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智媒时代音频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探究

智媒时代音频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探究

时间:2024-06-15 12:00:02 来源:网友投稿

陈长园

摘 要:5G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了智媒时代的到来,重塑了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格局,而音频传播凭借聆听便捷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音频人才在未来也将迎来市场需求新蓝海。音频人才是音频媒介参与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这种人才的多寡、优劣决定着其组织在新闻传播行业中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智媒时代对音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智媒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对音频人才的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究,从培养目标以需定产、培养方式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创新创造、校企联合学以致用四个方面,指出了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的培养路径,旨在促进音频人才的培养,为高校教学和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智媒时代;
音频人才;
全媒化复合型;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62-03

一、智媒时代网络音频传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网络音频具有收听时段广泛、收听场景多元、伴随性和应用性强等多重特征,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使用户与传播媒介之间产生了较强的黏性。5G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深度融合,加速了智媒时代的到来。随着智能手机和PC、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网络音频传播进入全场景的智媒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网络技术公司等均已认识到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并结合资源优势与用户需求,努力构建音频内容新生态。

2011年9月,我国第一家网络音频APP蜻蜓FM发布,该APP坚持以“听得见的,美好生活”为口号,向用户提供优质内容。2013年3月,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APP正式上线,汇集了有声小说、有声读物等数亿条音频内容。随后,各大音频平台层出不穷,相继上线的荔枝FM、企鹅FM、“绵羊热线”APP等进一步丰富了网络音频平台,产出了丰富、多元化的有声内容。2019年1月,机构媒体“南方都市报”在APP中增加了音频栏目,正式发布了音频内容;
2019年3月,南方都市报APP与喜马拉雅APP、蜻蜓FM等头部音频平台展开了合作,同时,宣布入驻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由此进入了通过物联网传播信息的新领域;
截至2021年底,南方都市报APP的音频产品矩阵已有超过17款的王牌音频栏目,播放量累计突破20亿,成功在音频领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要从众多网络音频平台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随着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媒时代下的音频媒体必须显著区别于传统音频媒体,其多样化、分散化、虚拟化、产品化等突出特征,对行业参与者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那么音频媒体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频人才?需要掌握哪些领域的知识?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技能?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行业需要的音频人才?媒体企业如何参与和促进音频人才的培养?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究。

二、未来趋势:智媒时代需要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

(一)终极目标: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

2018年9月,教育部与中宣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因此,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不仅要具备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熟练运用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精通音频的基本采编技能,具备良好的产品思维、懂得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意,并能够在制作、设计、技术和运营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总体来讲,只有顺应互联网逻辑思维,才能成为一个精专业、跨领域、懂技术、擅营销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

(二)能力需求:兼具过硬的新闻专业素养和娴熟的音频新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开始寻求转型、突破和创新,其发力点之一就是抢占音频市场。尽管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收听各种各样的音频内容,但是用户的总量却是有限的,用户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因此,如何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户成为传统媒体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此外,信息的时效性也是短暂的,所以,成为反应速度最快的信息发布者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用户,已经成为音频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些原因也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此背景下,音频编辑如何快速制作出吸引用户的产品,在市场中“争夺”用户,并保持持久的用户黏性,是对音频技术人才综合能力水平的检验。

音频产品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包括主题选择、内容策划、文字采写、内容编辑、音频录制、审查审核、分发传播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大量的创意性、技术性工作。因此,未来的音频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新闻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意策划能力、文案写作能力、音频创作能力、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力,这对高校新时期的音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思维升级:传统的技术思维升级为产品思维和平台意识

音频人才不仅要有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产品思维和平台意识,只有这样,优质的内容才能精准地传达至用户。

例如,南方都市报APP编辑团队在音频节目创意策划的初期,就与喜马拉雅APP、蜻蜓FM等平台进行了深度沟通,力求从用户的角度去创作内容;
同时,在音频节目播出后,对该音频节目进行了头条推送,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满足不同平台用户的收听需求,南方都市报APP的音频节目不仅在不同平台采用了不同的适配技术标准,在不同平台发布的内容标题也有所区别,这些都是产品思维和平台意识的具体体现[1]。

(四)团队建设:全能个人依托团队协作打造优质产品

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要求人人都应具备“十八般武艺”,但是成功作品的诞生并非凭借一人之力就能实现,而是要集合团队的力量、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媒体也需要组织专门的团队来完成音频产品的生产,并与智能手机和PC、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出行设备等不同硬件适配。因此,媒体机构和音频平台应当注重音频专业团队的组建,以广大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为出发点,生产出不同的优质内容和产品[2],这就要求音频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创新的思维意识,还要拥有明确的团队分工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以需定产、量体裁衣,结合行业需要细分专业培养方向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广大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同领域的用户具有不同的需求,促使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更加明显,导致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各大音频细分平台层出不穷[3]。智媒体时代更需要各个垂直领域的细分化人才,首先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新技术运用能力,同时,还需要他们具备财经、法制、娱乐、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市场细分需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可以结合行业细分需求,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音频人才的培养。

(二)方式求变、与时俱进,高校应加快改革音频类实践课程

通过对国内音频类实践课程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众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都将音频制作课程列为独立的专业核心课程,不断地研究更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应用型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智媒时代到来,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向“智能化”转型,以互联网思维制作音频产品,在音频产品生产的各个步骤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做到了产品生产、传播全流程的“智能化”,同时,这些技术的迭代、产品的升级也对新闻传播业和新闻传播学的教育理念、导向、模式、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关注音频专业领域的技术变革、潮流趋势,瞄准行业前沿,及时借鉴业界音频作品“智能化”的全流程制作模式和“平台化”的发布形式,结合实际完善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满足智能媒体背景下音频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注重培养“创造与创新能力”,打造技能进阶型人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音频人才的创造与创新能力是他们在智媒时代中竞争取胜的核心优势。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的不再是能够被机器全面接管的程序化写作能力,而是具备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的创造与创新能力。人的意向性、创造性以及与主体感受相关的审美和创造活动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盲区[4],因此,创造和创新能力是从业者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并大显身手的核心优势所在。在媒体音频化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者”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结合音频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音频生產、运营、盈利等方面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5]。高校在培养音频人才时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创新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技能但不限于技能的进阶型人才。

(四)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进行业界与学界联合培养

当前,教育部倡导“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方式。综合当前媒体行业的情况来看,未来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的培养路径主要有两种:第一,高校把学生“送出去”,即把学生送到媒体行业进行实践,坚持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地方高校积极与相关音频类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有效整合校外实践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音频实习实训平台。第二,业界选择主动“走进去”,即企业积极与高校、学界展开沟通、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音频人才,企业融入高校教学实践,既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本单位培养了后备人才[6]。

四、结 语

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及不同媒介的跨界融合,使得不同媒介对有限用户的注意力争夺程度不断加剧。智媒时代对音频人才的思维、逻辑和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只有主动求变、积极谋划,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因此,在音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的培养目标应以需定产,培养方式应与时俱进,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创新、创造,注重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培养出符合智媒时代需求的音频人才。

参考文献:

[1] 伍静妍,尹佳林.南都7档王牌音频栏目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记者,2019(21):18-19.

[2] 何慧媛.智媒时代音频传播的机遇与入局策略[J].青年记者,2019(21):9-10.

[3] 黄艳,张琛.媒介环境演进趋向下的网络视频人才培养观[J].青年记者,2020(36):81-82.

[4] 翟振明,彭晓芸.“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学术前沿,2016(7):22-23.

[5] 董开栋.机构媒体音频化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变革[J].南方传媒研究,2019(6):155-161.

[6] 李嵘.业界和学界如何合力培养新闻传播人才[J].青年记者,2020(19):15-16.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智媒时代培养路径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中国广播(2019年1期)2019-05-16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中国广播(2018年2期)2018-04-02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科技传播(2018年3期)2018-02-09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新闻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8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中州学刊(2017年9期)2017-10-17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决策探索(2017年5期)2017-03-2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7期)2016-12-06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推荐访问:探究 路径 音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