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14篇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14篇

时间:2024-05-24 17: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第1篇一、圆柱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两种方式: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14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14篇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篇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0?5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圆柱变形记,圆柱怎么变形成长方体?与长方体又有什么联系?怎么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S侧=2πrh

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0?5+2πrh

体积:V柱=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3Sh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数学因数与倍数知识点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2篇

【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字词学习】

字:谢、罢、藏、掩、遭

词:聪明、逃走、空虚、影子、挪移、旋转、遮挽、伶俐、徘徊、薄雾、头涔涔、泪潸潸

【重点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主要内容】

《匆匆》主要讲了作者在不经意间让时间白白流失了,并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一分一秒。时间在不经意间已经溜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3篇

圆锥

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rrπ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

V=1/3Sh(V=1/3SH)

圆锥的高:

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圆锥的侧面积:

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没展开时是一个曲面。

圆锥的母线:

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上到顶点的距离。

圆锥有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无数条母线,且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不相等的圆柱圆锥不相等。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4篇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

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5、补充知识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 ,把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 ,等于4 ,所以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5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数学基数和序数简介

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基数在数学上,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

序数原来被定义为良序集的序型,而良序集A的序型,作为从A的元素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与A序同构的一切良序集的共同特征,即定义为{B|BA}。

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6篇

第5课《藤野先生》

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重点字词

畸形(jī) 不逊(xùn) 绯红(fēi) 发髻(jì) 芦荟(lú huì) 驿站(yì) 教诲(huì) 芋梗汤(yù gěng) 杳无消息(yǎo)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重点字词

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 和蔼(ǎi)

妯娌(zhóu lǐ) 庚子(gēng) 哭泣(qì) 豪绅(shēn) 衙门(yá) 蛮横(hèng) 慰勉(wèi miǎn) 聊叙(liáo) 不辍劳作(chuò)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文章以中心人物为题,点明了写作对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重点字词

胡髭(zī) 长髯(rán) 蒙昧(mèi)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 鬈发(quán)侏儒(zhū rú) 黯然失色(àn)

滞留(zhì) 藏污纳垢(gòu) 犀利(xī)

粲然(càn) 锃亮(zèng) 广袤无垠(mào) 乡绅(shēn)

第8课《美丽的颜色》

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重点字词

燥热(zào) 炽热(chì) 炼制(liàn) 窒息(zhì) 骤雨(zhòu)

吹嘘(xū)咽喉(yān) 熔化(róng) 残渣(zhā) 沥青(lì)

荧光(yíng) 轮廓(kuò)

学好语文的六个方法

一、条件分析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涉及到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理的分析,在这类分析中,有时要用到语境分析,有时要用到背景分析,而大多情况下则要用条件分析。所谓条件分析,即对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现状进行分析。

如《孔乙已》一课中对孔乙已的外貌描写即反映了孔乙已生活的客观现状。“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按照描写的句序对人物的现状条件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孔乙已“身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是长期不参加劳动和营养不良所致;“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表明了他的贫穷、懒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条件分析的前提是学生对条件内容的把握,这就需要在指导分析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二、因果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课文分析中常常会出现“为什么”的提问。这实质上是在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回答这类问题,常常是要进行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思维。涉及到原因分析,就是指导学生学会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方法。对客观原因的分析涉及到作品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及思想性格。

如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为什么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去”这一问题,就要进行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分析。从客观分析上看,是由于他目睹了朝鲜老妈妈因房子、窝棚连续被敌机毁坏后而痛哭的场景,激起了他对敌人深深的恨;主观分析上看,是年轻战士急切地想直接去打击敌人,为朝鲜人民报仇,从而展示了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境界。

三、联想分析法。

联想是以现有知识认识为基础的一种展开式思维方法。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分析有利于帮助学会巩固以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对有关的课文题目进行以题断义的联想分析。

如通过对《向沙漠进军》这一课题进行联想分析,就可使学生联想到:①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②怎样向沙漠进军;③进军的前景如何。进而联想分析到这应该是属于一篇说明文的文体。通过对《反对自由主义》一文的课题进行联想分析,可以使学生联想到:①什么是自由主义;②为什么要反对自由主义;③怎样去反对自由主义,并进而联想到这是一篇表明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文。

当然,学生的联想活动是以其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对课文的内容分析,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如《孔乙已》一课结尾部分,以孔乙已最后一次喝酒时的人物形象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其最终结局进行联想分析,自然能认识到孔乙已必然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

四、鼓励分析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思对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优化提问的方式,并由此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通过对两篇文章或两句相似的语句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评,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两篇小说题材相同,但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主人公的态度以及主人公的性格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学生经过讨论,比较后得出:前者主要采用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主人公,而后者则采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来刻画孔乙己。主人公的性格也有较多的差异,虽然他们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都追求功名利禄,但范进还表现出卑微、狡猾,甚至虚伪。孔乙己则是善良的。两位作家对两个人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批判和嘲讽。后者除了批判以外还有同情,即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又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古代作品中优秀的散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时写的,但两位作家的胸襟和抱负在相似中又有很多的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后归纳,学生定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7篇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南偏东对应北偏西(不能说成西偏北)

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每走一步,都换一个新的观测点。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8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通风管(求侧面积)。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9篇

圆柱

圆柱的定义

以长方形ABcD的一边绕着另一条边旋转360°,所得到的空间几何体叫做圆柱,即AD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其中AD叫做圆柱的轴,AD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Dc的长度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体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的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所以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表面积S:

S=2-S底+S侧

=2-πr2+cH

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跟长方体、正方体一样,都是底面积×高: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S侧=ch

注:c为πd

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0篇

复习概要总结

(一)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

(二)大作文。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知识点总结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

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章《我最喜欢的×.×》一题,仔细研究,它要求我们写最喜欢的东西或有趣的动物等。如果按《我最喜欢的人--妈妈》来写这就弄错了写作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课间》。有的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操场一角》、《在公共汽车上》。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衣》、《植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就是从时间、地点、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二十年巨变》重点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

二、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三、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把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记叙上。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1篇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2篇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0?5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圆柱变形记,圆柱怎么变形成长方体?与长方体又有什么联系?怎么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S侧=2πrh

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0?5+2πrh

体积:V柱=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3Sh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3篇

(一)积累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壮大、充实。

这种积累应该从小学阶段做起,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与练习。首先体现在生词和语句方面,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每篇课文的生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成语、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等,学生要理解其意思,在行文、造句、写作方面灵活运用,文中的优美段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是明喻还是暗喻?语句用词上有何特点等,这些都是学生要掌握的。有些语句和词语写法新颖,或者是当下难以消化的,这时就需要一个摘抄本,将它们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温故知新。其次,小学阶段还会简单涉及部分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破折号、双引号等。老师要对讲到的课文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做记录,课后自己整理总结,得出规律与结论,为以后的学习扫清“拦路虎”。再次,积累法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积累,课外的阅读也是必需的。新课标要求学生多方面、多元化学习。知识就是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二)“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这是出自孔子《论语?为证》里的一个成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他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小学阶段,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知新”,但是“温故”是必须做到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白天学习的知识在脑子里梳理回放一次,这样可以加深记忆,应用这个方法对于学好语文很有帮助。在回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内容记忆模糊的现象,学生需要勤动手,及时找出课本“温故”,然后合上书再次回忆,直到可以清晰回顾。如时间允许,则可以多次反复回忆。由于是当天所学知识,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大体印象还在,可以达到“短时间,高效率”的高分效果。如果是回到家、合上书、扔一边,对所学知识冷落处理,那么,复习时,面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效果。而且速效学习往往只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内容。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下下策,“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效果好。

(三)背诵法

托尔斯泰曾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有价值的材料,就像常做体操可以增强体力一样,可以增强记忆力。

背诵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语句、段落。古诗词是流传至今的古人的智慧结晶,出彩的诗句承载了诗人多少离愁别绪与悲欢离合。优美的语句段落,是作家对世界万物的独特体会,赋予了万物灵魂。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4篇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

然后按 照求比一个数 多(少)百 分之几(几 分之几)的数 的解题方法 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 :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 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 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

然后按 照求比一个数 多(少)百 分之几(几 分之几)的数 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 :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 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 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 ,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 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 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 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 仅可以支援国 家建设,也 使得个人用 钱更加安全和 有计划,还 可以增 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

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 略:根据实际 需要,对常 见的几种优 惠策略加以分 析和比较, 并能够 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推荐访问:知识点 单元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14篇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实用14篇)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