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王肖阳 梁洁
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成都高新区联合启动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成都)。项目下设的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为国内首个UNDP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以其遍布120多个国家的创新实验室网络(Accelerator Labs)为依托,通过引入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科技、金融与社会创新,以全新的思维与落地模式为抓手,以注重论证和实践研究的方式,多方联动,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助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加速实现。
2022年5月,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在全国城市中率先特别提出要做大做强碳中和服务业:到2025年,绿色低碳服务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培育一批绿色低碳服务供应商,完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服务业体系。在此背景下,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提出“碳中和服務业枢纽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拟将成都高新区作为碳中和服务业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分析碳中和服务业在此地发展的先天条件和具体策略。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受委托承研此课题,开展了大量案头研究和走访调研工作,合作完成了《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该项研究首次定义了“碳中和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并深刻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培育碳中和服务业的自有禀赋和多重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及措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的概念源于1985年印发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指在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型产业开发区1,其建设旨在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经30余年发展,高新区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69家,生产总值共计13.6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3.3%2。
此项研究注重科学性和实证性,为成都高新区做大做强碳中和服务业、获得城市发展新动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服务成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该项研究同样对于我国高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启示借鉴意义。
一、国家低碳转型战略背景下碳中和服务业应势而生
近年来,气候变化影响逐渐显现,广泛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世界多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并将低碳转型发展充分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在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公民个人等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职责。例如,政府需要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低碳转型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等;
企业和社会机构需要摸清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制定碳减排、碳中和目标,规避各类风险,探索未来发展路径等;
公民个人需要提高低碳意识,开展绿色消费,践行低碳行为等。因此,可满足以上多元主体的共同需求,服务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新业态需求渐起,碳中和服务业应势而生。
本研究通过案头研究,走访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十多家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访谈五十余位跨领域专家、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碳中和服务业”的定义(见图1)。确立了碳中和服务业范畴和细化分类,阐述了碳中和服务业的目标、手段、服务对象等,建立起碳中和产业基本范式,勾勒出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见图2),为培育碳中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碳中和服务业是指为实现“双碳”及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数字科技为支持手段,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等碳中和发展需求的多元主体共建、共创的新型现代服务业产业形态。
具体而言,碳中和服务业可分为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大领域。它们各自提供细分碳中和服务的产业生态位不同、功能角色不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动关系。
碳数据服务是指提供碳排放核算、核查、认证、数据采集等服务为一体,为其在各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的产业。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业/机构、产品、公众等。
气候投融资服务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碳资产管理与交易、气候债券、信贷保险、低碳基金等。
碳咨询服务是指专业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类方法手段,对委托方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专业性建议的服务业。其中包括专业研究、碳中和路径、减排项目开发等。
碳法务服务是指在碳交易、减排项目开发、气候投融资等低碳发展领域中维护企业、个人等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各主体在合规、履约、诉讼等方面法律风险等的法律服务。
碳宣教服务是指针对低碳发展、气候变化、碳中和等相关领域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政府层面、从业人员、公众层面等。
二、成都高新区具备培育碳中和服务业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与优势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成立三十多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改革、开发、创新,当前综合实力已步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3。
本项创新研究选取成都高新区为碳中和服务业产业培育发展的实验田,通过调查研究发掘出成都高新区培育发展碳中和服务业的诸多资源禀赋和优势。可以说,成都高新区依托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生态能源禀赋、政策措施红利,再加上自身的产业优势和人才基础,以及已有的碳中和服务业积累,具备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基础保障和多重优势。
四川省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成都市发展定位清晰。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中国七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铁路和航空运输条件便利。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领头羊,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常住人口超2000万,经济总量近2万亿,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成都高新区可充分利用此优势,建立广泛辐射西南、中国、世界的碳中和服务业枢纽。
四川省拥有丰富生态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成都市拥有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四川省各类可再生能源可开发潜力巨大,能为本地及周边区域能源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四川省生态资源丰富,造林碳汇、竹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汇可开发潜力巨大。成都市积极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当地居民在提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认可度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模式。基于上述各类优势,成都高新区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拥有资源基础和群众基础。
成都高新区拥有多重政策优势,蓄势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以《中共中央 国務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引领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部署多项任务。四川省、成都市均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顶层设计号召,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此外,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重要发起方4,承诺将积极培育支持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着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国际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乘势而上,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势在必行。
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多类专业人才聚集。成都高新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6亿元5,凭借不到成都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成都市1/8的GDP6。截至2022年4月,成都高新区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3315家,世界500强企业132家,并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1家7。此外,成都高新区一直重视和推进落实人才吸引工作。据统计,截至2022年初,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各类人才超70万人,且近年来每年新增外来从业人员超10万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户近5万人8。高新区凭借本地的优质产业基础和人才积累,碳中和服务业培育发展具有极大优势。
成都市已有碳中和服务业产业积累,产业生态圈已崭露头角。四川省是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先行者,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于2011年经国家备案成立,注册于成都高新区,并于2016年正式开市,同时挂牌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在当地充分发挥市场培育功能9。此外,调研发现,成都市本地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条,产业生态圈显现。这表明成都高新区可充分运用成都市已有的产业积累资源,加快推动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
三、加快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对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成都高新区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将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强化枢纽中心定位三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碳中和服务业是战略性的新型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碳中和服务业是在国家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催生的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快和逐渐深入,预计各主体相关业务需求将呈指数型上升,产业发展将出现爆发期。当前,国内各高新区暂无发展碳中和服务业的先例和经验,成都高新区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成包含碳数据、气候投融资、碳咨询、碳法务、碳宣教五类碳中和服务业聚集的产业集群,可为多方主体在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层面提供一条龙、全产业链的服务。这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此外,碳中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还将有效赋能当地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工作,产业发展、低碳转型、企业落户、人才聚集将形成正反馈机制,助推成都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服务业将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构建融合互补产业新生态。当前成都高新区已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以发展碳中和服务业为抓手,推动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强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优势。一方面,碳中和服务业在当地的培育和发展将有效带动主导产业转型,助推企业开展低碳投资、低碳建设、低碳运营和低碳创新,赋予其新的“低碳竞争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低碳领军企业。另一方面,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也可助推碳中和服务业在当地快速落地和发展。最终,碳中和服务业将和成都高新区各经济支柱产业形成共生效应,促进产业、低碳、金融的良性循环,推动多产业链有机融合,同时提高各产业低碳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率。
碳中和服务业将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枢纽中心定位。成都高新区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立足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地方资源禀赋等因素,须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强化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成都高新区可将碳中和服务业培育为优势产业,同时将服务业不同环节适配对接至相应区域。具体来说,成都高新区可作为创新低碳发展引擎,充分开展资源配置工作,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高效流动,实现不同区域重大战略间的优势互补,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带动整体区域创新水平全面提升。例如,可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广泛开展区域联动工作,可将气候投融资服务业的部分产业发展对接至四川省天府新区和重庆市两江新区两个国家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更广泛的区域和民众。
四、培育发展碳中和服务业为成都高新区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抓手
国家高新区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2020年底,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69家,各高新区产业基础、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面临相同的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需求。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碳中和服务业正是在碳中和背景下萌生、发展的新型产业。全国各高新区可以此为契机,在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服务本地产业低碳转型,带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大力培育和发展碳中和服务业,将为成都高新区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赋予历史性的新机遇。
在创新体制機制方面,高新区可为碳中和服务业培育发展设立专门政策。例如,通过实施“链长制”全面统筹碳中和服务业产业链建设,采用“培育链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融通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还可对重点招引企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加快企业落地。
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高新区可持续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碳中和服务业企业实施减税降费、财政补贴等多类措施。同时,还可合理灵活运用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在产业发展初期进行重点培育。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高新区可结合自身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充分融合碳中和服务业的产业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在培育本地新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现有产业持续升级转型。
在增强国际合作方面,高新区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泛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与各类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国际知名城市或区域缔结友好城市,为各类合作交流提供基础平台。还可采取各类政策措施,推动本地区产品开展各类国际质量认证、碳足迹认证等,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当前正是培育碳中和服务业政策发力的较好窗口期。期待我国更多高新区开展碳中和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工作,以点带线成面,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共建、共创、共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03-13,
2.国务院.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1/10/content_5725958.htm
3.人民网, 成都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 阔步高质量征程. http://sc.people.com.cn/n2/2020/0513/c345167-34012940.html
4.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国家高新区发起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 2021—06—09, https://www.ncsti.gov.cn/kjdt/xwjj/202106/t20210609_34074.html
5.新华社, 增速11.1% 成都高新区2021年GDP迈上2800亿元台阶, 2022—01—28, http://sc.news.cn/content/2022—01/28/c_1128309696.htm
6.川商总会, 双城机遇|成都高新区:
迎来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契机, 2021—04—26, https://mp.weixin.qq.com/s/aA4pK4nhZoBWT872BX0peg
7.新华社, 增速11.1% 成都高新区2021年GDP迈上2800亿元台阶, 2022—01—28, http://sc.news.cn/content/2022—01/28/c_1128309696.htm
8.同7
9.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获批, 2016—07—10, 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1607/55583517.html
作者:李文,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肖阳,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梁洁,SPAR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可持续发展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