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跨文化传播中的通用人工智能:变革、机遇与挑战

跨文化传播中的通用人工智能:变革、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6-15 15: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ChatGPT的出现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已现。这种具备脑力劳动替代意义的通用人工智能引发全社会的效率革命和思维革命。在文化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将促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革新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帮助人们无障碍理解不同文化的作品,促进文化融合,并有助于实现虚拟“地球村”或全人类的元宇宙。与此同时,通用人工智能也带给文化领域大量的挑战,如弱势文化边缘化、人才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和话语权争夺等,还可能出现大量的道德与法律、偏见与歧视、事实扭曲和混乱等问题。要平衡创新发展和风险治理关系,建立健全配套体系,为人工智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通用人工智能 ChatGPT 效率革命 思维革命 文化传播

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

1.奇点来临: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

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拥有广泛的学习、推理等认知能力,具备类似人类的广泛适应性,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智能系统。自2022年11月30日发布至今,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全网迅速走红、快速“出圈”,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推到聚光灯下。据报道,ChatGPT发布仅两个月就有1亿用户,是有史以来用户增长最快的产品。①同时,微软宣布其搜索产品必应(Bing)全面接入ChatGPT之后股价涨了800亿美元。②而谷歌(Google)发布ChatGPT的竞品Bard,但宣传视频的一个失误导致股价下跌超1000亿美元。③从这三组数据可看出ChatGPT的影响力。ChatGPT是一种对话式的语言智能系统,通过对话和提示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的任务,比如机器翻译、问答、关键信息抽取、总结摘要、文章编写、文章润色等等。ChatGPT对语言的理解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不仅能理解文本的语义信息,也能完全理解数十轮回对话的长程背景和语义依赖,还能生成语义连贯、逻辑合理、结构完善的响应文本。它不是一个实验室产品,而是拥有超过一亿用户的规模化应用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语言通天塔”已经初具雏形。同时,模仿人类的其他通用智能系统也在兴起。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和控制网(ControlNet)实现了极高水平的、强可控的图像生成能力。新必应(New Bing)和谷歌的人工智能(LaMDA)则被认为具备了一定程度情感认知的能力。

这些智能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神经网络大模型(连接主义)、知识图谱(符号主义)、强化学习(行为主义)三大智能范式融合的智能系统。在强大算力以及语料的支撑、资本和智力高密投入之下,2030至2035年或将迎来通用人工智能乃至强人工智能的奇点时刻。

2.脑力替代带来效率革命

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的体力劳动替代方面越来越广泛,但在脑力劳动的替代方面还是无能为力。例如制造业的故障分析、金融领域的投资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创作等,这些工作几乎完全依赖人类自身。但依托超大规模语料和千亿乃至万亿级知识图谱的通用人工智能具备推理、学习和适应新情况的能力,执行知识型、决策型、创意型和创造型的工作。如同自动化设备引发体力劳动的效率革命一样,通用人工智能也将引发脑力劳动的效率革命。

当下的ChatGPT已经显露出了脑力活动替代的迹象,比如ChatGPT幾乎通过了美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④在美国的律师资格考试中接近人类应试者的水平等等。通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迎来更广泛的效率提升,最直接的例子是跨语言交流障碍的消除带来知识传播效率成千上万倍的提升。以制造业的故障分析为例,工程师可能精通中英双语,但大量故障分析知识可能是德文、法文或日文的。一旦工程师遇到此类故障时,因并不掌握相关知识,往往需要摸索数周乃至数月才能解决问题。未来,在通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任何语言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母语的提示引导和对话交互来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时间将降至数小时或更少。甚至,一旦机器能够“听人话”和“说人话”,大量的故障都被自动分析和解决,其过程完全自动化。

这种智力活动的效率革命也意味着重构生产和劳动的本质,变革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秩序。此前几乎完全依赖人类的智力的活动,将逐渐由通用人工智能系统来担任,更多的脑力劳动被解放,新职业新产业或将出现,创新会加速。

3.思维革命引发社会巨变和文化繁荣

通用人工智能将带来第一个人类之外的智能体。有研究表明,当前最好的智能系统已经达到9岁孩子的心智水平。⑤通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思维革命,变革当前建立在“人是唯一的智能体”基础之上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全新社会组织结构将出现,文化因此会迎来新一代的繁荣。而这又会进一步变革创新和创造的范式,认知科学或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再次出现类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跃进和技术爆炸或可期待。

思维革命必然带来人类认知的重构,并由此引发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农业使得人类摆脱了时刻迁徙寻找食物的窘境,工业使得人类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束缚,通用人工智能也必将带来新的解放,产生新型的文化和社会形态与之相适应。比如随着“语言通天塔”的初步建成和劳动的解放,当前仅属于少数人的“地球村”将属于所有人。又比如具备自主智能的机器人劳动力大军的出现将使得人类的物产极其丰富,人类则能够专注于创新和文化创作,再一次产生类似春秋战国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或许,文化的繁荣程度将远胜以往。

二、通用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机遇

文化是共享信念、价值、行为和工具的复杂系统,通常以语言、符号、音乐、影视、文学、艺术、知识、技术、生活方式等表达生产生活实践的形态。随着效率革命和思维革命的发生,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方式也必然革新。

1. 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的革新

文化创作通常被认为是智力活动,以往的科技成果对文化创作的直接影响较小,文化创作非常依赖于人本身。但通用人工智能将使文化创作和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文化产品将极致繁荣,文化传播将剧烈加速。当下已有人工智能创作作品超越人类画家并在比赛中夺冠。⑥未来此类文化创作将很普遍。并且,针对不同群体自动实现针对性解读,同时快速传播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文化影响力。可以预见,这对于主导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或组织机构来说,高效率的文化创作和无障碍的文化传播,将带来显著优势。

2.无障碍理解文化作品

通用人工智能善于深度分析文化作品中的各个元素,例如风格、情感和意义,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并以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析作品。此外,通用人工智能具备非常广泛的知识,能够跨领域、跨文化、跨时空分析文化作品,带来新的见解和观点。同时,由于文化作品的极大丰富,通用人工智能还能够了解人们对文化内容的需求和兴趣,识别文化作品与人们的潜在关联,揭示文化传播的有效思路和途径,为人们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文化内容,主动促进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进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能接受人们的反馈,进而丰富文化创作方向,提升文化作品的质量,进一步丰富文化本身。

3.促进文化融合和科技创新

不同文化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以及人们能无障碍理解任意文化作品,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促使文化创新。这种融合,既可能是掌握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也可能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主动吸收。实际上,文化融合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以往,这种文化融合的进程相当缓慢。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革命和思维革命,这种融合的发生可能非常剧烈,并由此带来文化碰撞与文化创新。

文化的交融會打破固有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产生新的理念,促进思想的解放。创新思路和思维范式又能进一步带动通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又能进一步带动文化的繁荣,进而又一次促进新的思想解放和创新,如此进入正向循环。

4.虚拟“地球村”、元宇宙或将到来

通用人工智能减少了文化交流的障碍,促使了文化间的融合。这会带来人们对真正“地球村”的向往。另一方面,人们受限于物理限制而无法快速“移动”,“地球村”的真正实现还有待其他技术的进步。但得益于通用人工智能在文化创作上的革新,使得构建出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复刻栩栩如生的真实人物、创作大量天马行空的内容成为了可能,进而首先在虚拟空间上建立“地球村”(元宇宙)。在虚拟“地球村”中,不同思想、语言、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人们无间交流,互相吸收对方文化中的优势部分,并改造自身不足的地方,最终形成充分融合的文化“巨无霸”。

三、通用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挑战

1.吞噬弱势文化,造成多样性的缺失

一旦掌握了通用人工智能,文化产品的极致繁荣以及文化传播的便捷,使得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也会加速。持续高效生产大量优质的文化产品,文化间交流障碍的消失,使得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异常便捷。在现实中,文化往往以国家为界,而国家之间还存在巨大的政治、经济等利益关系。文化入侵能够帮助掌握或主导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而成为了攫取利益的武器。这就使得文化产品通过通信、贸易和虚拟社区等进行倾销进而入侵成了可以预见的现实。这在本质上也降低了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对人类整体的创新创造会造成不利影响。

2. 人才虹吸效应

优先掌握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国家,既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又繁荣了文化产品。通过文化优势和经济利益等相结合,转化成良好的生态、优质的环境、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等条件,形成了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构建了对高精尖人才的虹吸效应。人才虹吸效应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而弱者更弱。强者能够利用其优势进一步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科技,保持甚至持续扩大这种优势。这对于未能主导或掌握通用人工智能的国家来说值得警惕。

3.道德和法律

通用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历史上所有数据与知识构建出来的,这必然会涉及到数据和知识的使用问题,比如个人隐私、公民权益以及法律监管等问题。比如智能系统生成的图像中,人物和某个人的肖像“很像”,如何界定其隐私和肖像权?又比如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有冲突时,智能系统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在与智能系统的交互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所涉及的隐私等有关的法律问题如何界定?当前的法律框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生事物,并且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这类问题会愈加突出。更为长远的是,未来的社会组织形态乃至人类自身都会向前发展,并带来更深层次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真实性和不确定性

通用人工智能所生产的内容只符合智能系统本身的逻辑,并不一定与现实世界相符合,也不一定与人类的认知和价值观相符合。这就造成了真实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会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甚至引起人类的混乱,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更为极端的是,受到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影响,这种虚假的或混乱的内容还会被一些国家或组织利用,操纵公众舆论、侵略或攻击其他文化等。对于不主导或不掌握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个人、团体与国家来说,应对这种挑战是异常困难的。

5.偏见与歧视问题

通用人工智能跟以往的机器设备不一样,具有了一定的“智力”,并能够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可避免会出现人类天然就有的偏见、刻板印象以及歧视等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数据和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偏见和歧视,同时也来自于构建智能系统的团体故意的或无意的行为,比如算法逻辑的偏见和数据的有偏选择等。与以往带有偏见或歧视的产品不同的是,通用人工智能系统会因此高效产生大量有偏见或歧视的内容,进而持续放大这种偏见和歧视。而且由于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特点,人们无法拒绝这类产品,进而无法避免受到偏见和歧视的伤害。如果偏见和歧视上升到文化团体或国家层面,将产生价值观的冲突与话语权争夺,这也是通用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王文广系达观数据副总裁、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注释」

①“ChatGPT sets record for fastest-growing user base - analyst note”,Reuters,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chatgpt-sets-record-fastest-growing-userbase-analyst-note-2023-02-01/,2023年2月1日。

②《微软将ChatGPT引入必应,市值飙涨800亿》,澎湃新闻,https://www. 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857983,2023年2月9日。

③《Google 的AI 机器人Bard秀错误答案!股价蒸发千亿美元、跌逾7%》,网易新闻,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70G3830553Y8HI.html,2023年2月10日。

④“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ChatGPT almost passing the US Medical Licensing Exam”,Science Media Centre,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 expert-reaction-to-study-on-chatgpt-almost-passing-the-us-medical-licensingexam/,2023年2月9日。

⑤Michal Kosinski,“Theory of Mind May Have Spontaneously Emerged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arXiv:2302.02083,2023年2月4日。

⑥《AI正在悄悄“杀死”画师》,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 forward_22144133,2023年3月3日。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文化传播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11期)2016-12-26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推荐访问:人工智能 变革 机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