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香港数学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

香港数学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

时间:2024-06-03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游利瑛 游文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片雪花也都有自己的形状,人亦如此。即便是双胞胎,外貌相似但个性也有差异,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就更加明显。记得在赴港交流时,香港教育局的陈森泉先生就给我们讲了香港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下面是他举的例子。

有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还不会写数,如听到数字三百五十七,学生会写成300 50 7。有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还不会十以内数的连减。师:10-5-2,等于多少?生:7。师:为什么?生:因为5-2=3,10-3=7。师:10张购物券,用了5张后又用了2张,还剩几张?生:3张。师:那么10-5-2等于?生:7。该生对分开的算式会计算,但连减却不会了。学习差异源自个体学习特性上的各种差异,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这种差异是长期存在的,教师要接受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香港教师的做法如下。

一、接受差异

香港教师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力、情感等方面也都有差异。香港教师接受学生差异,对学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就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性、拓展性和创新性的练习,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理解能力弱、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就让他们多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多给予辅导,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之处,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辨别差异

香港教师还常常在课前分发预习单、任务单,在课中通过交流活动、書面练习、学习评价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他们的教学目标也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定。如香港某校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目标如下。

(一)“高铁组”目标:1.认识“米”是测量长度的单位,掌握1米长度的概念。2.用“米”作单位,估计不同对象的长度比1米长些或短些,建立量感。3.认识如何把复名数转为单名数,记录对象的长度和不同对象间的距离。4.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对象、设施或运动跑道的长度。5.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度测量。6.掌握如何读出米尺上的刻度。

(二)“动车组”目标:1.认识“米”是测量长度的单位,掌握1米长度的概念。2.用“米”作单位,估计不同对象的长度比1米长些或短些,建立量感。3.能够以“永备尺”估计、记录对象的长度和对象间的距离。4.掌握如何读出米尺上的刻度。课堂教学通过不同组目标的达成,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三、照顾差异

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育的进步。倡导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照顾差异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或抹平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是让有差异的个体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取得进步。香港是小班制教学,每班不多于32人,而且采用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作业分层等);
同时,香港学校设有“个别辅导室”专门用来“培优补差”,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香港有“双师教学”(主师负责知识教学,辅师负责学生管理)、“轮班教学”(一个知识点由一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另一个知识点由另一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等策略,以此来加强教学管理,有效跟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辅导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香港的数学教师会很频繁地利用“工作纸(学习任务单)”来辅助教学,“工作纸”大多是教师个人或年级组课前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完成,通过知识点和小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本堂课所学内容。通常活动体验式、探究发现式、实践应用式等“工作纸”,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一节课的教学情况,提高教学的效率,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香港教师还根据班级内学生能力的差异,设置多元的学习活动,如合作学习、分层作业等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会利用多元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黑板、实体教具等,为学生创设多样情境,调动多感官的参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如“米的认识”,香港教师就是通过七次课堂学习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活动一:测量短件物品。1.复习厘米、长度、宽度的概念。2.学生对较短的物品(文具、书本、书桌等)进行长度测量。3.提醒学生在测量对象的长度时,对象必须与量尺紧贴,成平行的状态,不可倾斜,测量时应从0 cm开始,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活动二:测量长件物品。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对长度较长的物品(图书柜、黑板)进行测量。2.讨论:用短的厘米尺测量较长的对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3.利用米尺测量对象,如书桌的高度、教室门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图书柜的高度。

活动三:精明眼。1.让学生展开双手,用自己做的米尺比一下,看自己展开双手的长度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2.让学生进行估计比赛:哪一个同学的高度约1米,教室内哪一件东西的长度或高度约1米,学校或家中哪一件东西的长度或高度约1米。3.引导学生留意高为1米的参照物,把这个参照物的高度或长度多看几次,以加深印象,掌握1米大约的长度。

活动四:又快又准。1.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每次各组只派一人参赛。2.教师在屏幕中展示若干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高度或长度。3.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不同的图片及图中物品的长度数字,让学生以最快速度说出应用“厘米”或“米”作长度单位。

活动五:神奇小画家。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每组组员轮流操作,配合在黑板上绘画出一条长1米的线段,哪一组所画的线段最接近1米的为胜。

活动六:超级无敌估估估。1.教师在屏幕上展示若干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估计该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的长度,最准确说出该物品长度的为胜。2.引导学生选择用单名数表示长度或高度。3.通过屏幕展示两种对象的图片,其中一种的长度是已知的,引导学生借由已知对象的长度,去估计另一种未知对象的长度。

活动七:小小测量师。1.学生分组对操场跑道和篮球场进行测量。教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卷尺、滚轮、永备尺,引导学生在测量不同的对象时,要考虑使用合适的量度工具。2.在空地贴上10米长的红胶纸,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下10米约等于多少个步距。

可以看出,香港的小学数学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问题探究意识。“米的认识”这节内容,教师就是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了灵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当然,香港教师除了在课堂的教学中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外,还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协同努力。他们从群体学生走向个体学生,从尊重学生到读懂学生,从牵引学生走向发展学生,在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们绽放出了各自绚丽的光芒。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香港福建中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米尺长度对象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4期)2021-08-301米的长度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0年9期)2020-10-27任务驱动学习:用学具串联长度单位的复盘和预告江西教育B(2020年2期)2020-05-06我的米尺我做主作文大王·低年级(2020年2期)2020-03-13我的米尺我做主数学大王·低年级(2020年2期)2020-03-13神奇的米尺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18年4期)2018-05-07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爱的长度作文大王·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2-05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7年12期)2017-11-22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1期)2016-12-01

推荐访问:香港 差异 面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