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时间:2024-06-01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胡艳

摘   要: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本文就如何把握好这三要素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要素   运动能力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持续影响的、面向学生成长全程的必备道德品质和关键运动素质与能力。其中,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它集中反映了体育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为此,一线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要素,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是体能、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它既包含走、跑、跳、爬、翻等基本能力,也包括篮球、足球、游泳等用于比赛或日常锻炼的专项运动技能。当学生参与一项运动时,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在训练中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而增强体育自信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好体能锻炼的计划,教会他们体能锻炼的方法,要求学生将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体能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强健的体格及充沛的体力。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战术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进行单项技术学习的同时,教师要以整体化和主题化的活动来实现技能的横向联系,达到结构化学习的目的。教师还要积极从不同渠道获取重大体育赛事信息,对赛况展开交流和评论,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知识与规则,促使学生学会欣赏体育比赛。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良好的战术意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催生出新的体育技术。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战术意识与能力。

当然,学生只有在练习中不断地去体会、去揣摩、去运用,才能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练”,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组织课堂的分队训练或比赛,促使学生了解比赛的战术,随后对学生进行战术指导。事实上,给学生营造一個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规则。

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整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

健康的行为与习惯,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延伸,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它包括锻炼习惯、情绪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三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作息时间、良好的运动自律性和饮食规律,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反,不良的锻炼习惯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曾经的足坛明星内马尔,就是因为自律性不强,锻炼习惯不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了他的球技,为此受到了广泛批评。而另一足球明星梅西由于有着良好的锻炼习惯,自我管理十分严格,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跑步速度不如以前,但是球技却越来越精湛。由此可见,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时,习惯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没有毅力,经常半途而废。长此以往,不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养成懒惰的习惯。对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在体育运动及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要和他人和谐交往,就要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大家如果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就能更加和谐。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也就能够心胸豁达、乐观,不烦躁、不郁闷、不喜怒无常,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较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周围环境。比赛、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常常发生变化,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去适应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去识别环境,借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只有经得起各种环境的考验,学生才能逐渐学会调节情绪。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当学生在比赛、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认真分析,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下来了,一切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举一个反面的例子,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很多人认为跳高金牌非朱建华莫属,可外界的期盼却成为他身上的负担,他陷入焦虑的情绪,每天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加上比赛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朱建华的比赛节奏被打乱了。此时,他的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全身肌肉发僵,而他本人无法调节这样的情绪,最终夺金失败。

三、注重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它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精神风貌,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学会遵守规则,信奉诚信自律和公平正义;
还要让学生在比赛中克服困难,形成积极进取、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运动品质。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及互帮互助,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同时,教师应该明白,目前的体育运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隐瞒运动员年龄、聘请专业运动员来参加业余比赛等,有的人甚至贿赂裁判,或者靠兴奋剂来博取好成绩。体育道德的滑坡,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些体育违规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

总之,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它们体现了对“完整人”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三者当作一个整体,全面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道萍.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天津教育,2022(34):27-28.

[2]赵超.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6):30-31.

(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中学)

猜你喜欢运动能力要素核心素养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9期)2016-11-26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6期)2016-06-29也谈做人的要素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素养 学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