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问题为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章节为例

以问题为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章节为例

时间:2024-06-04 1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关小学 雷 静

古希腊哲学家对于问题和思维提出过这样的著名论述:“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启发他们产生“头脑风暴”,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相较于更大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深度学习的能力和动力都有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善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

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而言,一个由学生主动提出的、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通常大于一个由教师提出、学生解答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掌控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中,有学生就对面积的转化这一概念质疑:面积转化方法是否可以应用到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问题上呢?这时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质疑的时机,通过分组,要求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答案。多个小组在对多种平行四边形进行面积转化之后,得出结论:面积转化法适用于所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对学生来说,这是他们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不论结论是否正确,探索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提问的机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和习惯。

情境设计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直观性与具象思维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情境设计仍然无法摆脱“应用题”题干的模式,学生难免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枯燥感。因此,要想真正利用情境设计达到导入课程、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能够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出符合生活实际又充满趣味性的情境,能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因此,教师只需要合理选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问题导入即可。比如,教师展示了一幅连环画:小明的妈妈觉得家里有一面墙全部都是白色,太单调,不好看,于是就要求小明的爸爸重新装饰一下。小明的爸爸买回来一幅菱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挂画,挂上之后,小明的爸爸妈妈一起站在远处观察这幅挂画。请问同学们,他们在观察什么呢?有过生活经验的同学肯定都能想到是在观察这幅挂画挂在这面墙上是否合适。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判断这幅画是否合适呢?学生从各个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学生考虑到了挂画的内容,有学生考虑到了挂画的颜色,也有同学考虑到了挂画的大小是否合适。教师可以就“挂画的大小”这个答案,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概念,完成课程内容的导入。从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数学题目,来源于生活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是学习的常态。教师不能单纯为了课堂的流畅而忽视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猜想和实际产生的冲突。相反,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到在这些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学习的深度才能通过思考得到保证。如果学生不能发现以及解决冲突,那么知识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是浮于表面的,不能达到足够的深度,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可能会产生冲突的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问题,尝试得到答案。例如:爸爸和小明在楼下用油漆喷绘自己家的停车位,爸爸花50 元买了一桶涂料,涂料店的老板告诉爸爸一平方米的面积需要消耗大约2 元钱的涂料,爸爸买来的涂料够用吗?接着,教师展示出小明家的车位是一个长为6 米,宽为4 米的长方形,学生能够很快计算得出涂料是够用的。小明家的车位有了独特的颜色,小美也想改变自己家车位的颜色,教师再展示出小美家的车位是一个前后(底)为6 米,左右宽度为4 米的平行四边形,这时再提出问题:涂料够用吗?这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利用问题转化的能力,把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许多学生在探索问题中会发现,将已学知识应用到这个问题上时遇到了障碍,知识迁移与现实问题发生了冲突,学生会更加渴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激发出来。

对于深度学习而言,教师应当重点把握课堂的节奏,抓重点、节点,把握章节中的关键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重视备课,深挖课本,强化自己的设问意识,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前准备,从而在课堂中能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游刃有余。同时,教师通过模拟学生的思维历程,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中,教师根据研判,可以发掘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疑问:在研究、尝试之后,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不等于两条边的乘积。学生通常在研究到这一步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卡壳”,因为之前学过的面积计算的方法都与两条边长相关,学生的思维中还没有新的面积计算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折叠、剪切、拼接等各种方式,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变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通过尝试得出问题的答案:竖直剪开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就可以转化为一个面积与其相同的长方形。由此,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动手,能够自主地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可见,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节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完成深度学习。

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的时候,设计问题的维度和视角不能狭隘,需要从较为广阔的视角进行设计。在设计问题和情境时,要尽量设计开放式的问题,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养成探讨问题本质,不浮于表面地看待数学问题的习惯。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中,在学生发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时候,教师应当做好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底乘高的计算方式来进行面积计算的准备。因此,在设计问题和课件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只展示一种面积计算方法而忽视另一个。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分别用两种面积转化方法,用不同的底和高进行面积计算。只有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动手算过、画过或者拼接过这两种选择底和高的方式,亲自得出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面积的大小是相等的这个结果,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感受才会深刻,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才有可能想到有两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可以极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思维阈值,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数学学习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思维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应当设计更多符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情境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行探索,达到知识运用和迁移的目的,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块长为10 米,宽为8 米的长方形木板上,要镶嵌几块底为4 米,高为3 米的平行四边形挂画,其余的部分喷上不同颜色的涂料,问:喷涂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应用题,不但考查学生能否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还考查学生能否想到平行四边形摆放的位置和方式不同,长方形木板上能摆放的挂画的数量就是不同的,并且,能够摆放相同数量时,不同的学生给出的摆放方法也是不同的。这样开放性的思考过程极为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将得到非常快的提高。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和探索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注意问题冲突,加深学习印象;
把握好学生思考时会遇到的障碍节点,精心备课;
尝试拓展问题的思维广度,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总之,教师需要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宗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真正解决问题和进行知识迁移的时候,能够较好地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展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章节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围面积最大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2年5期)2022-06-02平行四边形的烦恼数学大王·低年级(2019年10期)2019-11-25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面积最少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4期)2018-06-22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新高考·高三数学(2017年4期)2017-07-10“平行四边形”易错题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4期)2017-07-08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找图形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12期)2016-12-07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2期)2016-04-13

推荐访问:上册 为例 五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