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运河文化带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研究

大运河文化带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研究

时间:2024-06-15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施锦诚 沈沁榆 于文龙

摘 要: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公共艺术;
西游记文化;
图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淮阴工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建筑图式分析与应用研究”(202211049004Z)研究成果。

一、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源起与概念

一直以来,公共艺术的概念建立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公共艺术泛指一切置于自由开放的公共空间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以区别于置于各种封闭空间(可以对社会公众开放,也可以不开放)内的艺术品。公共艺术的概念出现较晚,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城市建设诞生的,但艺术品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却很长[1]。就公共艺术的基本特征而言,在形式上公共艺术在很早就已经处于萌芽状态,诸如城市广场、剧场、神庙、寺院等。这个时期的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空间的开放性方面,而在思想上尚未具备开放的特质,因此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共”,而非行为方面的。此时艺术的公共性远远不能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公共性相提并论[2],仅仅是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即便如此,公共艺术的形成在形式上已初见端倪。

在城市化发展早期,公共艺术的表现形态大多为艺术家在公共空间中创作的雕塑作品,该类作品的主要作用是表征城市特色、标注城市文化,例如各地广场的主题雕塑、记录城市发展大事件的叙事性景观装置、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雕像等(图1)。该时期公共艺术作品的形成建立在行政指引的职能作用之下,是城市化发展中艺术服务于行政的体现,该类作品置于公共空间之中并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但更多的还是以艺术为尊,是说教的工具。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进入21世纪前后的公共艺术中,愈加强调艺术形式及环境设施对公众的接纳及互动的满足,注重公众的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主张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适切性嵌入,追求场所营造中的审美与功能价值的统一性,以及强调对公众的沟通方式和心理体验过程的重要性。而这一阶段的公共艺术的发生具有顺势性,而非偶发,是建立在迎合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的,对比早期公共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存在形式,同时其具有城市空间及性能的转换、地方再造、社区文化建构,以及生态多样性维护的功能意义[3],此类公共艺术可以诠释为创生性公共艺术。创生性公共艺术也指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强烈的生活感召和鲜明形象的作品,创生性公共艺术作品是大众对社会文化物化于公共艺术形态的集体认同的结果,其存在形式不以“道”为指向,更多融入了参与者能够主动接受的“器”。

二、淮安西游记旅游文化区与“大圣归来”

形象概况

淮安西游记旅游文化区又称为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2015年3月淮安西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同时启动。该项目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马厂乡,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约550亩(一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由迪士尼设计团队美国F+S公司进行创意策划、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施工(图2)。旅游区以建设国际一流西游记主题乐园为目标,打造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和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蓝图,以推动淮安成为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为宗旨,着力培育建设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的高品质文化旅游区。

如今,由淮安西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参与制作的具有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牌意义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主题形象,通过艺术再现的形式放置于景区重点位置,其中“大圣”或是临战姿态,或以憨态可掬的形象示人,给人以影片之外的真实感,十分贴近生活,具有较好的互动性(图3)。另外,由于淮安市为吴承恩的故乡,该系列雕塑设置在此地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三、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的特征

(一)标志化特征

创生性公共艺术形态的标志化特征主要包括视觉属性的标志化和内在精神的标志化。具有创生形态的公共艺术作品处于其所在的公共空间之中,具有空间标志的作用,是该空间的视觉中心。通常来说,这类公共艺术作品的体量适中,色彩在不破坏整体空间色彩环境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是具体的、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形象。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的创生性公共艺术能够体现其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这类作品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对于其所处城市在营造进程中所追求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体现了社会大众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归属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起到了标志性的引领作用,在色彩、体量和生动性方面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大圣形象也是淮安市民根植于内心的文化符号之一。一方面,大圣是《西游记》中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其形象的塑造者吴承恩也是淮安“市民”,因此淮安市民更是将其视作文化图腾;
另一方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的成功与淮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生动而又具有时代感的形象符合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演绎的结果取得了强烈的共鸣和回响。可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主题形象设置在西游记文化体验园,既能够体现空间环境的属性,同时也是传统形象与现代城市营造相得益彰的结果,体现了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标志化特征。

(二)情景化特征

创生性公共艺术情景化特征能够直接反映出市民大众深藏在记忆和情感中的“家园”,使人造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中的片段得以生动再现。创生性公共艺术与以往的公共艺术形态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一種动态的、情景化的、某种片段的方式有机地与承载其文化寓意的公共空间相关联[4]。与纪念性、叙述性等公共艺术形态不同的是,创生性公共艺术通常不是单件作品出现的,而是多件作品成组出现,各组作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语料,描述着共同的话题。另外,以往的作品对于市民大众的情感关照通常是单向的、单一的,也就是将作品的内涵通过说教的方式传达给市民大众,造成被动接受的结果。而创生性公共艺术能够与市民大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互动中形成作品、环境和人的多维关联。通过情景化的方式连通社会生活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基本内涵。《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主要形象在西游记景区中不是以单一的方式静态展示的,而是截取影片中的部分情节,对其进行再现、演绎,在同属于一个故事系列的前提下将人们带入情景,进而使之产生对于类似情景的追忆。大圣与江流儿互动的一组作品中体现出的童真与稚趣,更是能够将整整一代人带回到他们儿时的岁月,引发无限感慨。

(三)属地化特征

創生性公共艺术的属地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作品内容取材于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上,是当地城市精神内涵建构的外部表征,也是引导当地公共空间环境营造的关键节点。创生性公共艺术将孕育在城市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通过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之中。在作品题材方面更多关注传统文化,而不仅仅体现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生活中的片段,而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创生性公共艺术所体现的内在精神要义也是当地市民大众认同的,能够体现城市的精神追求与城市的形象。此外,创生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城市精神的代言者,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构建有序的公共空间环境的推动力,在间接动态的过程中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持续发展,在直接静止的状态下彰显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主题形象是西游记文化的直接体现,是淮安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能够代表淮安人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建于古淮河边,是大圣的回归,是真正的“大圣归来”。因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主题形象的公共艺术作品体现了古淮河沿线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发展的思路,是人文艺术与生态营造的有益实践。

四、结语

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形成是公共艺术从形而上的意志到形而下的参与过程转变的直接表现。创生性公共艺术强调作品、环境与人的有效互动,是市民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艺术载体。《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主题形象代表了创生性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这与类似的主题乐园中的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主题形象以我国文学名著为蓝本,是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智慧的体现,其以公共艺术的形态呈现出的鲜活的生命力将会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

[3]翁剑青.局限与拓展:中国公共艺术状况及问题刍议[J].装饰,2013(9):24-25.

[4]李木子.论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隐喻功能[J].艺术百家,2013(1):219-220.

作者简介:

施锦诚,淮阴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沈沁榆,淮阴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于文龙,博士,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公共艺术图式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全等的名义”——全等三角形基本图式的提炼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9期)2017-12-20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3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10期)2016-12-12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8期)2016-11-10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住宅科技(2015年11期)2015-12-08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6期)2015-10-12

推荐访问:创生 大运河 形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