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座工业城市的农业舞步

一座工业城市的农业舞步

时间:2024-06-15 0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许盼丽

一片茶叶,“泡”出一个亿元全产业链;

一条鱼,“游”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良种场;

一粒米,“长”出31个5000亩以上优质专用稻生产基地;

……

安徽铜陵是中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一直以来,这座城市都以“硬核”形象示人。

但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铜陵:这座工业城市昂扬奋进的背后,现代农业正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什么是现代农业?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需要以工业化手段推动农业做大做强,以产业化理念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那么,铜陵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走出了怎样的新步法?创造出哪些新手法?

念好“品”字经

农业生产根植于当地自然资源,区域色彩浓厚,要想“出圈”,就得先“出名”,正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做好‘土特产文章”。

说到铜陵的土特产,白姜首屈一指。铜陵白姜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享“中华白姜”之誉,是铜陵一张靓丽的名片。

早前,白姜是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种植模式,经营分散,品牌杂乱、市场良莠不齐、产业发展缓慢。

为让白姜品牌“吃得开”,铜陵决定走品牌化道路,打造自己的白姜IP。

如何走品牌化道路?“要立标杆,提升特色化、品牌化,锚定‘优、新、精发展之路。”铜陵市市长孔涛说。

早在2011年铜陵便制定了《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成立白姜研究会,严把质量关、对接产学研服务;
铜陵还陆续印发了《铜陵市白姜保护办法》等地方法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同时,开展白姜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活动,为扩大白姜知名度提供平台。

不止于此,铜陵还重点培育了铜雀二乔、佘家贡等一批龙头企业,并投资建设白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华白姜文化园,持续打响铜陵白姜的金字招牌。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10年前,白姜的种植面积只有百余亩,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亩;
10年前,没商标时每公斤白姜只能卖4元至6元,现在每公斤能卖24元至30元。

白姜品牌的塑造也为铜陵实施品牌强农“打了个样”。在立足本地优势的基础上,铜陵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在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上持续发力,诞生了一批特色鲜明、品牌丰富的乡土产业品牌。

白姜品牌的塑造为铜陵实施品牌强农“打了个样”。 图/ IC Photo

提到“小枞”“e见枞情”,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它们的“子品牌”——枞阳媒鸭、枞阳大萝卜、枞阳黑猪……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枞阳县在打造农业品牌上,将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统一装进“一个篮子”,统一冠名“小枞”“e见枞情”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让农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实现分散农产品的“大一统”。

除此之外,白荡湖大闸蟹、胡家茶干已被认定安徽省“老字号”;
2022年,铜陵白姜、枞阳媒鸭获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铜雀二乔、佘家贡获评“皖美农品”企业品牌,“白鳍豚”牌麻油等7个品牌获评“皖美农品”产品品牌……

铜陵“空中草莓”助农增收 助推乡村振兴。图/ IC Photo

铜陵的“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链”文章同样也亮点频现。

做好“链”文章

如果说彰显特色靠品牌,那么决定产业实力更多靠的是规模。如何将现代农业的规模做大?“产业链”思维是一把关键钥匙。

2021年,铜陵义安区张林渔业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

在开展大口黑鲈育种养殖的同时,铜陵以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为依托,发展鲈鱼全产业链,搭建“以水产养殖为基础、以种苗繁育为重点、以深加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推动鲈鱼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并配套冷链物流,开展预制菜、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延伸产业链,打造铜陵鲈鱼加工产业集群。此外,铜陵市政府出台了《铜陵市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鲈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与安徽省农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19.6亿元。

根据发展规划,2027年,铜陵大口鲈鱼养殖规模将达到7万亩。

但大口黑鲈只是铜陵布局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中的一环。铜陵围绕“一块姜、一朵花、一片茶、一粒米、一头猪、一条鱼、一只蟹”七种特色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实施产销加一体化模式,支持“七个一”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铜陵要等高对接长三角区域大发展,匹配长三角农产品高端市场需求,做好长三角绿色“菜篮子”“米袋子”。

在政策扶持上。铜陵陆续出台《铜陵市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铜陵市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链主”制链上招商包保推进行动方案》等政策。“按照‘强链、补链、建链的要求,铜陵着力引进高效种养业和精深加工项目,积极把铜陵市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重要示范基地,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志华说。

在技术支撑上。铜陵引导辖区企业长期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学校开展技术合作和攻关。2023年1月17日,铜陵市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两强一增”研究院。

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铜陵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户实行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千家万户由过去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增收拓展。

在园区平台打造上。铜陵已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个,即义安区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郊区陈瑶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普济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枞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2年,铜陵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链新开工项目64个,总投资额246.33亿元;
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2%,增速居安徽省第2位;
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3%,增速居安徽省第5位。

如今,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不再是低利润的同义语,不再是弱质产业、微利行业的代名词,已变成了优质高效的富民产业。

装上“数字”引擎

推动农业现代化,要有工业化思维。工业需要科技支撑,农业亦然。

在人们日常印象中,草莓一般都长在地上,但是铜陵的草莓却可以长在“空中”。

“与传统种植草莓的方法不同,我们的草莓长在玻璃大棚中,采用架式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用滴灌精准施肥,做到无污染、无公害、无农残。”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文良介绍说。

不止草莓大棚,整个园区处处都蕴含着科技元素。

“空气湿度90.5%,土壤温度10.6℃。”这些气象感知数据是有机地标“神农大脑”数字农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门。“神农大脑”通过对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土壤等数据的采集计算,能让生产全程可感知、可控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从本质上讲,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各种工业要素不断渗透、融合、代替传统农业要素资源的过程,而像有机地标这样将以数字技术为表征的工业要素嵌入农业领域,更是赋予了农业工业化的鲜明特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铜陵数字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铜陵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支持,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为对象,选择一批数字化应用基础较好、产业规模较大、主体实力较强、效益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进行数字农业工厂建设。同时,铜陵还把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纳入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2022年,铜陵出台《2022年铜陵市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创建数字农业工厂1个、数字应用场景4个;
并单列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推动数字农业工厂建设。截止2022年底,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个,累计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64个,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随着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数字”引擎激活,一批有特色的农业数字化生产主体正不断涌现。

普农集团实施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物联网项目,开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智能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各项数据,打造“五网合一”的普农数字大米;
张林渔业利用物联网技术给鲈鱼原种注入芯片,监测优质基因繁育种苗,已繁育出“皖鲈1号”新品种;
在建中的鱼立方温室智慧大棚,未来将打造成“鱼立方”数字平台,形成更大规模更高品质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目前,铜陵有机地标(枞阳)等4家数字农业工厂已获得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数字农业工厂认定,枞阳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打出“组合拳”

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不仅需要塑造品牌、产业化、数字赋能加持,更需要保障好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铜陵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上,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产才融合”的思维。

铜陵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的若干政策(试行)》(即铜陵“产业人才8条”)《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铜陵市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并实施“农技特岗计划”,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目前,铜陵招引了2支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打造了5个省级链式复合型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科技特派员市级标杆点1个,县(区)级样板点4个,长期帮扶点36个;
并选拔47名应届大学生担任农技员,充实基层一线。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在保障用地方面,铜陵积极推动“小田并大田”和“大托管”,逐步把11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印发《铜陵市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铜陵新增耕地达到了3200亩,超额完成安徽省下达任务1700亩,完成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在保障“人”和“地”之外,铜陵还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

铜陵与人行铜陵中心支行等部门联合印发《铜陵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2022年,铜陵有11家银行设立乡村振兴部门,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36.39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速居全省第4位。同时,铜陵市本级安排了1.13亿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3500万元的现代农业专项资金。

铜陵还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出台《铜陵市金融村官日常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遴选“金融村官”,成立“金融工作室”,开展“一站式”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就拿铜陵郊区的大院村来说,该村通过“党建引领+整村授信”模式,农户累计授信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授信100万元,银行金融机构根据村级信用评级情况,为村民办理业务咨询、小额贷款、代缴水电费等业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铜陵用工业化思维擘画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蓝图,走出了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上的手法与步法,也为其他工业城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学可借鉴的经验。在下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上,丁纯说:“铜陵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项部署,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

猜你喜欢铜陵市铜陵现代农业“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鸟红蜻蜓·低年级(2022年2期)2022-03-19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现代农业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6期)2021-07-21亲亲的鸟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20年12期)2020-05-14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雾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19年12期)2019-04-26其实冬天不可怕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9年4期)2019-04-25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3期)2017-10-16

推荐访问:一座 舞步 工业城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