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城市灰空间开发模式研究

城市灰空间开发模式研究

时间:2024-06-15 14: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柏棋 石铁军

摘 要:灰空间作为过渡空间,可以赋予空间更多的可能,高架桥下部空间即为其一。高架桥构成快速交通流线的同时也割裂了城市,致使部分城市空间衰退、老化。因此,为了推进空间复合化,达到整合、激活城市失落空间的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对空间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合理开发灰空间,打造特色地域景观提供助力。

關键词:灰空间;
高架桥下部空间;
空间复合化;
地域景观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例如高架桥、快速路、过街天桥等桥梁下部空间。这些被闲置、废弃的灰空间通过场景和需求的转变可以展现更多的功能。灰空间并非仅仅是建筑物与其外部空间的过渡空间,还可理解为闭合空间与开放空间之间的中介,是串联城市失落空间的媒介。目前城市空间资源稀缺,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市民的日常活动场地。如何将这部分灰空间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屋檐”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高架桥的现状及开发模式入手,引入“灰空间”概念,通过对高架桥下部空间成功的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开发高架桥下灰空间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希望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为满足随高人口密度而产生的高需求,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断更新。城市道路向空间复合化、立体化趋势发展,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拓展,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综合化利用,以缓解因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而造成的道路拥堵问题。搭建高架桥这类立体交通以缓解交通拥堵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会采取的措施,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城市交通模式的革新,高架桥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高架桥下部空间占据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浪费了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的高架桥下部空间主要存在空间混乱、利用形式单一等问题,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多数只作为停车场使用,受重视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成为城市灰色地带。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些灰空间进行维护和使用,出台关于桥梁管理的规定或办法,但涉及桥体下部空间如何利用的措施却不多。这些依靠桥体结构形成的围合空间与市民日常活动联系紧密,本身就有潜力转化为慢行系统、休闲空间、商业空间。特别是在开发密度较高的城区,高架桥下部灰空间的利用对于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意义重大。

关于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规划,二是景观改造。在现有文献中,已有学者将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基本利用情况和通病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解读,从不同角度对高架桥灰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对高架桥灰空间资源浪费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措施。

一、高架桥灰空间主要开发模式

本文采用的是TOD和SOD配对的开发模式。TOD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交通拥堵和土地稀缺的问题;
SOD则是一种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高架桥下部空间按照其衍生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城市慢行空间(如机动车慢行道、绿色步道)、城市社区空间(如休闲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商业空间(如城市大型步行空间、综合交通节点)三大类。

(一)城市慢行空间

关于城市慢行空间的规划,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是其中的典型。高线公园利用废弃工业设施打造了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在保留原有铁轨的基础上,运用模块化设计,将长满灌木丛的废弃高架铁路转化成不同空间,以填补城市空白,调节城市微气候,创造不同的步行体验。同时,在高架桥下部空间铺设了城市步道,按照“植—筑”(部分绿化,部分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现有的人行道和绿化重新规划。绿色植物和建筑材料的有机结合使整个场地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整体(图1)。废弃工业设施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绿地公园,也打造了一个唤醒居民历史记忆、象征文化印记的历史文化街区。

(二)城市社区空间

韩国首尔的屋顶广场规划可以作为打造城市社区空间的代表。屋顶广场(图2)是城市空间日益稀缺的首尔开展的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利用立交桥的底部打造了一个适合当地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该项目将桥下的阴暗空间改造成充满活力、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空间。上层建筑被桥体分隔,由东向西错开,下层建筑的设计则是为了吸引街区行人,向街区延伸(图3)。上层建筑在白天是当地居民的活动场所,晚上则是露天的商业空间。

(三)城市商业空间

郑州维他幸运桥是关于城市商业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由乾正设计团队打造。该设计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及此空间的区位优势,将其设计为进入商业大街的主入口,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空间。该空间不仅仅是一座桥,还是商业街的延伸,将有限的空间扩大,提供了商业拓展的可能性。该空间还设有多功能空间系统,具有日常休闲功能、餐饮档口功能、文化活动功能等。在桥的中间,贯穿着一条中央人行道(图4)。时间段不同,该人行道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据此,具备单一通道功能的人行道被拓展为一个具有附加值的多功能空间。桥的下部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组合,加强其与商场之间的联系,为消费者创造一个主题元素空间,优化消费者的体验感。开放式桥梁将室外风景从不同的角度带入室内,也将足够的自然光带入室内。

二、高架桥灰空间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与原则

高架桥灰空间景观设计需要运用城市修补理念,即在微更新视角下,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对于环境和使用者来说益处不大,边界模糊,违背了人性化与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小规模、渐进式的变革干预措施可以优化整合不同规模的城市空间,以创造整体的、包容的、多样化的、有文化特色的、宜居的城市空间。

此外,还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原则,确保交通及空间使用者的安全,了解、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过度开发;
注重整体化设计原则,修复城市问题。遵从以上设计原则的同时还应尊重城市现状,挖掘城市特点,打造景观融合、充满特色的地域景观。

(二)设计策略

对高架桥灰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涉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对此,需要充分考察设计场地。总体思路是调研分析—归纳分类—精细化引导,有计划、分步骤地激活高架桥下的灰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多角度、多维度景观设计手法,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从街区的微观角度考虑,需要将景观与功能融合;
从城市的宏观角度考虑,需要建设线型景观廊道,“缝合”被高架桥分割的空间,并按每个区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场地设计多样的景观。整个设计需要遵循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小尺度、微更新策略。

(三)现状及问题

结合前文所述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存在规划不周全、利用不妥当和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对高架桥下灰空间的利用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交通、场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空间的使用要保证空间使用者、交通、桥梁的安全,这就需要对高架桥下的功能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保证高架桥上部空间使用者和下部空间使用者的安全。目前,高架桥周围环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距高架桥较近的建筑物空气流通不畅,桥下环境空间低矮、噪声污染严重等情况,人们不适合桥下长时间停留。

三、对中国桥下灰空间开发的启示

(一)构建多维立体空间

从空间上分析,城市空间复合化是城市三维设计的必然结果。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复杂的空间和交通导致行人无法安全进入桥下。可以通过修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者人行横道加信号灯等方式弱化场地边界,确保行人安全、快速地进入场地,从而保证交通流线畅通。在规划选址时,要建设面向全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高架桥下部空间,功能多样,主题多样。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把景观仅仅看成是单调的平面装饰,而应将其看作是一个有厚度、能容纳各种城市功能的立体容器。高架桥下灰空间改造将此理论应用于其中,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多场地功能复合,使公共活动不受时空阻隔。在高密度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将高架桥下部空间设计成多维立体空间,对城市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构建空间模块化体系

空间模块化是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和使用习惯来设计不同的功能分区组合。将城市修复的概念与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环境,建设适合人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通过模块化设计,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扩展。

(三)构建城市景观带

高架桥下灰空间的改造设计不应局限于哪座高架桥出了问题就解决哪座高架桥的问题,而应着眼于城市每一座高架桥,进行总体的统筹规划改造。通过模块化设计,解决高架桥分割城市空间的难题,构建城市直线景观廊道,将交通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结合,实现街景与桥下景观一体化。

四、结语

研究高架桥下灰空间的意义在于优化土地空间资源利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形象,扩大城市公共生活边界。从近几年出台的桥梁管理规定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开发实践还停留在仅辐射一方社区的“点状示范”上,尚不足以对整个城市起到带动作用,但人们对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关注,国内的研究也正在向前发展,从最开始的主要研究高架桥的结构功能,发展到研究高架桥下部空间。目前,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模式仍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值得在未来共同探讨。很显然,在中国,作为停车场并不是高架桥下部空间仅有的功能。通过从城市发展和整体提升的角度整体规划高架桥下灰空间,可以系统地解决城市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资产。

参考文献:

[1]曾春霞.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J].规划师,2010(增刊2):159-162.

[2]覃剑.城市桥下空间功能开发与治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9(5):93-97.

[3]杨玥.城市“灰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BACCARINI C, CONDON R, EBER H,et al.高线公园美国纽约市[J].世界建筑导报,2021(6):124-125.

[5]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张播,鹿勤,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梁绍基,林玉琳.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景观提升策略初探:以陈村镇龙舟主题公园二期为例[J].现代园艺,2021(24):37-39.

[7]王一,郑奋.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建构:景观都市主义的策略与方法[J].南方建筑,2015(5):64-69.

作者简介:

王柏棋,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公共艺术设计。

石铁军,吉林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路景观研究。

猜你喜欢高架桥景观空间景观别墅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火山塑造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2期)2021-01-08沙子的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7期)2020-07-28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12期)2020-06-09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拆除高速路特别健康·上半月(2017年10期)2017-09-22拆除高速路特别健康(2017年10期)2017-07-14印高架桥坍塌环球时报(2009-07-13)2009-07-13

推荐访问:模式 开发 城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