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成为当下英人聊天的热门话题,以前英人聊天的热门话题是天气,闲扯天气作为见面的开场白既安全又温和,畅谈近几天的天气及展望未来几天的天气,避免涉及个人私生活以及政治立场,是英人自觉遵循的闲聊礼数。可是,近期的高通胀令英人有种“共患难”的感觉,现在常听到英人谈到飞涨的物价时感叹:“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致使以前不屑于减价食品的中产阶级也加入到抢购减价货的行列中。超市里看到,衣着相当体面的绅士在笔者拿了两盒10便士的沙拉后,腼腆地询问他是否可以拿一盒,笔者当即将剩下的最后一盒让给了他。特别低头注意了一下,这位先生穿的是一双手工造皮鞋,羊绒大衣也很高档。英人表示:目前 “节俭”一词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工薪家庭的财务现状,一些家庭可支配的收入被每月的能源账单压得喘不过气来,邻居女孩告诉笔者,为了省钱她买了个电饭煲避免煤气做饭。超市里看到有英人对收银员说:“把扫码付款的上限设在30或40英镑。”
邻居女孩叮嘱,家附近ASDA超市一些黄色标签是该集团自营品牌的生活必须品,价格比其它品牌便宜至少四分之一,于是,笔者注意到ASDA超市顾客们的购物车里真是一片黄澄澄,大家都首选这些“黄色实惠”,超市也将这些自营品牌食品集中摆放便于顾客拿取。一位朋友抱怨其女儿经济形势如此严峻之下居然不知节俭为本,当女儿随手将昨天到期的牛奶丢掉时,他当即捡了回来说:“你不喝,我喝。”一些英人现在对到期食品采取的策略是,只要闻起来没有腐烂味道就加热后吃,食品专家建议过期食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邻居说见到减价食品就买上一车回家后放入凍箱,冰冻起来啥时吃都无碍。她还强调:“过期了也还是食品,冰冻后就灭菌了。”
一位76岁的英国朋友,每星期三次开车前往五英里之外的一家超市,从不去距家门仅两分钟之遥的ASDA超市。理由是,他对于五英里之外的那家超市货品位置了如指掌,进入超市后径直前往需要的东西处,由此不会造成超买避免花冤枉钱。笔者回忆了一下,的确,家门口的ASDA超市一次变化了大部分商品的位置,结果发现,由于逛遍了整个超市,于是买下了计划之外的甜点、面霜、床上用品等。英媒报道:通货膨胀一般由国家统计部门跟踪衡量,他们有一个“篮子”,里面包括数百种商品和服务的價格,从牛奶面包到出国度假、巴士车票及智能手机等等。专家们根据这个"篮子"计算出消费物价指数(CPI),由此衡量一个月内的整体物价水平,再跟一年前的CPI相比较,一年中物价水平的变化就是通货膨胀率,"篮子"里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会不断调整和增减,以便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整体物价的变化情况。比如,随着各种新产品和生活方式、潮流的变化,会收录电子书、智能手机、豆制品罐头和运动内衣等热门商品,去除如:纸质百科全书等日渐变得冷门、被淘汰的物品。
英国人平均每年去超市221次,买下了许多并不需要的食品和物品。
超市商品的摆放布局竭尽所能地引诱顾客超买,排队付账时,摆在收银台附近的巧克力棒和口香糖总能令人忍不住随手拿走一些,一些超市会把糖果零食特意摆放在收银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83%的父母曾被孩子纠缠,吵着要在超市收银处买那些垃圾食品,75%的父母表示他们在孩子的吵闹声中不得不屈服。反之,许多人都有过如此体会,本想去超市买瓶牛奶,回来时却提了满满5个购物袋。尤其是,一些超市故意把诸如牛奶和面包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在距离入口很远的地方,顾客不得不“远征”之后才能拿到,于是,顾客们在找到牛奶和面包之前,购物车里已经摆满了无数特价、打折商品和其他诱人的物品,超买由此完成。
超市商品的摆放方式与顾客玩弄“捉迷藏”的是,把生活必须品故意分开摆设,并相距遥远。比如,鸡蛋藏在超市深处的角落里,为了寻找鸡蛋,顾客必须穿过整个超市,待终于找到了鸡蛋货架时,购物车内已经装满了沿途顺手拿取的许多商品,于是,你只想买一盒鸡蛋的计划完全泡汤。那些促销和特价优惠商品一般会放在货架的两头、更容易让人抬眼看到的地方,新鲜果蔬经常摆在超市入口处,这对消费者来说似乎并不符合情理,新鲜蔬菜和水果容易被压坏,但是超市的策略是,拿取健康食品会让购物者心情愉快,并由此让他们接下来会轻松地超买。大家都热衷打折商品,英国媒体爆料40%的杂货商品是通过促销卖出的,那些所谓的“跳楼价”真的划算吗?例如,如果4镑钱买两个蛋糕,每个蛋糕单价为2镑,不算打折这也是简单的算术而已,但如果把蛋糕的单价提升为3镑,然后用多买促销的方法,4镑钱买2个,就令顾客感觉是“赚了”。英媒调研显示:多数消费者只知道大约20种必需品的价格,这些往往被称为“已知值项”(known value items),据说这些商品经常亏本销售,而其他商品则往往有很高的加价。
超市还利用气味来提高购买力,例如,新鲜出炉的面包足以唤起人们对法国面包坊的温暖记忆,结果你发现已经买了6个羊角面包。视觉也是营销利器,五颜六色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超市会把价格贵的产品摆放在跟人们视线水平保持一致的位置,儿童早餐麦片则放在货架较低处,跟孩子的视线保持一致,以便让孩子们缠着父母买下。笔者每次寻找那些ASDA自营品牌价格实惠的茄汁豆时,都不得不腰弯到最低,它们永远被置于货架最低一层,一次笔者超市里多次弯腰寻找实惠商品后,与店员开玩笑说:“我这腰肌劳损算是工伤。” 还有,超市里播放的音乐也可以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节奏缓慢的音乐能令顾客在超市里溜达的时间更长。研究显示,酒类专卖店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人们购买更昂贵的酒,如果放法国音乐就会令法国葡萄酒的销量超过德国葡萄酒。另外研究表明,75%的人会接受提供的免费品尝样品,人们觉得白吃了之后多少买些作为回馈,于是销量大增。英媒于高通胀之下的节俭血拼,给了如下建议:如果你只想买几样必需品,那就不要使用购物车,研究显示,购物车越大买的东西就越多。使用手提蓝,这样就不太可能买下一袋5公斤的大米。
英媒关于减少超市花钱的五个秘诀:
■列一个清单,并严格按清单购物
■脑子里有一个预算,大约花多少钱
■只用现金购物
■避免饥饿时购物
■尝试网购
英媒的数据显示,英国每15宗网购交易中,就有一宗是在午夜至清晨6点时间段里进行。商家在网站和软件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调研显示,客流量高峰出现在晚上9点,大约在凌晨一点时结束。这个时间段内,18至24岁的客户在网上最为活跃,而裙子和上衣是最受欢迎的单品。电子產品零售商Currys PC World告诉BBC,其网站的流量通常在工作日晚上的20:00至22:00点钟之间达到峰值,去年,22:00至03:00点钟之间购物的客户增加了10%。零售商表示,吸引最多流量的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游戏硬件、笔记本电脑组件和游戏配件。为什么人们非要这么晚网上购物呢?住在伦敦的医生罗曼娜·库哈伊表示,睡前是她每天仅有可以网购的时间段,无论是购买生活必需品还是冲动型消费。许多女性告诉BBC她们喜欢在深夜购买衣服,甚至在深夜下单买食品和杂货。“我的大脑晚上时会很兴奋,所以我经常会买房子的装饰品以及衣服和食物。”一位名叫凯利·瓦特的销售总监如此告诉BBC。
研究发现深夜网购者主要是女性,但是,深夜购物的男性要比女性的消费更高。凌晨时段网站上售出的最受欢迎的五大商品是:被套、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冰箱。27岁的卢克告诉BBC,他和其同居伴侣每周工作45至50个小时,他们喜欢通过网购完成生活杂事,这样周末就可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零售商表示,许多网购消费其实并不冲动,消费者通常之前已至少一次浏览过该产品,他们常常先在台式电脑上查看,然后晚上突然决定在手机上下单。心电图技师塔亚·约翰斯顿告诉BBC:“我坐在那里把货物放进购物车,然后在深夜网购。不知道为什么,大约在晚上11:47分钟的时候,原本很夸张的衣服穿在模特身上突然变得恰到好处了,于是冲动地买下。” 深夜购物潮过去两年里进一步增长,零售商们不得不考虑延长雇员的工作时间,特别是网购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研究还表明,如今运营一个线上电子商务网站的成本与经营一家实体店大致相当。
郭莹
英籍华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为港台、新加坡、欧洲及中国大陆媒体报道西方世界。著作有:环球行纪实《相识西风》;
国内首部群体老外在中国纪实《老外侃中国》;
中国女性越洋婚恋生存实录《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
深度剖析欧洲社会、文化纪实《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曾荣获“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亚军;
上海《新民晚报》“我的第一本书征文奖”季军。曾作为时事评论员参与凤凰卫视节目。曾任教香港公开大学硕士生班文学评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