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答案第1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或彼或此,我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选择,是摇摆于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答案热门14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的答案 第1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或彼或此,我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
选择,是摇摆于多种可能性之间的最后的决断。由于结局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才让人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所以说,学会选择就是学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和把握时机。人虽是自由的,却也只有选择的自由,而并不拥有自由的选择。
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本质决定着选择;选择定义着本质。
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两利取其重;有两害取其轻;也有孤注一掷的赌博式选择……一般来说,选择是痛苦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据说,有一个傻大姐,媒婆替她说亲,问她:“东家人丑而家富,西家人俊而家贫。你选择哪一个?”傻大姐毫不含糊地答道:“那就西家卧而东家食吧。”傻大姐真是傻得可爱,企图利益均沾,不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当鸟儿选择在两翼上系上黄金,就意味着它放弃展翅高飞;选择云天搏击,就意味着放弃身外的负累。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关键就在于你看重什么。
所以说,选择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放弃的学问。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能够放弃,就已经拥有了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及顾全大局的胆识。
人生总是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犹豫不决,就必然会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重新选择。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只有硬着头皮走(继续选择)下去。
后悔是什么?后悔就是以为当初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选择当及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只有参透选择和放弃玄机的人,才能彻悟人生,才能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语文的答案 第2篇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语文的答案 第3篇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坪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提示: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句子,然后相信他们是怎么样跳舞、狂欢的。想象一下他们的舞姿是怎么样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狂欢的时候会说什么,做什么。
2、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答案:
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去旅行了。
蝴蝶一来,他们便打开大门欢迎。
清风一吹,他们便礼貌地打着招呼。
蝴蝶一来,他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语文的答案 第4篇
【答案】不能随意发放降落伞,理由有三:其一,跳伞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其二,跳伞队高度,温度,空气状况,着陆点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三,人多窗门少,很危险。
【解析】本题考查定点概括的能力,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其实是使用了其他的句式对这个问题做了准确的回答,只需要从中攫取关键的信息,稍微改变一下句子的形式即可。第一个理由,原文采用打比方,指出跳伞不是玩篮球那么容易,不是谁都壸掌握;第二个原因,运用反问句,指出面对未知的前景,不是谁都有跳伞的自信;第三处,也是一个反问句,人多舱门少,一定拥挤不堪,自然无法顺利跳伞。稍微修改句式,就可以直接明确的做出回答。
语文的答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语文的答案 第6篇
一、连一连。
zhào chì shěn biàn chǎo zhǔ lǘ
斥 审 兆 辩 煮 驴 炒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喧哗—( ) 支持—( )
得意—( ) 公正—(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模( )样 一言( )( ) 胡说( )( )
踱( )踱( ) 公正( )( ) 无可( )( )
四、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如果你能等三天再判,我们就相信你是公正无私的!
语文的答案 第7篇
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倾泻下来。
乌云密布,大雨从天空倾泻下来。
她对答如流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老师的提问,她对答如流。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缺点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缺点有了很大的改正。_____________
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
我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的答案 第8篇
1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
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
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语文的答案 第9篇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父亲为什么说是小蝎子在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为什么不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iē fèi xián
bō shuài diào
2.(1)③
(2)①
3.(1)秒针。因为这样一是可以阻止“我”随便动表,二是对于“我”这么小的孩子无法讲清表里精密零件的构造原理。
(2)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幼稚,也就不说了。
(3)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语文的答案 第10篇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
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时间、很长的历史。
内容很多,有很长的话说,能做长篇大论。
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优点多,有中国特色。
“这一举多得的好事”中的“好事”指什么事,“一举”是什么,“多得”指什么?
“好事”指__
“一举”指__
“多得”指__
下面的句子与文章介绍的内容不一致的是( )
中国人使用筷子有很长的历史了。
箸、筷、快的意思是相同的。
天竺筷产于印度佛教名山天竺。
福州漆筷和杭州天竺筷是名筷。
摘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筷子的评价。
上面一句中“学者”与“武士”分别指谁?
学者指___ 武士指___
用文章中的话根据第3、第4小节的意思。
第3小节____
第4小节____
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的答案 第11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卷选择题均同)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将其序号填写在[ ]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矜(jīnɡ)持 沐(mù)浴春光 B. 虐(nüè)杀 不知所措(cuò)
C.赫(hè)然 举世瞩(shǔ)目 D.铭(mín)记 万马齐喑(y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乖巧 伦理道德 B.衣兜 卓有成效
C.机械 受益匪浅 D.甜密 鼎鼎大名
3.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残暴 B.粗暴
据报导,某市城管人员态度 ,行为粗野,严重影响了城市文明,必须严肃查处。
4.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顽强 B.顽固
体育比赛能够锻炼我们 拼搏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5.下列诗(词)句填入诗词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欲问行人去那边? B.相煎何太急?
C.谁道人生无再少? D.百年明日能几何?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 《浣溪沙》)
6.将诗作填入下列情境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 ]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被迫迁往内地成立西南联大。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师生耳边,他们不禁诵读古诗—— ,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A.曹植的《七步诗》 B.于谦的《石灰吟》
C.郑燮的《竹石》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将名言警句填入下列情境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
某同学的同桌爱学习,为人热情,但是,常常答应别人的事却不能兑现。就要小学毕业了,某同学选择了一句名言—— ,送给同桌。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D.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3分)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选自《学弈》)
9.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呢?(选自《匆匆》)
10.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选自《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一)阅读《河马流血了》,完成11-14题。(19分)
河马流血了
佚 名
①太阳当头,晒得小松鼠在林子里待不住了。她索性拖着大尾巴,到水声潺潺的河里洗个痛快澡,想不到一眼看见河马叔叔正躺在河边的草地上,身上流着鲜红鲜红的血!
②“这可怎么办?”小松鼠镇静下来,停住脚步。河马叔叔一定得了什么急病,要不,怎么会浑身出血呢?
③“救命要紧!”小松鼠立刻转身奔向大森林。她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暑热,一溜烟地跑到了喜鹊大婶家旁的电话亭,拨通“120”,上气不接下气地向急救中心汇报这个险情。警报就是命令,小白兔穿起了白大褂,小黑狗背起了大药箱,大家风驰电掣地奔向出事地点。
④“怎么啦?”河马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医生护士,惊诧地问道。
⑤“快救人啊,还愣着干什么?”小松鼠的眼里急得差点冒火,“河马叔叔浑身是血,血!”
⑥白兔大夫如释重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不是血,是河马滴的"汗!”小白兔看着善良的小松鼠,认真地说,“做事情光有好心还不行,还要靠知识和智慧啊!”
⑦“真不知道河马的汗是红的。”小松鼠羞涩地说,“那小黑狗的汗呢?”
⑧“小狗再热也不出汗,因为她身上没有汗腺!”小白兔指着小黑狗伸出的长舌头说,“她散热靠的是舌头。”
⑨河马也高兴地点了点头,这知识对她来讲也同样新鲜有趣!
⑩“那你要热了怎么办?”小松鼠越问越带劲。
(11)“嘿,我靠耳朵竖起来散热,你们小松鼠热了,除了洗澡,还可以用大尾巴立起来遮阴乘凉呢!”
(12)“太奇妙啦!”小松鼠由衷地赞叹着。
(13)小松鼠经历了一场虚惊。她得到了许多见识,也更加佩服小白兔。于是,她紧紧地握了握小白兔的手,向河马说了声:“再见!”然后,愉快地消失在绿油油的草丛里。
11.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中,“风驰电掣”的意思是 [ ]
A.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B.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猛烈。
C.形容刮风、闪电的样子。
D.形容风在刮、电在闪。
12.白兔大夫“如释重负”的原因是 [ ]
A.小松鼠报假案。
B.河马装病。
C.小松鼠以为河马流的“血”其实是河马的汗。
D.河马流的汗的红色的,小松鼠大惊小怪。
13.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6分)
14.故事中的人物有小松鼠、小白兔、河马,你喜欢谁?为什么?(7分)
(二)阅读文言文《王戎辨苦李》,完成15题。(6分)
王戎①辨苦李
[南朝] 刘义庆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③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④,诸儿竞走取之⑤,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注释:①王戎:字濬冲,西晋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尝:曾经。
③诸小儿:许多小孩子。诸,许多。
④折枝:树枝上果子很多,致使树枝折断或下垂。
⑤取之:“之”是代名词,指的是树上的李子。
⑥信然:果然如此。
15.简要写出王戎推断“此必苦李”的过程。(6分)
(三)阅读《绿色气候基金》,完成16-19题。(15分)
绿色气候基金
刚刚结束的德班气候大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这一基金可追溯至2009年12月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规定,发达国家在2010年-2012年内,每年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称为“短期启动基金”;不迟于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部分基金将通过专门基金支付,称为“长期绿色气候基金”。
本应于2010年1月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启动基金一直不到位,在发展中国家看来,让自己接受减排硬指标的前提是绿色气候基金到位,既然后者未实现,那么减排也就无从谈起。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不接受硬指标,《京都议定书》就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延续。
16.关于“绿色气候基金”,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基金是《哥本哈根协议》启动的。
B.这一基金包括“短期启动基金”和“长期绿色气候基金”。
C.这一基金是《京都议定书》启动的。
D.这一基金规定发达国家第年应向发展中国提供1000亿美元。
17.“绿色气候基金”推迟启动的原因是 [ ]
A.2009年12月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的规定。
B.发展中国家不接受减排硬指标。
C.发达国家的启动基金一直不到位。
D.《京都议定书》过时了。
18.《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延续”是谁造成的?[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9.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设计解决该问题的途径。(6分)
第三部分 习作(30分)
20.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你反省过自己吗?你盘点过自己的长处、检讨过自己的短处吗?请以“我的长处”或“我的短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围绕题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B 2. D 3.B 4. A 5. C 6. D 7. C
8.专心致志 9.一去不复返 10.精兵简政
11.A 12.C
13.要点:小松鼠报警;小白兔诊断;小松鼠长见识。
14.观点占3分,理由占4分。
15.要点:李树在路边;过路人多、摘采李子的人也多;而李树上的果子很多,说明采的人少;采的人少,因为果子味道不好(苦)(如果李子的味道好,采的人就多,采的人多,李子就少);推断“此必苦李”。
16. B 17. C 18. A
19.如,什么叫“绿色气候基金”?可以上网搜索、可以查阅报纸等。
20.略。
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题,并祝大家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重点中学!
语文的答案 第12篇
爸爸错怪了我
语文课上,倪老师正在有感情地朗读《冬眠》。她的语调十分动人,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我还常常模仿她的语调朗读课文呢。忽然,我听到倪老师把惊蛰(zhé )的“蛰”读成了第四声。
“老师,您读错了。”我站起来说道。
倪老师先是愣了愣,看了看我,随即让我坐下。这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向我瞪眼睛,歪鼻子……
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发火了,他冲着我说道:“你还懂不懂礼貌?你这是对老师不遵重的行为。老师是你的长倍,乱提议见这还了得?”
“这是你的看法,我们老师可从来没这样说过。”我嘟着嘴,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
谁知爸爸听见了,走过来,朝我就是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倪老师知道了,就到我家来访问,她对爸爸说:“昨天,刘刚同学向我指出了读错的字音,下课后,我查了,刘刚的意见是正确的。”
倪老师又回过身来对我说:“刘刚,谢谢你向我指出了错误,希望你今后再向我提出更多的意见。”
我低着头,激动地说:“我不该不举手发言。……”
倪老师走后,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是爸爸不好,爸爸错怪了你。”
联系课文解释词语。(2分)
(1)十全十美:各方面都好,没有缺点。
(2)嘴硬:_不认错,力争解释。_
用“”将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6分)
第一段(1、2、3自然段)
语文课上,我指出老师读错了“蛰”字。
第二段(4、5、6自然段)
爸爸批评我不该给老师提意见,还打了我,我委屈地哭了。
第三段(7、8、9、10自然段)
老师到我家访问,谢谢我向他指出了错误,爸爸明白是错怪了我。
本文第4自然段中有三个错别字,把错别字圈出来,依次写上正确的字:(1分)
_尊重、长辈、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知道了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后,神态是怎样变化的?(1分)
_答:发火……更火了……加大
倪老师在家访时的言行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答:倪老师在家访时的言行反映了她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的优秀品质。
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通过课堂上向老师提意见、老师家访的事,赞扬了老师虚心接受学生意见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肯定了学生敢于向老师提意见的精神。
语文的答案 第13篇
学习目的
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ji):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训练
阅读全文,思考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提问:不看课文,“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
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本文论证了怎样的论点?
三、自我测评
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
真实,他A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B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这两个需要调换的语句是()和()(只填写字母即可)
“①大公无私、②博爱、③人饥己饥”,是从下文中抽出的词语,请
根据文意判断,应分别填入下文段中哪一个括号内?
答:第二,是()的实践者。他(),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 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
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括号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
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答:①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参考答案:②①③略
教学目的要求:
读懂课文,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一个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通过讨论法、论辩小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2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3、4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用诗歌《题西林壁》导入,让学生说说学习这首诗的感受;或用两个相对的人脸图形、○△想象导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或用1+1=?导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或就课文的几个图形的同异比较导入。
二、 整体感知全文
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围绕论述的中心,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 深入感悟课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
四、 课堂讨论、交流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五、 论辩小擂台
正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反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六、 总结
本文围绕中心,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进行了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变化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七、 作业
练习1、2
编写提纲。
语文的答案 第14篇
当桑岩不让“我”及家人照顾时,“我”有些 ;当得知桑岩要吃医院饭菜的原因时,“我”的心不由得柔软起来,;当桑岩不同意“我”多做饭菜与“哥哥”一起吃时,“我”深感 。(2分)
第(4)自然段划线句是 描写,作用是:
(2分)
第(7)段中“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是 描写,男孩忧伤的原因是 。(2分)
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2分)
“狭隘”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1)宽度小(2)范围小(3)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句中应选第 种解释。
“我”的自私狭隘表现在
文章多次提到“十三岁男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请将第(16)段的那句话补充完整。(3分)
第二天开饭时,邻床哥哥发现桑岩和他一样在吃医院的饭,他会怎么想?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邻床哥哥的心理描写。(3分)