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洁
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表意深厚的特点,成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传承了中华文化,为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品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言能力。
一、了解文言文字词的基本用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了解文言文字词的基本读音、含义、用法。
1.词义扩大
很多文言文中的词汇的含义现在都变得更大了。如《出师表》中“必能使行阵和睦”的“行阵”在这里指的是“部队”。但是现在它不仅指部队,还指“队伍”。《说文解字》中的“皮”也是词义扩大的一种表现。“剥取兽革者谓之皮”本义指“兽皮”。现在指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以及包在外面的东西。如“树皮”“封皮”等。《说文》中的“苦”“大苦,苓也”。“苓”是一种苦菜,表示味苦的意识。现在的“苦”,不仅有“甘苦”之“苦”意思,还衍生出“辛苦”“痛苦”等。学生了解了词义上的变化会更好地理解字词在文章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感受文言表达方式。
2.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也是文言文表达的一种常见方式,它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带来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例如在《出师表》中“优劣得所”中的“优劣”指的是“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而现在的“优劣”指的是“好与坏”。文章中的“当奖率三军”其中的“三军”指的是“全军”。但是现在一般指的就是“陆海空三军”。在其他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在《屈原列传》中“怨”古义是“恨”的意思。“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个“怨”即是古义。今义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从无怨言”“任劳任怨”。学生通过主动感悟理解文言字词含义,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词义转移
文言文中的词汇还有词义发生转移的情况。例如“慢”古义是“怠慢”的意思。今义的“慢”是指速度缓慢,与“快”相对。古今词义的范围,从心理活动转移到动作方面來。《出师表》中“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中的“庶”原来指的是“希望”,但是现在一般指的是“平民”。“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古义指的是痛惜,遗憾;
今义指的是“非常恨”。“卑鄙”的古义是“身份低微,出身不好”,而今义指的是“恶劣”“不道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属于名词;
今义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属于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假”,古义指借助,利用;
后来“假”逐渐转移为“假期”和“真假”的“假”,不仅古义消失了,词性也由原来的动词转变为名词或形容词。学生了解了字词的基本含义会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言简意赅和语言精练。
二、探究文言文表达的含义思想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在品味文言文时,学生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注意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学生会看到文章第一段通过“先帝崩殂,群龙无首”“天下三分,局势不安”等阐述当前形势的不利,需要进言。在表达中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勉励后主应该多听进言,广泛纳谏,不应该妄自菲薄。在第二段也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说出了后主应该在宫中府中赏罚一致,不应该内外有别。对于作奸犯科者,应交负责官员处理。第三、四段推荐宫中贤臣,说出了他们的姓名、特长,并且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推荐。在文章第五段劝谏后主以史为鉴,因为前汉“亲贤远佞”变得兴隆,而后汉却倾颓。在劝谏过程中,指出不应重蹈后汉覆辙。文章第六段指出要感恩明智,感激先帝,尽忠后主。文章后面都是在总结,通过再三勉励后主的方式说出后主应该尽国君之责,最后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会更好地加工语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深入揣摩,捕捉信息
文言文用平淡的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学生会看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达了作者的出身。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的志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以看出作者对先帝的感知。同时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的加工中会感受到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也会了解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还有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通过学生细细品味,学生在探究中捕捉到有效信息,形成对文本的深刻认识,感受到文本思想。在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中展示出了父子之情和君臣之情,语言表达是比较委婉的,通过抒情或叙事的方式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文章中多次提及了先帝,通过反复强调表达了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感叹先帝创业艰辛,警示后主,同时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增强劝勉后主的说服力。
三、评价文言文情感的意味深长
1.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
对文言文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是对文意理解的深化。一篇文章往往瑕瑜互见,要分析出积极和消极因素,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地加以分析。具体地说,可以从看其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看其对待统治阶级的态度、看作者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看其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从客观上指出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对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指出“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表达了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文章中提到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成为了经典名句,也道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2.对艺术特色的分析评价
在对文章艺术特色做分析评价时,学生应该以某些共性特征为知识背景,这样显得较为方便。学生要探究文章的表现手法,理解其中的对比,体会语言表达的巧妙和韵味,通过分析、评价的方式了解文言文艺术特色,体会语言韵味。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古今异义词,它们的含义古今有差别,而且含有很多一词多义,例如“效”,文章中出现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其中“效”表达的含义不同。同时,文章中还有“由是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中的“感激”等也是一词多义,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无穷韵味。
总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和分析,会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感受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表达的情感。学生主动加工和处理会在探究中感受文章的语言效果,也会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态度,赏析到文言文语言的优美。
猜你喜欢古义先帝后主冬之光时代文学·上半月(2020年6期)2020-12-10南唐后主李煜 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出师表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9年6期)2019-02-18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8年31期)2018-09-27《出师表》节选时代英语·高一(2018年4期)2018-09-14出师表(节选)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8年20期)2018-09-05春从天上来·南唐后主新农业(2018年6期)2018-01-17乐不思蜀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8期)2016-05-14“上帝”考管子学刊(2016年1期)2016-02-03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中医药通报(2015年1期)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