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学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立德树人与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理论探究的角度出发,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理论上的建议,希望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校;
立德树人;
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万馨,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体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教育,为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实践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高等学校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理论运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当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立德树人走出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探索能力。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开创性的思维意识
在新时代,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不断积累的知识积累使学生能够总结基本的学习经验,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长期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造成教育领域的两极化。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和学业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会有一定的优势;
而那些学习能力差、学习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很难跟上新时代的教学进度。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也会逐渐扩大,立德树人式的教育和培训方式也就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全面覆盖。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三种理论层次,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事物规律本质和人类意识本质问题的认识分析[1]。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个体差异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使学生不论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都能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处于同一起点。在这个时候,加强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可以使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2 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人格
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科学专业素养、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主要改革内容,是积极适应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关键,也是真正实现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紧密相连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育可以通过强化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受到的哲学教育的启迪,使其改变自己错误狭隘的哲学思想,从更多新的哲学视角出发来重新审视问题[2]。
意识形态、阶级矛盾、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科学理论等,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点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当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科学技术观、自然观、历史观和人文社会观等基础知识融入对大学生日常思政教学实践中去,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了解并学习继承一些优秀的思想观念。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精神人”的教学结构,高校要以“教育实践”和“思政”的指导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心灵人”精神内涵的认识,并在学习中充分强化教育的传承,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为将来学习深造、岗位工作做好铺垫。
2 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及其马克思主义意蕴
2.1 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社会性活动,它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成才是强调对人才能力的全面培养,而成人则更强调对人才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崇高神圣的事业,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大学之学道,必在先知德,再行仁义之事,终达至善之境。康德还曾特别地强调了道德对人一生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他说:“一个人也许天生就具有良好的修养,也许具有很好的教养,但是在道德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说到底,他是一种邪恶的生物。”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本性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从道德伦理关系上来说,人也可被分成有大德心的仁人志士与没大德心的人。教学工作的最本质目的不只是让每个人都学习如何做人,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放在首位[3]。
2.2 立德树人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立德树人,到底要做些什么?德应当是什么?怎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哲学史上,各种道德哲学都有各自的答案。休谟以人类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来阐释道德,他认为他人的得失与自己没有关系,而道德也没有普遍的含义。边沁和穆勒等人提出了“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伦理原则,认为个体追求幸福是一种美德,但其前提条件是不能与“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相冲突。康德和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观点认为,理性是道德的根本。康德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应当”,也就是“责任”与“义务”;
而责任与义务,是一种绝对的指令,一种善意的意愿。
3 新时期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育人效应
立德树人的效果,体现在思想观念、行为、精神三个层面。观念是指在转变学生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以为今后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有利条件。在学习行为方面,重点应是使大学生加强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以此来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走出自己目前面临的种种学习生活困境,使当代大学生可以做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精神”是指加强优秀的精神观念的继承,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素质,建立起一种精神支柱,防止他们产生负面的情绪,或者被错误的意识形态所迷惑,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排斥和质疑。因此,高校应该在马克思哲学中承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则和“社会科学的独立性”原则,以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4]。当前,高校只有深入地开展好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工作,才能真正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高校的思想教育能够真正深入每个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从而防止立德树人流于形式。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育人策略
4.1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全面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因此,学校应利用好“学习比赛”和“辩论”活动等多种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科学辩证思维充分融入各门基础学科课程的整体教学评价体系框架之中,使广大学生能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哲学独特的魅力,同时学生也能自觉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精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4.2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队伍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壮大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指导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教师对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学习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着手。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解力,就必须在强化教育渗透的前提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基本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学习探究能力,是以能力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与现有的课程内容相结合。
4.3 优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载体的教学评估机制
教学评价是一种能够有效体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方法。要推动立德树人,必须抛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通过对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体系的重新调整,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功能,充分引起教师和广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理论的广泛关注,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只是一种课程教学概念,而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程的又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中的普遍适用情况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估,并结合当前的教育需求、德育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4.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创新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新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将进一步促进立德树人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就是要在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推动立德树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要[5]。为此,高校应把批判精神和斗争精神纳入立德树人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把立德树人教育从单纯的灌输教育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反思,增强学生和教师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
4.5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思政教育也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另一个主要切入点,它同时承载起了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完善道德人性、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等重要的实践教学任务。所以,从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政治教学的观念来入手,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整体角度出发来积极推进政治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将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效果。
4.6 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政教育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必须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思政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改变思政的误区,提高思政教学的整体素质,增强思政的主动性。因此,高校必须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战略。此外,今后一段时期,高校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载体,全面建设思政教育新体制,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影响力。
5 结语
总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不足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从而丰富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途径,使立德树人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环境适应性,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育人效应[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9):13-15.
[2]周春燕. 高校哲学课程的思政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J]. 成才,2021(17):31-32.
[3]余源培.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的育人功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21-26.
[4]武艳玲,王昭炀.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高校的育人功能[J]. 教育现代化,2017,4(7):188-189,192.
[5]冯远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J]. 赢未来,2018(11):17.
猜你喜欢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德树人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11期)2016-12-26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年11期)2016-12-14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