强调文学基础与编辑写作能力。

2.知识融合分析

模块度指数是社群聚类方法,指数越高,社群分割越显著。由表3发现,三者模块度指数均高于0.6。这说明,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内容存在明显的知识群分割现象,即不同类型知识的融合非常有限。基于知识群分隔严重,课程内容单一化,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较少,不利于学生思维多元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当前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体系离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有一段距离。

3.跨学科知识拓展分析

由表3可以发现,三种培养模式中,管理类的集中度指數相对较低,桥节点占比相对较高。这说明,相对另外两种培养模式,管理类跨学科知识拓展较显著。通过分析发现,知识网络中占据桥节点位置的,主要是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概念,如计算机技术、法律、经济学、应用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从知识门类层级来看,桥知识主要为基础学科的总论型或概述型知识,通常处于知识大类层级。同时,作为桥的知识主要是一些零散且不系统的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难以培养学生相关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能力。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当前,编辑出版专业知识领域已经得到显著扩展,涉及学科范围更广,基本形成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路径,能将经济管理、文学、法律等学科知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呈现不断向相关学科拓展的趋势,文化与创意、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科学等方向是学科融合的主要趋势。但同时,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交叉与知识渗透不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相对滞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支撑不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探索多元化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编辑出版学教育总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学科融合趋势和人才培养路径。作为开放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需求,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强化本学科特色培养模式,建立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要通过跨学科融合来强化自身固有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竞争优势,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色,形成多元化培养思路和模式,如“出版+经济管理”“出版+文学”“出版+艺术设计”等。

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则需要根据专业特色,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要结合自身优势,加大交叉学科的课程比重,形成较为完整的跨学科认知。如引入经济学、数理统计、计算机等学科的系统知识,提高新媒体技术、数据分析等知识与技能的比重。由于课时限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专业核心课程,将与本专业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合并,降低事实型知识的比重等。

(二)利用相关学科力量,建立跨学科培养模式与交流合作机制,形成稳定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当前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融合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但知识体系过于集中,学科交叉与知识渗透不足。出版相关的事实型知识比重较高,交叉学科知识渗透很少。且长期以来,由于欠缺某一其他学科的系统知识,编辑出版学学生在就业方面并不具有优势。虽然受教学条件限制,但仍可采取多样化培养方式。例如,建立双学位办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辅修其他专业;
建立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强化较为专业且系统的选修课程学习,如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数据分析与互联网运营等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跨学科的交叉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自上而下建立良好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和机制。如课程教学方面,建立跨学科交叉教学机制;
在教学实践环节与各项比赛中,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平台及开展跨学科合作等,鼓励多学科背景的师生联合参与实践活动或学科竞赛等。

(三)紧跟时代需求,整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编辑出版学知识与技能基本能适应新环境的需求,但还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当前编辑出版学知识和技能侧重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业务技能,对新领域、新技能的涉及较少,难以满足新环境对人才技能的需要,如市场分析、受众分析等工作。数理分析、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知识和技能,在许多相关专业都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如传播学、广告学等。但编辑出版学课程中,基本不涉及数理统计等知识,新媒体技术与应用也较少。除此,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涉及。新媒体、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应用等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挂钩。

(四)突出本学科优势,强化多元化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策划、设计等创新型工作,依然是出版行业内容生产的主要岗位需求。虽然创意在许多课程中有体现,如选题策划、创意广告等,但还需要更系统的课程,如创意写作、创意思维等。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跨学科实践与合作。编辑出版学专业涉及的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等较窄,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各类大赛的参与度有限。编辑出版学要突破学科限制,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多互动、合作。创新实践要通过产学研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意实践活动,形成创意成果;
要强化与业界交流,将行业中创意创新活动引入并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

注释:

[1]张文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S2):88-90.

[2]曾祥敏,余珊珊.“新文科”语境下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记者,2021(10):49-52.

[3]周蔚华,方卿,张志强,李频.出版学“三大体系”建设(笔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03):68-82.

[4]李建伟,董彦君.“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指向[J].出版广角,2020(16):28-30.

[5]黄先蓉,李若男.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学科建设的理路与进路[J].中国出版,2022(07):12-17.

[6]周粟.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学的“内涵式发展”[J].青年记者,2022(12):114-116.

[7]张文彦,卢迪.新文科背景下推进出版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J].中国出版,2021(14):20-26.

[8]李永强.新时代出版学升级的时代之需、学理之问、行业之要[J].出版科学,2021,29(01):5-11.

[9]王关义,万安伦,宋嘉庚.新文科背景下加强出版学科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21(02):12-18.

[10]刘蒙之,刘战伟.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改革思考——基于2017年就业季120条编辑出版类招聘信息文本的词频考察[J].出版科学,2017,25(05):9-14.

(作者:彭静,博士,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郭蓉蓉,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覃亚林,博士在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新文科学科融合知识图谱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图书与情报(2019年4期)2019-11-20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6期)2019-08-10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17期)2019-08-01“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出版广角(2019年9期)2019-06-14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11期)2016-12-21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9期)2016-11-19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

推荐访问:图谱 人才培养 专业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