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6-08 1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国现代史”课程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30年间的中国历史,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近年来,安徽大学围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重教学资源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重视课程实践,强化协同育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资源;
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6-0054-03

作者简介:朱正业(1970—),男,安徽肥西人,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建设项目;
2021年安徽省一流线下课程“中国现代史”(2021xxkc007);

2021年安徽省“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探索”(2021sx003)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有着5 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1]。

在这个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中国现代史”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中国通史范畴,上接“中国近代史”,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中国现代史”是安徽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课程。该课程曾于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并于2005年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2021年,该课程入选安徽省省级一流线下课程。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安徽大学围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中国现代史的研究背景

“中国现代史”课程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30年间的中国历史,以历史演变的大势为主,政治是主线索,兼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教师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知识,认识中国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学科理论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以及借鉴历史考察现实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或在机关、新闻出版、文旅、文博等部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就学术研究而言,越來越多的学者主张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主张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10年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中国近代史的学科范围。其中,以五四运动为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1919年至1949年(大约30年),很多高校课程设置上仍然沿袭已有的“中国现代史”名称。近年来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如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魏宏运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等直接称之为“中国现代史”。已入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也有称为“中国现代史”的。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大多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虽为1840年至1949年,以1919年为界分为上下册,而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但在具体授课时,还是把1840年至1949年分成“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两个课程进行教学。

中国现代史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革命史指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而中共党史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相比较,中国现代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史与其说是一门学科,倒不如说是一个课程或学科名称而已,因为那时的研究内容或研究面很窄,研究视野仍处于中共党史和革命史的架构下,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党史或革命史,讲授内容亦完全如此[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史研究逐步活跃起来,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史学研究领域涌现的新成果转化为历史教学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

“中国现代史”作为高校历史学专业核心课程,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有不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主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史”则以1919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人物活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时指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

二、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4]。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发挥育人功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现代史”课程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活教材”。这一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5]。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中注重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衔接,体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设计。如讲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时,不仅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還要反映课程的育人特色。授课教师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和取得的成就,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然后,通过“一大”代表选择的不同道路与经历的不同命运,启发学生思考,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有全面的认识,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现代史”课程与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红色基因,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安徽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可以为“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提供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教学素材。在革命战争时期,安徽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皖西革命根据地,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其中新四军在此创立了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里成为渡江战役与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在安徽省这一革命热土上,蕴含着铁军精神、大别山精神等宝贵精神,涌现出陈独秀、王稼祥、戴安澜、卫立煌、孙立人、张治中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充满着感人的爱国故事。传承与弘扬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课程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三、注重教学资源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作为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史”课程需要与前修课程“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后续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加强“中国现代史”配套课程建设,如开设“中国现代政治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化历程”等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建构具有丰富课程资源的相关课程体系群。

注重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既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安徽大学依托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国现代史”教学资源库,完善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文献、拓展阅读、案例、作业、思考题等课程资源。正在建设相关的图像资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课程资源,以及研究成果库、师生互动交流区等。课程资源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全面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这些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通过这一资源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可以检索、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增强课程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为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历史图像资源的关注显得十分必要。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随着摄影技术的传入和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图像成为时人记录历史的重要途径。图像史料主要由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组成,图片资料包括绘画、照片、历史地图等,影像资料包括影视、新闻片、纪录片等。这些图像资料将反映历史风貌的各种事实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出回归历史的真实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课程实践,强化协同育人

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教学存在弱化、形式化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感知历史,安徽大学以现有合作平台为基础,推进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联合培养的育人模式。

目前,历史学院与安徽省名人馆、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共建专业实习基地,实施定点专业实习,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开展历史文化系列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采用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举办“中国现代史”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线上或线下形式的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开展文化资源调查、访谈等,撰写调研报告,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等遴选论文题目,到档案馆、方志办、党史办等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历史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将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史”课程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就近参观的便利,组织学生在安徽省开展实践教学。“安徽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 31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1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3座,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66个、居全国第六。”[6]纪念馆是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讲授“中国现代史”课程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陈独秀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讲授“土地革命战争”相关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讲授“皖南事变”相关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讲授“渡江战役”相关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此外,学校还组织安排学生到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进行实训实习,或指导学生开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總之,“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通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安徽大学围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使课程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提高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实践,强化协同育人,将知识传授和实践调研相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EB/ OL].(2015-08-23)[2022-10-11]. https://news. 12371.cn/2015/08/23/ARTI1440327955773154.shtml.

[2] 张宪文.构建科学的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J].安徽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1-2.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4-16)[2022-10-11]. https://china.huanqiu. com/article/42jzX6PaYNV.

[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2022-10-11]. http://edu.people.com. cn/GB/8216/421254/.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EB/OL].(2021-07-01)[2022-10-11]. https:// www.gov.cn/zhuanti/100zhounian/.

[6] 范孝东.安徽:红色资源怎样管好用好[EB/OL]. (2021-11-25)[2022-10-11].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17362790152700853&wfr=spider&for=pc.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改革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0期)2016-12-05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2016-03-01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

推荐访问:现代史 教学改革 中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