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远
魔术表演往往让我们大开眼界、不敢相信,魔术师真是太神奇了!可是你知道吗?在战场上也有“魔术师”,它们专门对敌人的武器施展魔法,让敌人的武器失灵。
1999 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科索沃战争。就在这场战争中,一架美军B-1B 轰炸机装满一“肚子”的炸弹向目标飞去,准备把南联盟的军事目标炸个稀巴烂。可是,南联盟的地面防空部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早有防备,只要美军的轰炸机被雷达锁定,他们就会马上发射导弹,让这个入侵者有来无回。
很快,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的指挥官传来了命令:“前方发现来袭敌机,导弹锁定目标,准备发射,5,4,3……发射!”只见一枚枚早已对准来袭的轰炸机的地空导弹像一条条火蛇一般呼啸而起,直接向轰炸机飞去。那种气势简直是要把飞机炸个粉碎。
B-1B 轰炸机的飞行员发现了来袭的导弹,他并没有太慌张,因为他手里有一张王牌。只见他按下操作台上的一个按钮,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轰炸机周围就像燃放了焰火一般,一个个小火球带着尾焰向四面八方飞去。紧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几枚导弹,突然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掉转方向,向偏离了飞机的方向飞去。B-1B 轰炸机的飞行员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轰炸机安然无恙,顺利地完成了轰炸任务。而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的指挥官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想这些导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难道真的被施了魔法不成?
还真是有个“魔术师”施了所谓的魔法,这个魔术师就是名气不大可作用不小的诱饵弹。虽然诱饵弹的名字并不算家喻户晓,但它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当年在越南战场上,越南军队就曾使用苏联制造的防空导弹在一个月内击落了美军的24 架战机。后来美军使用了一种可以辐射出强烈红外线的干扰弹,在作战中只要美军把它们投放到飞机的周围,越南的防空导弹就像中了邪一样改变了方向,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诱饵弹。
那么诱饵弹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对导弹施“魔法”的呢?其实,诱饵弹是一种具有较高温度的红外辐射弹,也叫红外干扰弹和红外曳光弹。它主要以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等光混合物为材料,燃烧时能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强度大约是飞机红外辐射的2倍。
大家知道,大部分防空导弹是靠追踪飞机的红外辐射来攻击目标的。可是,当诱饵弹出现在飞机周围时导弹就傻眼了,因为到处都是比飞机强度大很多的红外辐射,究竟哪个是飞机呢?导弹毕竟是个没“脑子”的家伙,它根本判断不清楚,只好看哪里的红外辐射更强,就朝哪里飞去,结果往往是飞向了那个假目标,而真正的飞机早就逃之夭夭了。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诱饵弹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一家共有三兄弟,虽然都是给飞机当替身,但它们所施的魔法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绝招。
大哥:烟火型诱饵弹。它主要是由镁粉等易燃材料制成。当飞机被导弹锁定,紧紧尾随时,它就会发射烟火诱饵,只需在空中燃烧5~8 秒,就能发出与飞机尾热相近的红外辐射,把导弹骗到别的方向去,使飞机虎口脱险。
老二:燃烧型诱饵弹。确切地说它是飞机携带的一种专门燃料。如果遇到敌人导弹的威胁,飞机就把这种燃料喷洒到空中点燃,形成一个燃烧区。导弹见到空中这一片火海,自然是迷失了自我,只好朝着火海一头扎去,然后引爆自己,飞机得以脱身。
老三:复合型诱饵弹。这是专门用来对付红外和雷达复合制导的导弹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同一弹体内装有红外诱饵和干扰金属箔条,当诱饵弹爆炸时,金属箔条散开,形成干扰区,破坏雷达的工作,将导弹引爆;
另一类是将烟火剂粘在金属箔条的一侧,而在另一侧涂黑漆,诱饵弹爆炸时,在空中形成红外辐射区和干扰区,达到欺骗和干扰的双重目的。
说到诱饵弹,人们往往认为它只在飞机上使用,其实不然,现在它已经出现在海战中,开始为军舰保驾护航了。军舰和飞机一样,也会发出红外辐射,而且军舰目标比飞机大多了,这要是被红外导弹盯上了,可是很危险的呀!
当然,打军舰主意的除了红外导弹,还有激光制导导弹和雷达制导导弹等。就拿激光制导导弹来说吧,由于激光波束窄,方向性强,把激光束对准目标发射后,导弹可以沿着波束飞行,并在飞行过程中随时调整误差。和红外导弹比起来,这家伙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怎么办?别怕,军舰如今也有诱饵弹了。
军舰上的诱饵弹和飞机上的不同,它叫气溶胶红外诱饵弹。如果红外导弹来袭,诱饵弹会在离军舰一定距离处爆炸,喷洒出气溶胶,形成一个气溶胶区域;
这时,军舰上的激光源发射激光束,并在气溶胶上形成军舰的投影,这就是一个假目标;
气溶胶被照射后,通过散射激光或者光化学反应产生红外辐射,欺骗和干扰红外导弹,使军舰没有后顾之忧。当然,如果来袭的是激光制导导弹,气溶胶还能吸收激光于无形,或者通过反射改变激光的返回方向,这样就把激光制导导弹变成“睁眼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