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量感

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量感

时间:2024-06-01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钱蔚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容量和升的认识”时,教师都很困惑:课中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了体验活动,例如,看一看,1升水大约可以倒在几个一次性杯子里;
估一估,1升水在不同的容器中大约有多少,等等。但当遇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时学生的“量感”明显不足,正确率较低。再次执教此课时,适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量感”的培养成为教师深思的问题。于是,我们从教材、课堂、练习等环节就如何发展学生的“量感”进行了研究与改进。

一、让教材更真实,使学生不仅“看得到”而且“摸得到”

教材将“容积单位”的认识安排在六年级学习“体积单位”之前,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先走进生活,有意识地去寻找生活中的“升和毫升”,去提前直观感知它的存在。在教学这节课的前几天,教师布置了这样的课前实践作业:我们即将与“升和毫升”(毫升是下一课时的内容)做朋友,请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或在家中寻找以“升和毫升”为单位的商品,并带1~2件物品到课堂上,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对“升或毫升”的感受。

教材是平面的,教材中的容器只能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准备真实的容器,如容量接近1升的饭盆、盛水的勺子、2升的饮料瓶等。因此,生活中的锅碗瓢盆会在本节课中大聚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考】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教育不能从已经是最终结果的那些完美的数学系统开始,不能向学生硬性嵌入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的数学结构的方式。张孝达先生更是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学习能够“看得见”的数学,让学生学习能够“摸得着”的数学,让学生学习能够“听得懂”的数学。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提前知道“升”和“毫升”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等知识,而是通过开放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这样的设计将课本中静态的、平面的数学变为了立体的、生动的、真实的数学。当我们看到,学生将1升的饮料瓶、洗发水、洗衣液等物品以及一些容器带到课堂时,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学生是欣喜的、亲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有价值的”,在这里无须教师去言语。

二、让教学更生动,使学生不仅“想得到”而且“感得到”

“容量和升的认识”这一课,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容量、统一容量单位外,重点是建立1升的表象,培养对“升”这个容量单位的量感。量感的培养除了通过标准的量杯测量展示给学生看外,还需要通过丰富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来感知和体验。

【片段一】体验1升有多少

师:看,这就是1升水,有多重呢?谁来感觉一下?

(学生拎一拎)

师:如果用两只手比画一下这1升水,你们能试试吗?

(学生手掌相对,距离1分米左右进行比画)

师:1升水倒在这样的一次性杯子里,你们估计可以倒几杯?

(学生猜测,答案有4杯、5杯、6杯的)

师:咱试试!

(学生把1升水倒入一次性杯子,大约是4杯)

师:据最新报道,一个成年人一天需喝这样的11杯水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你们知道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要喝几升水?

生:2升多一些。

师:同学们,成年人每天要喝大约2升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可是“养生之道”噢!

师:这1升水喝多少口才能喝完呢?我们请四个同学来喝,其他同学数一数(学生很兴奋)。

师:刚才,我们把1升水倒入一次性杯子这样的小容器来体会1升有多少,你们还想怎样体会1升是多少呢?

生:可以倒入盆子、瓶子等一些稍大一点的容器来看看1升是多少。

师:好!各组找一个容器,先估一估,将水倒入,水面有多高,做一个标记,然后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入其中,看看你们估计得准不准,最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1升?

(各组学生再次合作,将1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进行观察)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谈谈对1升的感觉。

生:1升水正好装满我们吃饭的饭盆。

生:1升水装入这样的雪碧瓶是大半瓶子。

……

师:真好!凭着你们对1升的感觉,在桌上能找出容量是1升的容器吗?请把它们高高举起。

师:这些容器的形状虽不相同,可是,它们的容量都是——

生(齐):1升。

【思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舍得花时间从不同的感官来帮助学生建立1升水的量感,巧妙地设计拎一拎、演一演(手势表示)、喝一喝、估一估、验一验的系列活动,逐步建构1升的空间表象。当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了一些熟悉的例子之后,他们在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时,就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有关1升的表象并做出初步的估计和判断。从学生后来对容器容量的估测来看,这样的设计是细腻的、到位的。

【片段二】判断常见容器的容量

1.估计冷水杯的容量

师:估计这个冷水杯的容量是多少?(透明的杯子)

生:我估计3升左右。

师:你为什么估计是3升?

生:因为1升是这么多(學生用手势演示),而冷水杯这么高(手势演示),我估摸大概3升左右。

师:很好,是和我们熟悉的量杯中的1升水进行比较来估计。

(板书:比较)

生:我估计2升左右,因为这个冷水杯和我带的2升的雪碧瓶差不多粗、差不多高。

师:2升的雪碧瓶是你估测的参照对象,不错,你是用了参照的方法进行了估测。

(板书:参照)

师:那到底这个冷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呢?

(教师把1升水倒入杯子)

生(齐):2升。

师(追问):为什么答案一样了呢?

生:水的高度在杯子中间,这个杯子的容量大约是2个1升。

(教师将另外1升水倒入冷水杯子中,正好2升)

师(小结):和熟悉的1升水比较,把熟悉的物体做参照是估计物体容量的好办法。

2.估计水桶的容量

师(面向學生出示水桶):那教室中这个水桶的容量是多少呢?

生:10升,因为这个水桶可以放很多水。

生:我估计是8升,把刚才冷水杯里的水倒4次,就可以倒满了。

生:这个水桶的“腰围”挺大的,我估计它的容量比10升要多。

……

师:到底是多少升?谁的眼力准呢?请8个小组的小组长按顺序把1升水倒入这只水桶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水桶中水的量。

(随着水的倒入,学生感知水桶的容量)

师:8个同学倒完了,这只水桶中共有8升水,满了吗?(没有,还差一点)这只水桶的容量大约是——

生:9~10升。

(估准的学生很兴奋)

师:虽然有的同学估测与9~10升有些差距,但老师已明显感觉到,大家对物体容量的估测有了方法。再考考你们的眼力——

3.估计热水瓶的容量

师(出示普通热水瓶):它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有估计3升的,有估计4升、5升的)

师:我们也用事实来说话,将热水瓶中的水倒入量杯测量一下。

(结果验证大约是2升)

师:热水瓶看起来比2升的雪碧瓶大,容量怎么也是2升呢?

生(观察后,有所感悟):我看到家里的热水瓶里面是有一个瓶子的,热水瓶的容量应该是那个瓶子的容量。

师(顺势将热水瓶的内胆拿出来展示):由此可见,我们估计容器的容量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光看外表。

【思考】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所以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方式来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常见容器的容量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的体验活动注重多感官参与、多角度呈现、多层次设置。在选择的素材上,教师也动足了脑筋,估计冷水杯的容量,教师选择了透明的直圆柱水杯,形状与量杯相似,便于学生比较,能提炼估测的方法:比较法、参照法。水桶的容量不好估,教师的设计别具匠心,没有直接将实际容量告诉学生,而是请每组小组长有序地将各组的1升水倒入水桶中,随着水面的上升,学生不断调整估测的结果,不断积累对于“升”的表象。

同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多个体验活动并非简单地堆砌在一起,体验活动还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辨析、比较等活动,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经验”。例如,在比较环节,由表象识记的直接体验上升到逻辑思维的比较、判断,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个清晰的“参照”,形成了在不同环境下判断物体容积的基本能力。需要判断的场合,都是适合量感形成的环境。课堂现场让我们感到:随着对“升”的感性认识的丰富、估计方法的优化,学生对“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哪怕是大容量的容器,判断得也比较合理。可见,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三、让练习更开放,使知识不仅“做得多”而且“获得多”

数学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培养思维的必要途径。如何使“升”的认识在数学课堂练习中扣住学生的心弦,我们在整合教材练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开放设计。

【开放设计练习一】学生日记

妈妈不在家,我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完晚饭,完成作业后,我便准备洗澡,我在浴缸里放了1升水,上上下下洗得真舒服。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我把衣服放在一个450升的水盆里浸泡了10分钟,妈妈曾说,这样洗得干净。我咕噜咕噜喝了一瓶爱喝的饮料,一看有5升。唉,谁让我这么爱喝呢!

(学生边读边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1升水就这么多,哪能洗澡呀?

生:450升的水盆太大了吧,刚才我们了解到洗澡的浴缸放满水大约是500升。

生:能一下子喝5升饮料,吹牛了吧?我这个饮料瓶才2升,一下子喝2瓶半,不可能!

【思考】“生活世界”是“数学世界”的根基,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世界”中找到原型。将“升”这一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的生活日记中,学生觉得新鲜,读着日记中的内容,尤其是读着刚学的有关“升”的知识,学生觉得可笑,笑着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解释,这样将严肃的数学知识融于“开心一刻”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升”的印象,又参与了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大量”这个概念,学生主动用上了想象、推理、比较等思维活动,量感的培养得到了加强。

【开放设计练习二】向你介绍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为4~5升,平时大约有3~4升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

2.有人观察,一个水龙头没关紧,20分钟会流失1升水。

师:看了这两个信息,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成年人献一些血不会影响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流动的。

师:是的,一般一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人体是不会受到伤害的,长大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大家无偿献血,为拯救他人的生命作贡献。

生:我们洗手、洗勺子后要关紧水龙头,不浪费水。看到水龙头在流水要主动去关,否则会浪费很多水。

【思考】“升”这一容量单位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为拓展学生对“升”的进一步认识,增加了“向你介绍”环节,进一步凸显了“升”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无痕地渗透了数学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热水瓶水桶冷水冷水泡面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0期)2021-10-19跟踪导练(五)(3)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彤彤和水桶小太阳画报(2019年7期)2019-08-08刷爆了三月三(2017年10期)2017-10-25刷爆了三月三(2017年10期)2017-10-25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特别健康·上半月(2017年10期)2017-09-22巧提水桶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7年5期)2017-05-04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特别健康(2017年10期)2017-03-07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两只水桶读写算(上)(2015年11期)2015-07-01

推荐访问: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