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评论】
世间的别离有千万种,送别双方的关系可以是师生、同僚、情侣、同窗,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唐诗三百首》中唯一一首描写父女之间骨肉分离的送别诗《送杨氏女》。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这一首送别诗之所以写得“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首先是因为诗人送行的对象是自己的女儿。大家想想看,不要说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就是我们今天,家长送孩子外出旅游或者到外地读书,一定也是依依不舍地千叮咛、万嘱咐。
为人父母者,儿女远行之际,自不免伤怀,而韦应物这次送别女儿是因为“女子今有行”——女儿的出嫁!“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中已反复吟咏。古时候女孩子一旦出嫁,再归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是很少的。现如今我们如果参加婚礼,也会发现很多新娘的父母在婚礼上特别激动,因为即使交通方便了,即使男女平等了,即使嫁出去的女儿可以常回家看看了,也终究比不上未出嫁时环绕父母膝下、形影不离的亲密了。更何况韦应物此番是“大江溯轻舟”地送女儿远嫁,心中当然万般不舍,所以诗末有云“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一朝分离,竟不知何日再能重聚!这是此诗写得百转千回的第二点
因素。
第三点,也是韦应物这次送女出行分外感伤最重要的一点因由则是——“尔辈苦无恃”,这也正是全诗的关节所在。古时候称父为怙,称母为恃,“无恃”是指失去母亲。韦应物早年丧妻,留下两个女儿,自己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大女儿长大成人,又不得不面对女大当嫁的结局,自然会“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再加上诗人为官清廉,能为女儿准备的嫁妆也十分有限,所以只能歉疚地说“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送女出行,已经是万千叮咛了;
而怜其无恃,更增添了反复诫训:“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这些近于口语唠叨般的谆谆教诲,又极其真切地表现了一位慈父对远嫁女儿未来生活的无限牵挂。
本诗除了父女之情的主线,还有长女与幼女姐妹之情的辅线,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在诗人看来,即将嫁人的长女特别懂事,还担负了照顾小妹的责任,如果说父亲送别女儿,或许还可以克制隐忍,“居闲始自遣”,但是家中尚不懂事的小女兒又该如何面对如母长姐的离去呢?所以诗的最后说“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可以想见,这样一位慈父,当他送别了大女儿回到家中,看到小女儿又会是一番怎样的肝肠寸断!
眼下的你,如果正在父母身边,请珍惜眼下这段宝贵的时光;
如果已不再与父母一起生活,那么就常回家看看、常报个平安吧!(张静)
推荐访问: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