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鹏
20岁就加入中国作协的陈伟军,一直有颗赤子之心。他出身贫寒,捡过猪粪、割过猪草、播种插秧、割稻晒谷,这些刻着鲜明乡村印记的经历既让他保持了勤勉、质朴与节俭,也成了他笔下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他新近出版的儿童文学小说《少年奔跑在田间》便由此脱胎,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当年的少年还在,少年与村庄的血脉依旧流淌。”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顾晓芸毕业后想要回到农村,一家人都不同意,其中就有主人公顾小森。从不想让姐姐留下,到主动把姐姐留在农村,顾小森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标志着他从一个只知道學习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顾小森的成长与蜕变便是小说的主线。
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小切口——花生是埋在地里的。这是一个常识,但包括顾小森在内的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第一次独自回乡,是为了劝回姐姐,也是为了看看花生埋在地里的样子。
纵观整部小说,这句话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对于顾小森而言,他原以为自己像是长在树上的花生,每学期评上三好学生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在农村,他依次完成姐姐布置的五个任务后,一步步地摆脱了“城里人”的标签,完全融入农村的生态体系中。他成了埋在地里的花生,在乡村的文化滋润和村民的人性照耀下,他更全面地成长,除了学习之外,一无是处的空白都被填补、丰富。
对于以姐姐为代表的返乡大学生而言,花生是他们建设家乡、奉献青春的象征。在小说中,呈现出一种轮回。奶奶在当知青时,从城市里带着知识和技能去往农村,把贫瘠与荒芜开垦成热土;
父亲从农村里走出来,把生活的圆点挪到城市里;
姐姐又从城市回到农村,和同学一起放弃舒适的生活,投身艰苦的环境中,开民宿,借助新时代的网络技术等帮村民们的土特产找销路,造福乡里乡亲,让村庄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花生长在树上这种错误的认知像是一条裂痕,横亘在城乡文明之间。城市里的人过着不沾土腥味的生活,所接触到的都是几次加工后的农产品,见不到它们存在于自然中的样子,也不愿意去遍布禽兽粪便的农村道路上行走,对农村避而远之。渐渐地,他们的心中没有了田野的鸟鸣与长风,眼中少了天真烂漫的光亮。这不仅让童年缺少了五彩斑斓的一部分,也让他们无法对乡土形成深厚的感情。而这对于想要发展、想要摆脱贫困与落后,急需人才的农村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这部以儿童为读者的小说极具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只要心中有热爱,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青春的舞台。”在孩子们最需要引导的时候,帮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他们长大成才后,或许就会有人愿意去偏远地区支教,扎根基层,奔走在田间地头,致力于乡村振兴。那注定是文学价值最好的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是以五年级学生顾小森的视角展开,让孩子们更能感同身受。此外,行文中融入大量富有童趣的内容,比如作者把吵闹的公交车比作蜜蜂王朝,把满满当当的车子比作夹满食材的超级汉堡,这些无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顾小森最终获得启示:“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还应该将目光放在我们身边的一切。”现在,他知道了花生原来不长在树上,而我们呢,会让花生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树上?
编辑 周晓序 2475496811@qq.com
猜你喜欢花生姐姐小说掏花生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2年10期)2022-12-09Cлово месяца中国(俄文)(2020年9期)2020-11-23那些小说教我的事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到底埋在哪棵树下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16年4期)2016-11-07花生去哪儿了学苑创造·A版(2016年7期)2016-07-06认识“黑”字学苑创造·A版(2016年3期)2016-04-16巧手姐姐故事作文·低年级(2009年10期)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