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7月1日实施以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五年开展生活垃圾管理监督检查,助推《条例》落实落地。
多种方式一盯到底
五年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落实情况持续跟踪,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一盯到底,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贯穿于监督全过程,不断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2019年,区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垃圾分类新时尚,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要求人大代表当先锋、作表率,在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中发挥好积极作用。开展主任会议督办代表建议专项视察,对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2020年,区二届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依法履职,全面落实法规规定,让法律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出来。2021年,结合固废法执法检查,重点对医院、学校、居民区、易产生污染行业企业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场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2022年初区人大进行了换届,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继续高度关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工作,在履职第一年对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实地视察全区生活垃圾管理情况并召开多轮座谈会,对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聚焦六方面扩大检查面
今年5月12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全面检查《条例》的实施情况,推动城区治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据区绿化市容局、区分减联办负责人介绍,目前,黄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持稳定。2022年,区内干垃圾分出量在49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在265吨/日,可回收物分出量在242吨/日,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趋于稳定,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在持续打造精细化分类方面也频出亮点。在地标性景区开展废物箱投口改造和新型废物箱设置。在豫园景区、南步街等投放智能塑料瓶回收机,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与区机管局联合在机关办公场所试点共享快递包装筐,促进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推出“回收服务进小区”,提升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度和满意度。部分街道先行先试,打造了街道“回收侠”、回收服务流动点,打通社区资源回收最后一公里。
垃圾分类成效保持稳定的同时,相关负责人也坦言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居民分类投放习惯有所倒退,投放点位监督管理力量稍显不足。回收服务进小区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街道分类实效存在不平衡现象。
区人大城建环保委负责人表示,本次執法检查将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项视察和问卷调查、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联动调研等形式,充分发挥广大人大代表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街道人大工委作用,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家站点”,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扩大联动检查与监督调研的覆盖面,将执法检查与宣传引导相结合,重点聚焦法定责任落实,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末端处置,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管理规划与设施建设和社会参与、社会共治等六方面情况,对《条例》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检查组将赴菜场、餐饮、商场等场所检查湿垃圾就地就近处置等情况;
赴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楼宇等检查垃圾分类投放、收集以及垃圾收集设施配置等情况;
赴垃圾中转站、转运码头、末端处置企业检查生活垃圾中转、末端处置情况;
还将组织代表开展“随手拍”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请相关部门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