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坤英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 山东 青岛 266555)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语文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等。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模块,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方法单一,难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重视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展开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通过核心素养的渗透,有助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的提升,还能够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使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一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利用文本材料对语言文化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需要对阅读材料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下,必须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及情感态度。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发展情况,对学生展开语文知识内容阅读学习给予正确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1]。
2.1 教学现状。阅读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模块,其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受制于传统思想,导致其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2.1.1 阅读教学内容筛选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通常需根据教学大纲目标要求,精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并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特点,导致所学阅读内容虽然具有丰富的哲理,但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内容的理解难度。不仅如此,由于阅读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相脱节,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愿主动进行阅读,外加阅读内容理解难度颇高,难以体验到阅读魅力及快乐,这样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抑制,进一步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2]。例如:语文教师在科普类文章教学之后,为增加学生对科普类文章的了解,往往会选择一些《望洞庭》、《自然之道》之类的科普文和古诗,这些阅读材料虽然内容优美,但在内容方面比较严谨,加上理解难度比较大,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阅读压力加大,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最终会影响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和提高。
2.1.2 阅读氛围营造不足。良好的环境往往起到一定的熏染效果,为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条件。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导致其在实际行动中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需重视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以此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但是,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由于传统思想的局限,习惯采取统一标准的灌输式教学措施,在教学内容上显得乏味、枯燥,难以激活语文课堂阅读氛围,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当中,即表现为“教师要求读什么内容,学生便读什么内容。”在此情况下,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会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提升。
2.2 阅读教学要求。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重视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落实,并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2.2.1 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落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基本路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使育人与树人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路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重视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技法,让学生能够在长期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接受熏陶,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逐步探索到文学的本质,最为关键的是获得情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
2.2.2 重视语言知识积累。语文课程具有文艺性属性,相比较其他课程学习,其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符号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思考,逐渐转变为内在某种审美和精神需求,并且在不断阅读中拓展知识面,同时通过阅读知识来加深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深化对世界的了解,但此类阅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能力,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5]。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
2.2.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技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语文阅读问题,以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并在教学期间充分体现对文章的组织结构、思路线索的分析及串联,以此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游侠培养,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3.1 精选阅读素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类型较多,而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育不够成熟,在知识储备上有限。对此,选取阅读素材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如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求等,才能保证阅读素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阅读内容,在选择过程中,若阅读内容深奥,难以使学生有效理解,则不利于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来感知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不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一步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兴趣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进一步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6]。为此,语文教师应在综合考量各项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浅显易懂且有趣的阅读内容,同时需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核心素养能力水平[7]。比如,在《陶罐和铁罐》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故事创编,随后要求学生以两人为一组,通过趣味对话方式来模拟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对话中记录优美词句,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阅读的趣味性,并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句,以此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3.2 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如前所述,在有效的语文阅读氛围下,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阅读,并提升对语文知识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有效阅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帮助。并且,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建构语文阅读知识体系的同时,不断强化语文阅读能力[8]。为此,在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言情、动作等,都会对学生的阅读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需以亲和、自然、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不受拘束地进行有效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元化手段,比如创设有效阅读情境,或展开小组阅读讨论等,以此使学生参与语文知识阅读的主动性及兴趣得到协同提升。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仿照《朗读者》节目形式,以“访谈+朗读+解析”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以期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阅读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才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当中,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9]。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学下,需让学生认识课文当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等,随后通过多媒体方式来呈现相关的视频片段,以此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将地震中父与子的情感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父亲流露的真实情感,进一步使学生从心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伟大的父爱。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说一说父母给予的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 强化课堂诵读,培养阅读意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诵读,以此使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做出科学合理的引导,将文本诵读的方法及技巧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10]。例如:在《桂花雨》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先进行示范诵读,之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诵读,将文本表达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学生应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教师的示范诵读中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及情绪起伏。学生在进行文本诵读的时候,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完成跟进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强化自身的阅读意识。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诵读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对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诵读课文,以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
3.4 重视文章鉴赏,培养鉴赏能力。文章鉴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从鉴赏的角度、鉴赏的路线和鉴赏效果的评估出发,把相关鉴赏方法向学生传授,以此促进学生语文鉴赏能力水平的提升。但从具体情况层面分析,许多学生在文章鉴赏中存在鉴赏的层次不足、鉴赏的角度狭窄等情况,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含义,这便有必要把正确的鉴赏方法向学生传授,以此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需注意的是,因语文鉴赏方法类型比较多,使得学生不能选择适合自身的鉴赏方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鉴赏路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鉴赏。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分段式筛选阅读方法,让学生完成课文阅读,找出文中最能够产生视觉冲击、情感描写深刻的段落,讲一讲文章使用的描写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情感体验及动作描写,充分感受到解放军战士想要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课文的内容,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协助学生将其他相关鉴赏方向找出,然后围绕课文展开多方面、多维度的思考,促进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提升,且能够了解自身在鉴赏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比如:“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中的“斩钉截铁”能否换成“坚定不移”?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应做好总结,将学生遗漏的部分补充,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同一语境下各个词语的使用效果,应根据文章的情感环境及上下文的内容进行鉴赏学习,思考哪些词语更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
3.5 丰富课堂演绎,培养交际能力。对于课堂演绎来说,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该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有效促进,进一步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发挥课堂演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设计出适合的活动,通过课堂演绎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双方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目前课堂演绎包括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角色诵读、课文剧创编演绎等多种方法,以此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对语文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加深了解,进一步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演绎活动的时候,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课堂演绎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师与学生形成情感链接,进一步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比如:在《穷人》一文教学期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绎,可以选择小品表演,可以选择话剧表演,且能够进一步扩展表演内容,以便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有效拓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课堂演绎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技法,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当然,为提高演绎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分析探究,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应从课堂诵读、文章鉴赏、课堂演绎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此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为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核心素养情感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21年10期)2021-11-01多思少箅彰显素养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1期)2021-02-28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诗歌与情感的断想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湖南教育·C版(2018年10期)2018-10-22台上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0期)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